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書票最早起源于中世紀的貴族階層,其收藏在歐洲、美國、日本等經濟發達國家十分流行。藏書票在形式上有些類似于我國文人習慣使用的藏書印章,畫面一般比較小,多數是版畫家采用版畫的創作手法進行制作的,其本身就是一件藝術品,被人譽為"紙上寶石"、"版畫珍珠"。
目前正在廣州珠江新城匯豪社舉辦的由中外名家設計的藏書票展成為市內首個此類藏品的專門展覽,記者采訪了展覽的藝術主持黃丹松先生。他表示,藏書票并不是一個貴族或者名人群體的小眾收藏,隨著時間推移,藏書票收藏會越來越大眾化。
始于文人走向大眾
據了解,藏書票通常較普通的書簽稍寬,在形式上圖文并茂。在19世紀和20世紀的歐洲,藏書票曾經非常盛行。歷史上,丟勒、霍加斯、馬奈、比亞茲萊、波納爾、基爾希納、馬蒂斯、柯柯施卡、畢加索、埃舍爾、肯特這些藝術家都曾創作過水平很高的藏書票,這些名家的參與使得藏書票逐漸成為一類珍貴的藝術品。據悉,世界最早的一幀"刺猬藏書票",制作于1450年左右,又被稱為"伊格勒"藏書票。
黃丹松告訴記者,藏書票在中國始于五四運動前后,由留學日本的作家郁達夫等人介紹,并在當時由版畫家李樺、賴少其等制作了中國第一批藏書票。中國畫家葉淺予、林風眠、張大千、傅抱石及周作人等文化名人,都曾制作過風格各異的藏書票。
黃丹松說,在國外,一張名家制作的藏書票價格常達幾百、幾千美元,在國內,目前還沒有形成一個固定的交易場所,多數交易還是在網上進行或者藏友間互相交換,在廣州,這個群體正在慢慢變大。國內已有中國美術家協會藏書票研究會等專門研究機構。
市場發展迅速價值被低估
在前不久落幕的"中國書店2003年秋季書刊拍賣會"上,"二十世紀藏書票"以4萬元落槌。在2008年嘉德四季第13期拍賣會上,中國嘉德在國內首創的藏書票專場,總成交金額達到51.6萬元人民幣。
"國內藏書票收藏市場確實有發展的跡象。目前的收藏市場越來越熱,一些投資品種已經炒至很高,藏書票作為冷門,其價值是被低估的。"黃丹松說。
據他介紹,收藏名家一般最注重藏書票所繪內容,即其所包含的文化價值。近年來市場上出現的一些藏書票的印刷品,嚴格來說,不是原版藏書票,不應列入收藏品。
據了解,藏書票的印制量一般非常小,通常只有10~50枚左右。木刻、紙板、石刻的藏書票由于套色、刷色和顏色的不同,其特殊性更加明顯。他建議,初入門的收藏者不要收藏使用電腦制作的藏書票類,這類作品并不具備太大投資價值。
藏書票中另藏一番"風景" 市場發展迅速價值被低估
藏書票中另藏一番"風景" 市場發展迅速價值被低估
藏書票中另藏一番"風景" 市場發展迅速價值被低估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