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藝術家馬可魯為來賓講解作品

藝術家譚平在現場與來賓交流
抽象主義起源于20世紀初的歐洲,一提起抽象主義大家都會想到康定斯基、馬列維奇、塔特林,隨后包括抽象主義在內的藝術思潮擴散到非西方國家,中國也受其影響,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現代藝術作為一場運動興起,并在短短幾年中復演了現代主義的諸多流派, 在90年代,現代主義藝術經過沉淀、深化逐漸進行著本土化探索,漸漸形成了被世界關注的“中國當代藝術”,當然抽象藝術也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不過抽象在中國不免讓人覺得邊緣,尷尬。
在中國,抽象藝術曾經一度被認為是不能被大眾所接受的沒落藝術,并且最初是以一種與官方藝術相對抗的姿態出現,因為他脫離生活、脫離藝術,它的出現就透著幾分尷尬。中國第一批抽象藝術家大多久居海外,并且大多用的是西方的工具和材料,不過他們的藝術還都與中國傳統有著密切的聯系,時至今日,無論在官方還是在市場上,抽象藝術都不怎么招人“待見”,目前,抽象藝術遠遠沒有完成自己的歷史使命,在市場上也遠遠沒有達到一個它應有的價位,換句話說,此時或許是一個收藏的好時機,因為在經過長期的壓抑后,抽象藝術必將展現出其特有的張力,“用抽象的形式更能表達內心的感受,這種感知是對觀眾想象力的解放”。
在這種局面下,位于798的水木當代藝術空間策劃了一個名為“尷尬”的群戰,尷尬一次準確的道出了抽象繪畫的處境,不過在受到金融危機影響的藝術市場中,尷尬的或許不止是抽象。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