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紫砂壺行家張長纓認為,此前商品壺泛濫,甚至被當作藝術壺銷售,搞亂了紫砂壺市場的秩序;在金融風暴沖擊下,商品壺行情一落千丈,影響了整體市場。
商品紫砂壺:批量生產的、非工藝師原作的紫砂壺,多數使用模具或灌漿。
藝術紫砂壺:是限量甚至唯一的、由工藝師親手制作的手工壺。
“紫砂壺的生意已經大不如前了”,一名在宜興經營紫砂壺的商家透露,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宜興當地的紫砂壺廠家商家日子開始難過,有的甚至關門大吉,特別是“商品壺”受到的金融風暴打擊最為嚴重。
商品壺在市場大量流通
一般來說,行家眼中的紫砂壺包括兩種,一種是商品壺,即批量生產的、非工藝師原作的壺,多數使用模具或灌漿;另一種是藝術壺,是限量甚至唯一的、由工藝師親手制作的手工壺。無論是藝術價值還是商品價值,藝術壺都是商品壺所遠不能比的。
近幾年,隨著紫砂壺市場的火速擴充,紫砂壺成為收藏者熱切關注的藏品,買家的熱烈追捧催升紫砂壺行業的熱度。大部分收藏者對紫砂壺還沒有清楚的認識,急功近利的商家為了應付巨大的需求,有意或無意混淆收藏者的認知,以藝術壺的價格銷售商品壺。
大多數跟風而買的買家并不懂分辨是非,很多以高價買到的都僅僅是商品壺;有的收藏者能買到藝術壺,但付出成本極高。只有少數懂行或者有資源的買家才能以適當的價格買到真正的藝術壺。張長纓認為,金融風暴對紫砂壺行業的巨大沖擊顯現在商品壺上。由于商品壺在市場上占據較大的份額,金融風暴撲滅了大眾的收藏熱情,商品壺在市場上的供求短時間內大量萎縮,從而減緩了整個行業快速向上發展的勢頭。
“不過市場危機對于認真制壺的工藝師的影響應該不大”,張長纓了解到,宜興仍有一批工藝師堅持手工制壺以保證出品的量少工精,其收藏群體較窄,這些藝術壺在流入市場前就被消化,因此不受市場變化的影響。
張長纓認為,行業無序過快發展使行業暴露了弊端,其一是經紀人制度無法建立,工藝師兼顧制作和買賣,無法實現專業分工;其二是市場分化,沒有集中的經營管理;其三是紫砂壺相關的專業知識并未普及,缺乏專業人才。
判斷紫砂壺優劣三標準
原料:不摻雜任何化學東西的純紫砂;紫砂粗細與材料優劣無關,靠個人審美選擇。粗者有肌理感,細者細膩光滑。
工藝:手工拉坯制作。
名家:行內認可,堅持創作工藝壺,有一定學術地位。
紫砂壺市場還有上升空間
“如果有實力強的經濟體集中行內優秀的工藝師,規范生產,規范銷售,紫砂壺市場還有很大發展空間”,張長纓認為紫砂壺行業“水太深”,就算有經濟基礎,也需要考慮人才問題,因為不同于瓷器、玉器、書畫行業,紫砂壺行業發展僅為兩三百年,門類較小,通常工藝師本身就充當了專家的角色,少有第三方的行家。
金融危機也是一個機會
缺乏行家令紫砂壺相關的專業標準不清晰、專業知識不普及,大多數收藏者收藏多年后也可能在“瞎子摸象”,難以把握什么是好壺,什么是適當的價格。僅有少數收藏者經歷多年摸索后能了解紫砂壺或打入紫砂壺行業的圈子。
“金融危機也是一個機會,讓紫砂壺行內或收藏者進行反思”,張長纓對紫砂壺市場仍充滿熱情和希望,相信如果能有完整的市場秩序和專業的研究者,紫砂壺無論從藝術還是市場角度看都能有超越過去的機會。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