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20日晚,“劉蘭芳藝術生活五十年”專場文藝晚會在北京解放軍歌劇院舉行。姜昆、黃宏、馮鞏、吳雁澤、裴艷玲、盛小云、金麗生、籍薇、戴志誠等著名演員到場祝賀演出。老領導顧秀蓮,中國文聯黨組書記、書記處書記胡振民,中國文聯副主席馮遠等到場,與千余名曲藝愛好者一起觀看了晚會。
當晚演出由李金斗、牛群、鞠萍聯袂主持。李金斗看到中國文聯副主席兼中國曲藝家協會主席劉蘭芳就開玩笑地說:“下午一點就開始化妝,整個一個18歲大姑娘。”鞠萍姐姐也有疑問:“看起來這么年輕,就從藝50年了?”原來劉蘭芳1958年進入遼陽縣雜技團報幕兼唱東北大鼓,在過去的50年里不斷學習、實踐東北大鼓和評書藝術,用勤學苦練攀上了藝術高峰,成為德藝雙馨的藝術大師。黃宏稱贊這是“女兒紅”,紅得早從小就紅了。“百花叢中留蘭芳,劍膽琴心山高水長,《岳飛傳》拳拳之心真坦蕩,激勵了多少好兒郎……” 年輕的曲藝家們送上賀禮——為晚會全新創作的鼓曲聯唱《空谷幽蘭》。
牛群在串場詞里提到:“大家看看節目單,來助演的起碼是副主席。”確實,這場晚會上,登臺表演的除了有劉蘭芳和她的弟子們,其它助演嘉賓都帶著“副主席”頭銜。有中國文聯副主席吳雁澤、裴艷玲,中國曲協分黨組書記、副主席姜昆、中國曲協副主席黃宏、籍薇、盛小云、馮鞏等。節目形式也是多姿多彩,各位藝術家也都拿出了絕活,有吳雁澤的男聲獨唱《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黃宏的單口相聲《泄密》、籍薇的梅花大鼓《二泉映月》、盛小云、金麗生蘇州彈詞開篇《鶯鶯操琴》、裴艷玲京劇《翠屏山》選段。姜昆、戴志誠合作的相聲《我有點兒暈》以及馮鞏、金玉婷( blog)攜手的相聲劇《暖冬》,這兩個登上春晚舞臺的曲藝作品也提前在這里預演。劉蘭芳也親自登臺,表演了其夫王迎權先生創作的東北大鼓《紅棗情》和拿手評書《岳飛傳》片段,臺風生動活潑,美聲高亢入云,眾多大腕一流藝術家的精彩絕倫的表演,獲得了一陣陣雷鳴般的掌聲。晚會最后,劉蘭芳率劉朝、王池良等眾弟子謝幕并向在場觀眾拜年,將整臺晚會推向了高潮,場面親和友好,溫馨感人。

1月21日上午,由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和中國曲藝家協會聯合主辦的“劉蘭芳藝術生活五十年”座談會在北京新聞大廈舉行。著名曲藝家單田芳,朱光斗,姜昆,牛群和歌唱家耿蓮鳳等百余位曲藝界、文藝界以及遼寧省、鞍山市,河南省,江蘇省,山東省等有關方面人士歡聚一堂,暢談劉蘭芳的評書藝術特色與藝術成就,共同慶祝她從事曲藝工作五十周年。發言過程中,劉蘭芳幾次激動落淚,并收下了11位來自基層的弟子禮。(上照是劉蘭芳與眾弟子合影.------魏來五道攝影與報道)
魏來五道書畫被中國文聯選定做成扇面
作為劉蘭芳主席從藝五十周年慶賀禮品
旅日愛國華僑,東京中國書畫院魏來五道院長應邀專程飛去北京參加<劉蘭芳從藝五十周年紀念會>,觀看了演出和參加了研討會。因為這次活動贈給貴賓的禮物是一把蘇州精制絲錦扇子,一面是原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沈鵬寫的行草<張栻詩>,一面是魏來五道院長創作的水墨蘭石圖,這兩幅作品是從劉蘭芳主席從其收藏的二百多幅名家書畫作品里精選出來的。畫上面題字是:“一生為人頻吐玉,風雨無阻盡蘭芳,寫為劉蘭芳團長訪日演出成功,甲申之夏(2004)旅日華僑魏來五道”。此畫構圖新穎不俗,豎蘭和側蘭相對比映襯,濃淡枯濕的拳拳之石橫臥壓軸,行書既力透紙背,又瀟灑靈動,此畫既表現了過去的歷史,又代表了國外華人華僑對祖國藝術的關愛,更總結了劉蘭芳一生的藝術價值。怪不得中國書法家協會常務理事兼上海《書法》雜志,北京《中國書法》雜志主編周志高先生對魏來五道院長的評價是“中國回民海外書畫第一人”,真是一語中的,獨具慧眼,專家之見,深悟筆墨三味。因此此次脫穎而出也是水到渠成之事了。

慶祝會演出后,中國曲協劉蘭芳主席和著名演員牛群(左三),魏來五道(左四)等合影于舞臺。

慶祝會后的晚宴席上,魏來五道院長(中)向中國曲協主席劉蘭芳(右一),副主席姜昆(左一)敬酒。
以上是中國文聯和中國曲藝家協會為中國文聯副主席,曲協主席劉蘭芳從藝五十周年大慶精制的蘇州折扇貴賓禮品,一面是中國書法家協會沈鵬主席的書法《張栻詩》,一面是東京中國書畫院魏來五道院長為訪日演出成功的劉主席而創作的蘭石圖。右邊是劉主席收藏書畫作品200幅精品選集。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