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
弘 一(1880—1942) 書法
紙本 鏡心
錄文 : 無上清涼。
款識 : 大方廣佛華嚴(yán)經(jīng)句,溫陵資壽寺沙門念慧。
鈐印 : 弘一(朱文)、佛像印(朱文)
HONG YI(1880-1942) CALLIGRAPHY
framed;
ink on paper
Signed, with two seals of the artist
68×34.5cm 26 3/4×13 1/2in. 約2.1平尺
RMB: 10,000-20,000
弘一法師的《書法》“無上清涼”取《華嚴(yán)經(jīng)》句,弘一法師原名李叔同,是我國新文化運動的前驅(qū),近代史上著名的藝術(shù)家、教育家、思想家、革新家。作為中國新文化運動的早期啟蒙者,他一生在音樂、戲劇、美術(shù)、詩詞、篆刻、金石、書法、教育、哲學(xué)、法學(xué)等諸多文化領(lǐng)域中都有較高的建樹,是中國近現(xiàn)代文化史上一位不可多得的藝術(shù)全才,并先後培養(yǎng)了名畫家豐子愷、音樂家劉質(zhì)平等文化名人。1918年入杭州虎跑寺出家,從此精修佛教律宗,又成為佛門一代高僧。弘一法師的《書法》“樸拙圓滿,渾若天成”,有不食人間煙火的出世感。

□ 5
郭沫若(1892—1978) 書法
紙本 立軸
錄文 : 血性文章血寫成,黨人風(fēng)格萬年貞。丹砂粉碎丹仍在,鐵鏈鍛成鐵愈錚。龍戰(zhàn)玄黃禹甸赤,雞鳴風(fēng)雨舜天晴。頭顱換得金星五,滿地紅旗眾手擎。
款識 : 余修同志屬,郭沫若。
鈐印 : 郭沫若(白文)
GUO MORUO(1892-1978) CALLIGRAPHY
hanging scroll;
ink on paper
Signed, with one seal of the artist
96.5×40.5cm 38×16in. 約3.5平尺
RMB: 150,000-180,000
郭沫若的《書法》是專門為余修先生量身定製的,詩文贊揚了余修先生堅定的黨性,肯定了他在文學(xué)藝術(shù)上的修養(yǎng)。郭沫若在書法藝術(shù)方面的造詣很高,在現(xiàn)代書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與其篤實的學(xué)養(yǎng)一脈相通。郭沫若以行草見長,筆力爽勁灑脫,運轉(zhuǎn)變通。這首詩出自文壇巨擘郭沫若之手,不僅詩文書法雙美,更涵蓋了郭余二人的友誼,因此收藏價值極高。

□ 8
潘天壽(1897—1971)、于希寧(1913—2007)
等 花鳥冊頁
設(shè)色紙本 冊頁(十二開)
創(chuàng)作年代 : 1962年作
款識 : △清品,余修同志教正,希寧。鈐印 : 于希寧印(白文)
△ 東岱煙云氣象雄,余修同志教正,一九六一年黑伯龍畫於歷下。鈐印 : 黑伯龍印(朱文)
△ 體小節(jié)顯,須目分明。心可洞鑒,織微畢呈。余修同志正之,天池并題。鈐印 : 天池(朱文)、黃人(白文)、樂融融(白文)
△湘江晚泊,余修同志正之,友聲寫。鈐印 : 關(guān)(白文)、畫中有詩(白文)
△余修同志正,辛丑嘉平。鈐印 : 六郎(朱文)
△ 忽有幽香尋不得,蘭於石背一花開。誅齋詩句壬寅初春壽者。鈐印 : 潘天壽(白文)、不雕(朱文)
PAN TIANSHOU(1897-1971), YU XINING(1913-2007) BIRDS AND FLOWERS
album of twelve leaves;
ink and color on paper
Dated 1962
Signed, with ten seals of the artist
33×48cm×12 13×187/8in.×12 約1.4平尺(每幅)
RMB: 250,000-350,000

□ 58
高 莽(b.1926) 巴金先生肖像
設(shè)色紙本 鏡心
題跋 :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此際當(dāng)以同懷視之。贈巴金,冰心。一九九四年一月三日。鈐印 : 冰心(朱文)
△巴金,一九九四年三月十四日。鈐印 : 巴金(朱文)
款識 : 高莽畫。
鈐印 : 高莽(朱文)
GAO MANG(b.1926) PORTRAIT OF Mr. BA JIN
framed;
ink and color on paper
Signed, with one seal of the artist
106×34cm 41 3/4×13 3/8in. 約3.2平尺
RMB: 15,000-20,000
巴金因“激流三部曲”《家》、《春》、《秋》而留名,巴金先生作為一代文學(xué)大師,和冰心老人是很好的朋友,因此冰心欣然為巴金的畫像題跋,這張連接了高莽、巴金、冰心三人友誼的畫像蘊涵著極其深刻的含義。畫面精湛生動,巴金嚴(yán)肅認(rèn)真的形象得到了傳神描繪,很微妙地傳達了巴金先生的精神氣質(zhì)。

□ 60
高 莽(b.1926) 冰心先生肖像
設(shè)色紙本 鏡心
題跋 : △冰心,九三年十二月。鈐印 : 冰心(朱文)
△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冰心。一九九零.六.十七。鈐印 : 冰心(朱文)
款識 : 高莽畫。
鈐印 : 莽(白文)
GAO MANG(b.1926) PORTRAIT OF Ms. BING XIN
framed;
ink and color on paper
Signed, with one seal of the artist
88.5×33cm 34 7/8×13in. 約2.6平尺
RMB: 15,000-20,000

□1234
白玉薰?fàn)t
H:34cm 13 3/8in.
RMB: 180,000-260,000

□ 772
林則徐(1785—1850)書法
金箋扇面
款識 : 時第仁兄大人雅正,林則徐。
鈐印 : 少穆(朱文)、林則徐印(白文)
LIN ZEXU(1785-1850)CALLIGRAPHY
fan leaf;
ink on golden paper
Signed, with one seal of the artist
51×17.5cm20×6 7/8in.約0.8平尺
RMB: 10,000-15,000

□ 765
陶琯(1794—1849)摺扇雙面
金箋立軸
款識 : △右春思賤戊辰雁來朔書作培老詞兄,錢唐于詩德。鈐印 : 師(白文)、德(白文)
△云溪七兄屬仿趙子固意於西泠寓館時己亥秋八月望日云史陶礯。鈐印 : 陶礯(白文)、云史(朱文)
鑒藏印 : 二□興堂(朱文)、古堇陳無定靜堂珍藏書畫印(朱文)
TAO GUAN(1794-1849)BIRDS AND FLOWERS
hanging scroll;
ink on golden paper
Signed, with four seals of the artist
56×18cm22×7in.約0.9平尺
52×16.5cm20 1/2×6 1/2in.約0.8平尺
RMB: 8,000-12,000

□ 838
劉墉(1719—1804)書法手卷
紙本手卷
創(chuàng)作年代 : 1783年作
款識 : △石第居士。
△時乾隆癸卯初夏臨雜文數(shù)則於雙松閣,應(yīng)梅蜵先生屬書,石第識。△癸卯四月十有一日臨。
△書於雙松競秀之軒,石第書。
△劉墉。
鈐印 : 劉墉印信(朱文)、石第心畫(朱文)、東武(白文)、玉雨堂印(白文)、青原(朱文)、劉墉之印(白文)
鑒藏印 : 小鬲秘珍(朱文)、□粟藏經(jīng)紙(朱文)
LIU YONG(1719-1804)CALLIGRAPHY
hand scroll;
ink on paper
Dated 1783
Signed, with six seals of the artist
250×33cm98 3/8×13in.約7.4平尺
RMB: 100,000-150,000

□ 856
玉虹樓法帖全集
紙本十六卷(帶盒)
鈐印 : 胡福年章(朱文)
YU HONG LOU UNIVERSALSET
volume of sixteen;
ink on paper
Signed, with one seal of the artist
28.5×13cm11 1/4×5 1/8in.約0.3平尺(每頁)
RMB: 80,000-100,000
“玉虹樓法貼”是我國書法藝術(shù)的珍品,匯集了晉、隋、唐、宋、元、明、清各著名書法家的墨跡,書體有正楷、草書、行書、隸書、篆書等,對研究我國的歷史文化和書法都是具有較高的價值。孔府更是把碑貼視為傳家之寶,甚至當(dāng)作女兒出嫁的陪嫁。1979年,玉虹樓碑貼作為我國歷史文化的瑰寶在北京隆重展出,受到了中外文化界的高度重視和贊賞。此法貼,清乾隆老師張照太傅與孔子後代69代傳人孔繼共同完成,代表山東最高水平法貼,全國學(xué)術(shù)界有較高名望。本品已經(jīng)孔府本家及山東石刻博物館專家鑒定真跡。
經(jīng)專家鑒定本法貼為清同治1872年所做拓片,楠木裝裱精緻,字體清晰,現(xiàn)存所見法帖末見比該帖久遠。大多民國較多,裝訂粗亂不及本套。該法帖長28.8cm,寬13.3cm,共16本,完整每本展開9.8米、3.5米不等,世界各國孔子研究會視為珍藏精品。

□ 834
藍瑛(1585—1664)蘭竹圖
設(shè)色絹本手卷
款識 : 法元人畫,藍瑛。
鈐印 : 藍瑛之印(白文)
鑒藏印 : 向黃珍藏印(白文)
著錄 : 《中國繪畫綜合圖錄》P251-252,東京大學(xué)東洋文化研究所,1983年出版。
LAN YING(1585-1664)ORCHID And BAMBOO
hand scroll;
ink and color on fabric
Signed, with one seal of the artist
22×158cm8 5/8×62 1/4in.約3.1平尺
RMB: 180,000-250,000
藍瑛的《蘭竹圖》著錄於東京大學(xué)東洋文化研究所1983年出版的《中國繪畫綜合圖錄》,鈐有向黃邨珍藏印(白文)收藏印。風(fēng)枝裊娜,品相良好。
從宋代開始,蘭竹畫受到文人的青睞,至元明清而大熱,數(shù)百年不衰,直到今天,仍是畫家喜於表現(xiàn)的題材之一,由此可見蘭竹繪畫文化的魅力之所在。
藍瑛此幅之蘭葉,即有意態(tài)萬方之意。撇蘭之時,逸筆草草,卻筆力萬鈞。力就是運筆時的有力有骨,力從腕上生,畫蘭葉最忌軟弱無力,但更忌諱用筆過剛,失去了蘭花裊娜的姿態(tài)。藍瑛此畫,可以說在撇寫蘭葉之時剛?cè)嵯酀粴夂浅桑P勢勁逸飛動,松靈蕭散,殊有情態(tài)。又寫竹葉圓潤可愛,寫筍子稚嫩清秀,更加功深。



皖公網(wǎng)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