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田旭以敏銳的攝影觸覺,捕捉歐洲影像。
拋開生活束縛,背起行囊,浪游歐洲,漫步于城市街頭,感受處處洋溢的藝術文化氣息,是多少人的夢想。可是,生活的煩囂和枷鎖,這夢想不是人人都可達到。田旭一幅幅令人心靈悸動的歐陸攝影作品,讓人醒覺埋藏多年的夢想,重拾把夢想付諸實行的勇氣。
將感受傳遞給觀眾
巴黎鐵塔下的垂直點,查里斯大橋上玻璃豎琴師手指下的酒杯,愛丁堡的霧氣清晨,寧謐的英倫南部小鎮,熙攘的布拉格車站……一幅幅意境脫俗清新的攝影作品,賦予具感染力的英詩和饒富詩意的文字,記錄了田旭于歐洲大地展開的視覺心靈之旅。簡單如一盞街燈、一個扶把、一棵老樹、一堆顏色,或是發廊海報與古建筑構成的疊影,千年修道院內被綠草迷宮圍繞著的一張木椅,引領著大家從她的眼中出發,一同細味那凝于剎那間的光影片段。
這些相片,沒有刻意賣弄高超的攝影技術,而是純粹地捕捉瞬間的影像,卻來得真摯動人。田旭以敏銳的觸覺,抓住剎那間的感動,她說:「我拍這輯相時沒想過要開相展,因為沒帶著什么期望,沒有包袱,感覺輕省愉悅;我只順著內心最真摯的渴望去感受事物,心靈便易受感動。當影像感動了我,把它們拍下來,這些影像盛載我的情感,就變成一幅幅可感動別人的相片。」
獨坐火車穿州過省
由○四至○七年間,田旭曾兩次在歐洲留學及游歷,東至匈牙利和捷克布拉格,南至西班牙格拉納達、北至瑞典斯德哥爾摩,西至英國倫敦及愛丁堡等,走遍歐洲二十個城市。她總是一個女孩子獨自坐火車穿州過省,她說:「我喜歡坐火車,由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的中途,是給思想沉淀的時刻,回憶和消化之前去過的城市的種種經歷和感受。」
在旅程中,最令田旭難忘的,除了是歐洲城市的藝術氛圍外,還有是當地的人文氣質。她說:「匈牙利和捷克,歷史文化悠久,但當地人民很謙虛,隨時隨地都愿意幫助你。一個城市的人待人處事的態度,都會隨時影響你游歷的心情。」
有一次,黃昏時分,她到達法國尼斯火車站,計劃要往威尼斯,怎料因兩國人之間的沖突,售票員不給她賣車票,她被迫留宿車站。整夜她不敢入睡,心里焦慮翌日是否可買到車票,至清晨,一個在非洲當農民的意大利人留意到她,便和她一起坐火車到法國與意大利接壤的邊境站,替她拿行李,沿途告訴她關于跨文化的工作經歷,還送她一張二十歐元的車票。她說:「在旅程中,遇到很多人,不論是在同一火車廂、同一間旅舍房間、一同渡過海峽,他們都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我雖然是獨行但并不孤單。」
「琉璃記憶」有深意
今次的攝影展取名「琉璃記憶」,除了取其「琉璃」與「流離」諧音外,她說:「這些旅程有如流浪,沒有仔細的計劃,充滿未知之數,以期待的心情去展開。而旅程的感覺亦有如琉璃,簡樸但雅致,純粹去感受一個地方、感受生命,這個動機亦如琉璃般簡單和雅致。」而且,每當她回憶旅程片段,就儼如從琉璃的弧度里看,雖不通透,卻有模糊之美。
醉心于中國文學及歐洲文化的田旭,完成中文大學新聞傳播學碩士課程后,赴英國進修藝術及跨文化研究課程,同時浪游歐洲拍攝富詩意的景象,把興趣和夢想逐步實現。她說:「我是一個享受獨處的人,社會的標準和外在的壓力有時會掩蓋了個人的真正意愿,獨處時便會聽到內心微小的聲音,就是那些渴望和感覺,點點滴滴,結合或積聚起來,可能就是一個有趣的計劃,就要把握機會付諸實行。」
有些看攝影展的人在她的留言冊上寫著:「我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了!」「感動了……」,她看后覺得比聽到別人稱贊她的作品美麗更快樂。她說:「我也曾感覺跳不出生活的限制,后來明白,局限自己的是自己的思維框架,有時是因為缺乏新環境的刺激。若拿出勇氣,讓人生向未知敞開,相信內心微小的聲音,前面可能就是一個轉折點。」田旭的攝影作品,能感動人,因為它實現了很多人的夢。
「琉璃記憶」攝影展,即日起至三月三日在尖沙咀「海港城.美術館」舉行。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