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國家電視一臺資深編導 馬勒威
你如果在畫展上碰見宦棟槐,或者在飯館酒吧之類遠離藝術的場合與之不期而遇,那么很快就會為其活力所感染。他的眼神機敏而富有洞察力,臉龐上經常掛著愉快的笑容,極少愁眉苦臉。你馬上就能斷定他生性開朗樂觀。這種判斷雖然正確,但這只是他作為藝術家的一個人生側面。如果你有機會去接觸他過去十五年畫作,就會發現他的畫涵蓋面甚廣,有時竟然風格迥異,因而要想挑選某幅能代表其特點的作品加以賞析,還真是無從下手。
作為一種人生體悟,恐懼很早就伴隨著宦棟槐,他試圖突破事物的表象,去探索人與人間的關系,通過畫筆把自己從無休止的精神折磨中解脫出來,上下求索,其路漫漫。不過,何曾有哪位藝術家在這漫長的探索之路上抵達過終點呢?他1957年生于安徽蕪湖,并在那里經歷了狂亂的“文革”歲月。他少年時代的記憶是貧瘠而蒼白的,和這一代人的很多成員一樣,先上山下鄉后考入大學。在隨后的改革開放的年代中,在大批中國人趨于追求物質利益的背景下,放棄追求生活富足,全身心投入藝術,對年輕的宦棟槐來說不啻是一個艱難的抉擇。
他是一個不合時宜的畫家,不愿隨波逐流,不愿為了能在中國人或外國人面前多賣幾幅畫而去迎合藝術時尚,對他來說,擁有一個美元戶頭從來就沒構成任何誘惑。他更多的是在考慮藝術的本質問題,他認識到中國的一切藝術樣式均來源于數千年的文化積淀。80年代以來,藝術家和藝術愛好者們越來越多地接觸了西方現代派繪畫,但宦棟槐并未因此放棄自己選擇的藝術道路,即使在他的最新作品中,歐州人也能發現中國傳統繪畫的影響,這一點使他有別于時下很多年輕的中國畫家,那些人同樣從傳統繪畫藝術中汲取了靈感,但他們的畫中只看出對西方藝術的摹仿。
宦棟槐由于堅持先輩的文化傳統,因而至今沒有采用那些明顯來自西方的技法和形式。沒有使用油彩,沒有從事裝置和行為藝術。在和我交談的時候,中國水墨無疑是他的激情所在。事實上,水墨畫的確是中國對于世界文化的獨特貢獻。哪怕是我們這些成長于別類傳統的外國藝術愛好者,也能夠看出這種古老的繪畫技巧尚遠未窮盡其表現力,極其細微的變化和律動仍舊可以通過水墨得以傳達。毛筆的筆角可以直接而直實地反映藝術家的狀態和意旨。一旦落筆,便無從更改。畫筆簡直就是畫家手臂的延伸,可以引發欣賞者喜怒哀樂等各種情緒,既可以發人深思,又能給人以愉悅。不過對于當代中國藝術家來說,水墨畫無論從形式還是從內容上都不應該成為對古代大師們的摹仿。正因如此,宦棟槐堅決不去重復前輩們的題材。畫什么反映“天人合一”境界的山水人物,因為此時的景物已非彼時的模樣,人物更是如此。宦棟槐強調,尊崇古人并不意味著亦步亦趨,今人要學的是古人的“心無旁鶩”的創傷意念,然后用這種意念去展現、去詮釋藝術家和世界的當今狀態。
基于這種認識,他在掌握了一定的傳統技巧之后就走上了一條充滿艱辛的探索之路,不斷有著新的思考和表達,力圖叩開通向嶄新的藝術自由狀態大門。主觀性成為他創傷的動力,為此他選擇了相應的生活方式。帶著一個個想法,參加一個個藝術活動,在京城和家鄉之間奔波。家鄉沒有都市的喧囂,他可以放松而又集中的作畫,但他同樣又渴望回到都市,去走訪朋友或是競爭對手,以確立自己的藝術位置。在過去數年中,北京無疑已經成為藝術的中心。藝術品浩如煙海,各種流派、各種風格相互之間競爭激烈。國際上早就注意到了這種多元現象,內行與顧客紛至沓來。誰若想在北京的眾多天才畫家中脫穎而出,就必須表現出其超人之處。
宦棟橫面對這種挑戰迎頭而上,他離開了曾經帶給他諸多榮譽的家鄉,離開了庇護所,置身于大都市艱難旋渦中,他也看到,在一些拍賣會上和一些畫廊中,現代油畫吸引著勢力雄厚的買主,但這并沒有使他產生動搖,他要回應,他與志同道合的同行們籌辦畫展、出版畫冊、展示當代中國優秀水墨畫家的畫作。他的作品,反映了不同時期的不同心境,有時呈單色,有時則五彩斑斕。他的作品中,既有夸張表現情感生活的表現主義系列又有閑適靜謐的田園印象,不一而足。而對其90年《清音》、95年《嫁》、《人鬼情未了》、、《糾纏系列》我們驚訝于作者風格的多變,又能從中梳理出作者創作形式的延續。我姑且將這種延續稱作感官上的互動,這種互動表現了人與自然的親密,也表現了人與人之間的恩恩怨怨,它展示了夢幻,預言了前景,也揭示了日常瑣碎迫人不得喘息的無情事實。
宦棟槐的畫作涉足絕望斷念等極端感情領域的時候,這種感官上的特性得以體現,在他1994年一幅題為《夢境》的畫上,幾位少男少女圍坐在黑桌四周,茫然無措,木然相向,欣賞者不僅要問,這些不堪重負的人前途何在?不過畫家的預言不是無望。因為畫面上有輪滿月——又是感官上的豐滿——正穿破破晦暗,放射出微光,這也或許是他自傳式的精神獨白。
宦棟槐的作品從不駭人聽聞,故作玄虛,連他探索生存狀態的畫作也是如此,不帶時尚的輕佻,不用駭人的表達去吸引或震驚欣賞者。相反,他認為自己不過是某個整體的一部分,也只能盡自己微不足道的努力去表現這一整體。于是,他并沒有死守什么觀念,而是通過畫作表現自己經歷的變化以及不斷獲取的體悟。追尋發展腳步,實現自我發展,變換表現形式。宦棟槐就是如此一步步地跋涉在中國水墨畫的悠悠長河之中。
(1998年夏木鬼畫集序)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