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墨玉通靈以51.52萬元拍得全場最高價
西泠拍賣前不久落槌的《文房清玩·首屆歷代供石》專場,57件拍品成交48件,成交率達84.21%,總成交額為506.69萬元。西泠拍賣負責供石拍賣的慕文泊向記者表示,這場拍賣無論就其成交率,還是就其成交額,都很成功。賞石專家俞瑩則表示,這場拍賣價格比較合理,成交也很好,可以說是國內第一個成功的古典賞石專場,有助于確立古典賞石的價格體系。
“墨玉通靈”成拍場榜首
慕文泊指出,由于這個專場拍賣緊接著西泠春拍的古代書畫專場,因此現場人數超過300,競拍踴躍。買家來自全國各地,還包括香港、臺灣的買家,其中還有許多是從未與石頭打過交道的新買家。數據顯示,成交額超過20萬元的有7件,而“墨玉通靈”,以51.52萬元成交,名列成交排行榜榜首。
俞瑩指出,幾年前紐約佳士得也拍過供石專場,但平均成交價不過5萬元。西泠這場拍賣會單件平均成交額則逾10萬元。相形之下,2008年春拍蘇富比的同類專場平均成交價為110萬元,則高得離譜。他認為,西泠的成交價格,與國內賞石收藏市場基本銜接,因此可以看作為中國古典賞石第一拍,對其價格體系的形成有奠基作用。
供石造型也是買家焦點
從高價成交的拍品看,慕文泊認為,買家對古代供石的價值認定,年代的久遠是重要的因素,而判斷年代的特征,則和包漿、造型有關,其中,造型好壞是買家選擇的重要因素。比如《疏風朗月》,從6萬元起拍,一直競價到22.4萬元成交,既和作品的年代特征有關,也是得益于拍品的造型。
從流拍情況看,石種也是因素之一,如流拍拍品中,水沖石的《觀音石》、化石的《頑致》、綠松石的《綠云》等,其中最有意思的是棲霞石,如《巴山夜雨》流拍,而《楚岫一峰翠》卻高價成交。慕文泊針對圈內有關棲霞石是近年開發的石種的說法,舉出明代《素園石譜》的相關記載來反駁,但俞瑩則指出,石譜所記載的與目前看到的棲霞石不是一回事。
供石拍賣經不起一哄而上
慕文泊表示,西泠拍賣的供石專場將成為春秋大拍常規的拍賣專場。這次秋拍后,各地反響很大,一周內就收到了大量的問詢電話。在拍品征集中,他發現賞石的收藏圈子很小,相互之間交流也少,是一個塵封的角落,資源是有限的。針對國內其他拍賣行紛紛籌備供石專場的傳言,他表示,有限的供石拍品會流向哪里,要看參與的各家拍賣公司的實力和影響力。首拍成功證明了西泠的實力和影響力.而他預計,09年春拍拍品的檔次、成交率和總成交額都會比08秋拍更好。
俞瑩則表示,古典賞石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既有文人價值,又最具抽象意味的造型藝術品種,這個品種走上拍賣臺,有特殊文化含義,是一件大好事。不過他擔心,嚴格意義上的古代供石資源稀缺,經不起國內拍賣行一哄而上。古典賞石概念相對寬泛,尤其是新買家介入后,也許會形成一個以古代供石為楷模的收藏群體,支撐常規的專場拍賣。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