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江南大學美術市場研究所徐鎮洙教授訪談
近來的韓國藝術市場呈現出一種相對低迷的狀態,總體表現不太理想。根據今年年初出版的“2008年韓國藝術市場報告”顯示,自2005年開始熱起來的韓國藝術市場,在2007年底開始縮水。畫廊減少了展覽計劃,拍賣市場也表現出行情的低落。2008年韓國國內藝術品拍賣市場,較2007年降低了38%,拍賣成交總金額從2007年的1926億韓幣(約合人民幣14.75億元)減少到2008年的1191億韓幣(約合
從根本上來講,韓國民眾購買藝術品,更注重的是經濟上的投資,忽略了藝術生活,偏離了藝術市場健康發展的軌跡;而長期以來的收藏傳統則是以西方藝術如印象派等作品為主要目標,韓國本土藝術也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而2008年所發生的一些不利因素,更是韓國藝術市場低迷的直接因素。
首先,是經濟危機給藝術市場帶來的聯動影響。韓國的市場屬于外向型市場,依賴出口創匯,而由于國際經濟環境的影響,韓國貿易順差一直在縮小,國內經濟受到極大影響。藝術品買家可自由支配資產大幅縮水,直接影響到藝術市場。
其次,韓元貶值。2009年1月28日,韓國央行公布的數據顯示,2008年韓元相對于美元貶值25.7%,貶值幅度為1997年以來最大。而2008年9月中旬,美國雷曼兄弟公司倒閉給金融市場造成系統性沖擊,在韓海外投資機構為回籠資金而大量拋售韓國股票。而依靠高負債來發展的韓國經濟,也受到海外債權機構的制約。國內資金由于經濟不景氣,也出現了向海外投資市場轉移的現象。外匯流動性問題嚴重等因素都造成韓元貶值,韓元對美元匯率一度跌至1513韓元兌換1美元。經濟的下滑,導致藝術市場的資金流入也大幅減少。
再次,三星集團丑聞。2008年爆出的三星集團“秘密基金”問題,令藝術品買賣蒙上了洗錢等陰影。而一向對藝術市場有支撐作用的大企業收藏,也步入階段性“寒冬”。這些企業,因為三星集團事件的警示而分外謹慎,不輕易出手購買藝術品,這無疑也對藝術市場形成直接的沖擊。
另外,偽作問題。2007年5月22日,首爾拍賣公司拍出的已故藝術家樸壽根(Park soo keun,1914-1965)的一幅37×72厘米的大幅油畫,以45.2億韓元(486 萬美元)的高價成交,刷新了韓國藝術家作品拍賣最高價紀錄。這件作品由曾資助過樸壽根的美國私人藏家送拍。但此后一些藝術雜志對于該作品的真偽提出質疑,從而引發了韓國藝術界的一場爭議,對韓國拍賣市場造成了極大的不良影響。
最后,稅收政策。韓國政府現僅對在世藝術家作品征收增值稅,而新近修改的稅法將于2012年開始,也將對過世藝術家和國外藝術家作品征收增值稅,這會對藝術市場的發展產生一定阻礙。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