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劉慶柱首先指出,收藏鑒寶類節目的重點放在預測文物價值上,給人一種淘到寶就可以一夜暴富的錯覺。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的安家瑤委員補充說,曾和上過鑒寶類節目的考古專家接觸,得知主持人總是希望他們把文物的價格盡量報高,這樣可以吸引觀眾眼球。
她還說到,除了鑒寶外,現在又發展出了尋寶的節目。其實民間并沒有那么多的寶物,有時是從文物單位借來寶物后放在老百姓手里做節目。“在大量該類節目的炒作下,導致有了類似賭博的感覺,造成全民收藏熱。”
盲目的收藏熱導致了兩方面的惡果,一方面是刺激了本來就很猖獗的盜墓現象,“如今盜墓的人和專業設備都不輸于考古學家,甚至手段高明到可以把幾十噸的石棺都賣到國外市場。”安家瑤稱,現在盜墓已經形成了產購銷的一條龍系統。除了盜墓以外,還有個惡果是出現了一大批文物造假集團,一些高仿真產品讓專家一時都辨別不出,嚴重擾亂了文物市場。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