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眾電影》中國人民的勝利紀念特刊8

良友文學叢書(全套)

新文學書籍《趙子曰》 老舍 作
如今,中國藝術品市場成交“縮水50%”無疑成為藏界熱議的焦點話題,中國藝術品市場整體走勢出現了下滑。專家認為,在傳統收藏品已越來越遠離普通人生活時,具有現代特色的、有著新鮮人文歷史記錄意義的新收藏(比如老照片、老宣傳畫等)正當其時。它們在此刻價格便宜,甚至有的品種沒有建立起價格體系,但未來必定具有獨特的價值體現。較好的應對策略是盡早布局。廣大工薪層的愛好者絕非無路可走。出奇、出新、出特是最佳選擇;“輕、薄、短、小”是制勝秘訣;超前性、專題性、邊緣化將使你脫穎而出。
新文學書籍可與古籍善本抗衡
一般認為,新文學書籍的時間跨度是從1919年“五四”新文化運動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和其他中國文化典籍一樣,新文學書籍備受青睞,幾乎可與古籍善本抗衡,藏書界對新文學書籍的需求十分強烈。新文學類書籍分為創作、理論與史料、期刊三部分,這三部分是密不可分的有機整體。新文學于“五四”后誕生,在中國文學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最早以新文學面貌出現的有胡適《嘗試集》、魯迅《吶喊》、郭沫若《女神》等一批作品。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出版的書印量都極少,而且期間經過軍閥混戰、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文革”動亂等,損耗極大,能流傳至今的,已是鳳毛麟角。相對古籍拍賣,新文學書刊因其價格相對低廉和穩定而被許多藏家漠視。但對民國新文學的研究者來說,流落在民間的新文學圖書一直是文學研究重要的文本。郁達夫、郭沫若、巴金、老舍、沈從文、朱自清、陶行知、曹禺、張恨水、葉圣陶等新文學時期著名作家的普通版本圖書,為研究者和普通買家提供了好機會。

《國慶素描集》1950年1月出版 丁聰等繪
文壇名家之作交易活躍
上世紀90年代末,劉半農的《揚鞭集》等3種,拍場成交價才900元。近幾年,僅《揚鞭集》1種,成交價就達6000元。2008年上半年,上海博古齋春拍首次推出新文學舊平裝專場,就取得成交率逾70%、成交總額達64萬元的佳績。此次春拍,推出了魯迅、周作人、胡適、林語堂、梁實秋、茅盾、郭沫若、老舍、沈從文、冰心、朱自清等大師級人物的著作。其中一批名家簽名本最令人矚目,比如《胡適文存》《胡適留學日記》《胡適文選》《四十自述》《丁文江的傳記》等。最有趣的一本書是1936年出版的陸小曼簽名的《愛眉小札》,還蓋有徐志摩和陸小曼合用的印章——“摩曼”,成交價高達7.1萬元。在此次博古齋春拍中,魯迅、劉半農一同題簽的《梅蘭芳歌曲譜》拍得20萬元。一位民國圖書收藏愛好者則花了3000元拍到傅雷先生的簽名圖書。《良友文學叢書》(全套,三十九冊)以超過10萬元成交。近期孔夫子舊書網新文學圖書拍賣行情為:《春蠶》(茅盾著,1932年上海開明書店出版,九五成品相)起拍價200元,31次競價,成交價1130元;《星》(葉紫著,1936年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九成品相)起拍價200元,19次競價,成交價580元;《舊詩新話》(劉大白著,1928年上海開明書店出版,九成品相)起拍價200元,12次競價,成交價530元;《鄉下朋友》(王西彥著,1947年上海萬葉書店出版,九成品相)起拍價200元,15次競價,成交價480元。
“國慶專題”受到藏家熱捧
今年是建國60周年,歷年國慶題材藏品將是藏家的首選品種,宣傳畫、老照片、國慶特刊、國慶號外、天安門紀念品是大眾的投資方向。毛主席紀念堂珍藏的大型油畫《良宵》和天安門城樓珍藏的大型油畫《人民萬歲》,被中國美術界稱譽為“我國肖像畫史上罕見的創舉”,1993年9月油畫《良宵》以770萬港元在香港落槌。
在各類主流收藏品中,“國慶”均是一個重要且龐大的主題,這源于人們對傳統、對逝去時光的無限眷戀,其不可再造性、歲月滄桑感、幸存下來的艱難,這些也許都是原創者所始料不及的。收藏“國慶專題”,能充分把握新中國的發展歷程,了解新中國的巨大變化,藏家則能從這些題材獨特、內容與設計充滿時代感、形式活潑、印刷精美、色彩鮮明的藏品中享受到無限樂趣,領略國家從貧窮落后到繁榮昌盛的前進腳步。繁榮興旺的藝術品市場最先創出高價的必然是那些反映獨特歷史場景的藏品,這在世界收藏史上是屢見不鮮的。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所產生的特定歷史遺物,必然具有特殊的史料價值和收藏價值,這也是收藏品中“國慶專題”現在受到藏家熱捧的主要原因。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