缺乏專業團隊是制約藝術金融化的關鍵
他告訴記者,藝術成為金融工具是一種趨勢。在有保障和監管的條件下,未來必將形成銀行買什么,就有人跟買什么,即使是在完全不懂或不了解的情況下。這就是公共權威和金融保障的結果,對藝術家和藝術作品以及藝術展覽都具有相當的推動力。
然而,在講授課程過程中,王野夫也發現,目前銀行的私人財富代表甚至領導層其實對于藝術的了解和認知非常淺顯和基礎,有的甚至可以說一無所知。他在被邀請進行藝術沙龍或者講座的過程中,對于講課內容他逐漸意識到要從最基本入手,如“原創藝術與復制藝術的區別”、“如何看待商品藝術和藝術商品”等等話題,先讓這些財富代表或者客戶了解什么是真正的藝術,讓他們要感同身受什么是藝術,然后再到什么是真正優秀的藝術。由此可見,藝術品服務或理財的關鍵就是專業團隊的建立,而這個過程是必須的。
目前尚處最初級的服務和品牌建立階段
因此,盡管各商業銀行都在不斷開設私人銀行服務,并在各大城市“播種”,但對于藝術理財的設想目前還僅限于為高端客戶提供相關沙龍、講座、展覽、咨詢服務和進行私人銀行差異化競爭下的品牌建設階段,目的就是為客戶提供同等地位和拉升品味服務。對此,王野夫認為這是非常正確的做法,當前能做到的也只能如此。畢竟,專業操作團隊的缺乏不是一朝一夕能解決的,就如同打高爾夫球,要想一桿進洞是萬里挑一的事情,即使能成也是千錘百煉加偶然性的結果。藝術要成為銀行理財或投資項目中的一種還需要很漫長的過程,不能操之過急,更不能鞠躬盡力。
藝術是非常符合提高銀行地位和品味創建的一個項目,但不能只走形式,更不能一下子就介入,需要循序漸進。王野夫指出,藝術品投資其實是所有投資門類中風險最小的,但也有可能成為風險最大的,關鍵是看誰來做。這里需要設立一個坐標,即現在的階段一定是了解,欣賞、融入其生活在先,有了喜歡,有了了解,有了認知后再說,不能一步到位。
事件回顧:
2007年起,中國民生銀行在藝術領域發起一系列活動,從贊助藝術北京到主辦方力鈞畫展,再到捐助炎黃藝術館……頻繁的舉措引起海內外廣泛關注,也有各種各樣的猜測,實際上,一切無非來源于民生銀行的敢為天下先,來源于建設一個高尚品牌的夢想。
斥資支持“炎黃藝術館”
民生銀行捐助之前,炎黃藝術館這個卓有聲譽的民辦公助藝術館不僅展廳陳舊,房屋漏水,甚至會議桌椅不能正常使用,全館工作人員中更只有兩名是大學生。一家國際知名的藝術館陷入運營困難的境地,舉步維艱。
在這個困難的當口,中國民生銀行伸出了她慷慨的援助之手。2007年12月11日,中國民生銀行和炎黃藝術館向外界發布,以一億元巨資長期資助炎黃藝術館。當天,炎黃藝術館召開理事會,選舉了新的常務理事,并在新的常務理事會上任命了新的館長、副館長,炎黃藝術館順利交接。民生銀行對炎黃藝術館的支持不是捐錢了事,而是持續、深入的合作,提升其運營團隊的業務水平與管理水平。
舉辦方立鈞個展
2007年11月8日,中國民生銀行作為主辦方之一在上海美術館舉辦了方力鈞的個展。
亞洲藝術論壇
2007年的金秋,蘇州博物館低調而成功地舉辦了一次亞洲藝術論壇。不錯,這也是出自中國民生銀行的手筆。
2007年11月19日亞洲藝術論壇在蘇州博物館進行了第一輪發言,次日移至上海國際飯店,會議初有成效。民生銀行將其辦成一個常設性的論壇,以亞洲為核心討論點,逐年深入。論壇在北京設立總部,以后將在印度、日本、韓國、新加坡、中國輪流舉辦。每次論壇將設兩位主席,負責主持會議,對發言者進行評論,而發言者將以年輕的理論家們為主。當然,年輕不在于年齡,有新的理論創新,不管多大年齡,亞洲藝術論壇都將是他/她暢言的平臺。
推出黃胄畫展
2008年7月29日,炎黃藝術館在經過半年的精心裝修之后重張開館。與此同時,為慶賀重新開館和迎接奧運而專門籌劃的《20世紀中國畫大家--黃胄》展覽也隆重拉開帷幕。共推出黃胄精品51件,涵蓋了畫家藝術發展不同時期的代表性風格,從黃泛區寫生到少數民族歌舞,從膾炙人口的毛驢到各式動物家禽等。
連續10年贊助炎黃藝術館
炎黃藝術館與中國民生銀行于2007年簽訂協議,中國民生銀行連續10年捐助炎黃藝術館。中國民生銀行適時介入,不僅制度性的長期捐助,且沒有、也不會改變炎黃藝術館的名稱、公益美術館的性質和宗旨。重新開張后的炎黃藝術館定位于近現代藝術美術館,也即以展覽、收藏20世紀傳統中國繪畫為主的美術館。
舉辦“中國現代美術奠基人系列·徐悲鴻大型藝術展”
民生銀行品牌管理部總經理、炎黃藝術館館長何炬星表示,中國現代美術奠基人系列展首推徐悲鴻藝術大展,未來將延續的重要展覽包括林鳳眠、顏文梁、石魯等。炎黃藝術館會在今后更長的時間里,逐步完成二十世紀中國現代美術若干重要問題的研究,并出版系列叢書,使更多的讀者能夠對二十世紀中國現代美術有更全面而深刻的認識。在當代語境和新的知識體系構造下,重新激活和開放二十世紀中國現代美術的研究,是炎黃藝術館的定位與方向。
中國民生銀行在金融界以創新發展為口碑,近年來該行加大對社會無償捐助的力度,該行常務副行長洪崎介紹說:中國民生銀行自成立起,就把公益事業作為履行社會責任的重要內容。2005年出資3100萬元設立“民生教育扶貧基金”;2006—2008年每年出資1450萬元為全國貧困縣在中央電視臺免費播放電視廣告,產生了500億公斤的農產品交易量;2008年專門設立公益捐贈基金,以規范推動公益事業。確立贊助公益藝術事業,是民生銀行的戰略選擇和長遠夢想;中國民生銀行捐助藝術事業,體現企業自身的文化追求和崇高的人文理想。
藝術金融化的確是新世紀以來某種顯見的趨勢,在國外,以瑞士銀行、花旗銀行、JP摩根為首的有關藝術投資和理財的方式也在不斷翻新,譬如藝術基金、藝術品抵押再融資、藝術銀行、藝術信托、藝術理財等等。從民生銀行對中國藝術品市場的介入方式來看,無疑是對這些先行者的追摩,雖然有著一系列看上去公益化的計劃,但毫無疑問,民生最終的落腳點仍然將在資金收益上。
而從目前民生在藝術領域的作為來看,一方面拉動學術,一方面利用市場獲益,將是未來民生以學術帶動市場的整體戰略。
藝術市場在某種程度上就是一個信心市場,所以民生銀行以資本的方式進入藝術市場不僅讓我們對中國藝術品市場有了更多的信心,同時也讓我們看到了中國藝術正在步入了一個嶄新的金融化時代。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