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紙雕《清明上河圖》局部
上海民族民俗民間文化博覽會閉幕之際,巨幅紙雕《清明上河圖》的拍賣價推升至1000萬元。
長32.76米、高1.1米的長卷洋洋灑灑鋪陳開來,猶如一個奇幻王國豁然洞開,讓人如醉如癡。這是目前中國最長最大的紙雕藝術品,由湖南常德紙雕藝術研究中心近百位紙雕手工藝人花兩年時間創作而成,被譽為世界紙雕藝術的巔峰。
在這件作品背后,寄托著無盡的情感……
紙雕里飽含我太多的情感
常德紙雕藝術研究中心總經理湯余偉是土生土長的湖南常德人,涉足紙雕行業前,主要經營電子產品,自己開了7家店,每年收入頗豐。2002年,湯余偉因為生意去了臺灣,在一個朋友家看到了一幅紙雕作品,“那是我第一次見到紙雕,雖然小,但我立刻被它迷住了。”紙雕,也叫紙浮雕,起源于17世紀歐洲,是用紙通過剪、貼、粘、搓、卷等手法,表現半立體畫面的純手工藝術。由于用材考究,且需大量人工,這種工藝目前在國內已瀕臨失傳。
5年時間過去了,回憶起當初見到紙雕的情景,湯余偉眼睛里仍閃耀著興奮的光芒:“和大多數第一次見到紙雕的人一樣,我覺得這門藝術帶給我的是驚艷。當得知這樣的藝術品來自我的家鄉時,更是激動得不能自已?!彼麤Q定,賣掉自己的7家店,投入到紙雕的開發、生產和經營。
他的舉措遭到了全家的反對,但湯余偉堅持自己的意見,用賣店的錢創建常德紙雕藝術研究中心。他說:“紙雕藝術起初是油畫的替代品,可以說,紙雕藝術不是我國的傳統,但我認為中國有豐富的紙雕創作源泉,有悠久的文化,有燦爛的文明,不把這個藝術發揚光大太可惜了。”
沒想到這條路這么難走
由于沒有相關管理和經營經驗,湯余偉的研究中心遇到了方方面面的困難,他回憶說,“當時我也沒數,只是想著一點點做?!?
2004年,湯余偉決定用紙雕藝術展現《清明上河圖》。消息一經傳出,立刻遭到外國紙雕藝術家的否決,“他們認為這是不可能完成的工作,沒有一個人相信中國人可以完成?!睖鄠ピ诔5卤镜卣偌藥资幻耖g紙雕藝術家,開始了漫長的創作道路。湯余偉選取臺灣故宮博物館珍藏的《清明上河圖》為制作巨幅紙雕的摹本。
從汴京的農村一直到皇宮,巨幅紙雕《清明上河圖》28幅畫面再現了張擇端的畫卷中人、物、山、水 花、鳥、樓等形象,共計3003個人物、32艘船只、13座橋梁和274頭牲畜,共用了200多種不同顏色不同質地的紙張,再現了原作風貌,又融入紙雕獨有的藝術氣質,人物、花草、建筑栩栩如生,極富立體感?!凹埖耠m起源于歐洲,但在表現中國山水畫方面有異曲同工的妙趣。”湯余偉說。
巨幅紙雕《清明上河圖》中,人物的五官、船只的帆櫓、橋梁的墩石以及牲畜的鬃毛,全部用細小的紙片描摹拼貼而成,方寸之間動靜有致,栩栩如生;行進中的船只,湍急的汴河被紙雕刻畫得淋漓盡致;竹排與木排根根相連,真實可觸;看似無關緊要的雜草與狂奔的豬群,完成得一絲不茍,細致入微……
第七幅展示的是清明時節汴京城外搭臺唱戲一幕,戲臺占據中心位置,畫面中,每個人物頭像及神情惟妙惟肖,這是對技師的工藝和功力的極大挑戰。人們衣服的色彩和人物的前后次序排列,也是制作的難點,近景屋頂的瓦片采用裁剪抖刀法,疊裝而成。人物的衣帽和五官都是用原色小紙片剪貼而成,一位熟練的技師,每個工作日最多也只能做出5個小人。在方寸之間,聚集的人物多達340人,還有房屋17幢、船3艘、馬3匹、狗1只……
湯余偉沒有想到,巨幅紙雕《清明上河圖》,近百名手工藝人一做就是兩年。這期間,湯余偉搭上了自己全部的積蓄,還欠了一大筆款。“這兩年,我們的研究中心撲在‘圖’上,一點盈利空間都沒有,工人的工資每年就一兩百萬元啊,沒想到這條路走起來那么難,”湯余偉不住地搖頭,“做文化產業這么艱辛!”
2006年,作品完成,在當地舉行的“詩人節”上大放異彩。
愿更多的人關注紙雕
應上海民族民俗民間文化博覽會組委會的邀請,湯余偉攜百人兩年心血之作到上海展出。他在展臺前放了一塊牌子,上寫:本品為“中華慈善總會慈善書法萬里行”慈善拍賣品,本品拍賣所得將捐獻給“兒童白血病救助基金”。
把耗費了那么多心血的作品義賣,湯余偉坦言有些舍不得。他說,作品完成后他參加過各地的展覽,從義烏到南京再到上海,一路走來驚異聲不斷,而真正出價的人卻不多。雖然有人出價1000萬元,但湯余偉并沒有顯得很開心。“我還是希望有正規的相關機構購買,這樣至少可以讓更多人認識紙雕,了解紙雕。如果有博物館要買,出價低些沒有關系,我只是想讓紙雕藝術發揚光大。他形容自己的心態就像嫁女兒,“不是女兒的彩禮越多越好,而是女兒嫁得合適才好。”
湯余偉說,“紙雕是一門傳統藝術,希望得到更多人的關注?!?/FONT>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