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心沫

中國的當代藝術正在世界的注視當中,被注視的原因,一是中國由于經濟的迅猛發展整個國家處于不斷上升的階段。還有一個原因是中國的社會主義屬性。中國的被關注是西方視角式的被關注。也就是中國當代藝術的重要性并不是在于對由西方人主宰的藝術史所起到的革新或者修正的作用。而是中國人做了代表中國特色或者中國調式的藝術,中國的當代藝術更多的是作為一種象征———傳說中的東方文明或代表社會主義特定的或新的發展時期的藝術狀況。所以中國的當代藝術在進入世界藝術格局的同時即已注定了他的命運,就是更多是標志中國的而不是代表藝術的。這也正是政治波譜倍受西方吹捧的原因。也是徐冰,蔡國強在西方走紅的原因。也是中國電影在國際的電影角逐中一直都在做著中國的武俠夢的原因。其實那樣的創作只能稱作是為應和西方人對中國的概念化理解而做的概念化的藝術。那是符號化的,缺少內省精神與情感力量的。所以這種藝術雖然產生于當代,但它并沒有揭示當代中國人的真正的狀態和精神。也沒有從人性的或藝術本體的角度把藝術進行延伸。
其實中國的整個藝術的發展就象社會形態和經濟一樣,缺少了一個環節,就是現代主義的思想基礎———對于人作為人的本體的尊重, 所謂的民主與法制,在我們這里是未完成的社會理想 ,原因是中國是從封建社會直接進入的社會主義社會,社會經濟在迅猛發展,但思想意識還是封建統治時期的。雖然國家一直在宣揚民主與法制健全的重要性,但由于整個國民教育的滯后和文化主體傾向于尋根文化,而使傳統文化深植民心,從而也喪失了中華民族對民族文化的批判力。傳承民族文化的同時其實也傳承了傳統文化的惰性部分。這也是在當下中國經常會發生許多有違民主精神的事件的原因。
天津機場雕塑被拆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2006年夏天,曲健雄接受天津機場委托,為其新航站樓創作主題雕塑。雕塑被命名為“飛翔”,基本元素時48片不同顏色的羽毛狀色片,排列成三個揚帆,巧妙組合成升騰的羽翼。為迎接四月二十八日新航站樓的正式啟用,天津市一副市長率領相關單位幾次到現場辦公。四月七日下午,該副市長帶領市交委,市建委,市規劃局,國土房管局、市交管局,公交集團、東麗區等有關部門負責同志,到新航站樓檢查其配套設施及建設情況。當該副市長看到雕塑“飛翔”時,當即表示不喜歡,勒令馬上拆掉。他不喜歡這顏色,當下有人說:“我們這個顏色是楊柳青年畫啊!”但得到的答復是:我不喜歡楊柳青年畫,馬上拆掉!“在接下來的日子,天津機場極力爭取保留雕塑“飛翔”,但最終功虧一簣。就這樣,耗資二百萬,用兩年時間建成的機場雕塑飛翔,沒有通過專業論證和審核,沒有任何民主形式的討論和評議,僅憑領導一個人的一句話就拆掉了。
飛翔被拆事件讓我們看到一個社會民主與法制的缺席,社會監督和民主程序的不健全。象這樣的事件,在中國的很多城市普遍存在著,隨著領導的不斷換屆,城市形象工程也在隨著領導的不同喜好而改變,往往新工程剛竣工,新領導說不喜歡就馬上換掉。所以城市形象總是在拆和重建的途中,不斷地拆和重建的耗資巨大,這樣就造成了重大的浪費。由于這種事情的普遍存在,很多人習以為常了。作為當代中國的藝術家,在這種社會現實面前,一種態度就是轉身回避掉,追尋夢想的詩學和藝術的烏托邦,另一種態度就是用藝術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態度。
曲健雄把整個事件做了影像的紀錄。他把雕塑被拆前和被拆后的攝影圖片并置在一起,作為一件影像作品。名為《關于一次被拆的暴力事件》如果單獨拿出其中的一張照片,只能作為普通的紀實攝影來看待。但把兩張作品放置在一起時,就變成了一個事件作品。圖片用一種最直接明了的方式揭示那個事件本身。這時攝影語言已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整個事件用樸素的影像語言進行了恰當的概括和描述。這件作品已經抽離了那件稱作飛翔的雕塑作品。變成了一個新的具有社會批判價值的作品。如果雕塑作品飛翔至今還屹立在天津機場的航站樓里,那么即使對雕塑飛翔作藝術的闡釋,也不會超越視覺審美與形式語言的范疇,但作品被拆之后,作者把被拆前后的照片放在一起,作品的性質則完全變了,作品指涉了與雕塑被拆這個事件有關的所有信息。它直指向社會民主與公正這一議題,并且成為對當下社會官本位進行批駁的有力論據。所以也使這個作品具有了當代藝術的特質——即有了當下性。
如果論及什么才是真正有價值的中國當代藝術,我想《關于一次被拆的暴力事件》可以作為一個例證。它來源于中國具體的社會現實,對中國社會具有反思和批判的意義。它區別于利用中國符號所做的所謂中國藝術,也區別于時下流行的庸俗社會學的藝術。中國的文化里是缺少批評文化的,而批評與自省是民族進步的力量,如果沒有批評和自省的力量來推動,那么民族和文化包括藝術都不會有進步。如果曲健雄的雕塑飛翔被拆之后,采取的是象大多數人一樣的沉默態度,那么,就不會產生這個作品,也不會產生作品所附帶的對野蠻的政治提出質疑的效應。曲健雄在用他的當代藝術作品對他的作品被拆事件說“不”。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