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油畫無法成為主流市場
他告訴記者,當年他收購的老油畫中有95%早就在臺灣銷售一空,買家都是臺灣本土藏家。現在已經十多年過去了,他發現這些藏家鮮少有人會將這些作品拋售出來,可見他們對于這些老油畫的價值認定是多么穩固。所以,當記者問及當下當代藝術板塊大受沖擊,老油畫市場是否會迎來新的一波行情時,他說:“的確,在此時藝術市場存在眾多不確定因素下,老油畫是為數不多的可以確定的板塊之一。這個基本上是沒有爭議的。除了藝術家的作品具有高度藝術價值和審美價值外,他們在美術史上的地位和影響大家也都很清楚,這些都與他們作品的價格密切相關。”
不過,他也指出,正因如此,市場上才鮮有老油畫的精品出現。在歐美市場,經典板塊“印象派藝術品”的拍賣一直都是全球兩大拍賣行蘇富比和佳士得的主流拍場。而這樣的現象是不可能出現在中國老油畫板塊上的。首先是因為這些藝術家的創作數量本身就不多;其二,解放后的中國政治環境使得這些早期藝術家的創作自由度不夠;其三,當時中國的經濟狀況,導致藝術家缺少創作材料,再加上文革時期的毀損和流失。所以,量的問題是老油畫市場無法成為主流市場的關鍵。
沒有籌碼,哪來炒作
從上個世紀70年代起,新加坡、香港以及其他東南亞經濟發達地區的藏家就開始關注老油畫,到了上世紀90年代,由于臺灣本土油畫家作品的暢銷,也帶動了臺灣畫商大批進入中國大陸收購老油畫。洪平濤指出,當時在大陸除了極少數美術館、博物館收藏了一點老油畫外,基本上都被海外買家買走。沒有量就沒有籌碼。而且,這些老油畫藝術家應該在美術史上處于怎樣的位置已基本確定,其作品價格也有了參照,所以這些作品的價格是沒有人可以左右的。要想炒作它們更是不可能。
洪平濤也向記者透露,現在的確有些人對這個板塊有了念頭。他說:“前不久,就有人讓我回臺灣把過去賣掉的畫買回來。”他問那些朋友:“買回來做什么呢?”對方對他說:“等待下一波行情呀!”對此,洪平濤則認為,雖然這個板塊是非常好的一個投資對象,而且也有上升空間,這幾個朋友的思路也很好,但是洪平濤告訴他們:“這個板塊是不可能有炒作機會的。”
2008年“20世紀中國藝術”成交排行
序號 作者 作品 成交價 拍賣會
1 趙無極 1956年作 HOMMAGE A TOU-FOU 45,460,000 佳士得秋拍
2 廖繼春 1970年作 Garden 35,047,500 佳士得春拍
3 陳澄波 1934年作 西湖春色 33,927,500 佳士得春拍
4 趙無極 1968年作 1-4-68 14,327,500 佳士得春拍
5 王沂東 2006-2007年作 鬧房No.2-吉祥煙 12,980,000 蘇富比秋拍
6 趙無極 1962年作 26-4-62 12,647,500 佳士得春拍
7 趙無極 1962年作 25-5-62 12,087,500 佳士得春拍
8 常玉 1930年作 瓶花 HKD 10,967,500 佳士得春拍
9 常玉 1940-1950年代 秋夜白菊 8,420,000 佳士得秋拍
10 王懷慶 1986-1990年作 三味書屋 7,607,500 佳士得春拍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