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小松
歷史常有驚人相似的一幕。以“秦皇漢武”和“希臘羅馬”的寫實雕塑為“界碑”向前往后各推移18個世紀,1800年之前和之后的今天,無論在中國還是在西方都幾乎同時擁有著大量的抽象雕塑。不同的是:原始抽象雕塑以純樸的造型表現一個混沌世界的意象,而現代抽象雕塑以簡便的方式表達一種繁雜社會的義理。對比之下,不難發現,現代抽象雕塑特別是中國的現代抽象雕塑盡管作為20世紀的典型藝術樣式之一,已取得了令人驚異的成就,但那種一廂情愿地要表達這樣或那樣思想內涵的努力,并沒有真正地讓廣大觀眾心悅誠服。說白了,中國現代抽象雕塑的內容負擔因過于沉重,以致于形式審美適得其反地變得非常的輕薄。不少雕塑家并沒有真正地領悟抽象雕塑的真諦便肆無忌憚地濫用一些時尚的抽象符號來作這樣或那樣的象征。如此這般,許多的抽象雕塑要么十分的直白,要么相當的晦澀。直白得索然無味,連三歲的兒童都能知道雕塑家常常用圓球代表旭日東升、用幾根斜線代表積極向上、用彎曲的鋼片代表騰飛崛起;晦澀得懵然難懂,連學養豐厚的教授也無法理解那些抽象雕塑的內涵,更不用說普羅大眾對它們的知曉了。可以說,許多粗劣的抽象雕塑給人們留下了一個或蒼白或模糊的壞印象。
在這樣的背景下來創作和評論抽象雕塑,似乎有點逆難而上之感,也有著不合時宜之嫌,因為創作的慣性使藝術家難以擺脫時俗的流弊,而言說的客套使評論家又不易超越世俗的庸常。當有人向我說起劉群的抽象雕塑時,我的眼前也就難免被“差不多”三個字所屏蔽了。而當真正深入地品味他的雕塑時,我驚異于它們的“不一般”。
劉群抽象雕塑的“不一般”沖淡了我對抽象雕塑“差不多”的不好印象,特別是減弱了我對于工藝性抽象雕塑的鄙視。我原以為那些精致的幾何造型、工整的細節雕琢和光滑的材質表現都會損傷雕塑的氣度和意韻,以致雕塑成為“小工藝”、“小情趣”和“小哲理”的代名字。雕塑盡管不再只是“高貴的單純,靜穆的偉大”,但也應該以特有的造型來激蕩一下人們的心湖。劉群的抽象雕塑能以微妙的夸張和精致的變形讓一種小巧玲瓏的唯美造型產生出一種“聳人視聽”的審美效果。這的確難能可貴。這種與別人“不一樣”的工藝性雕塑,顯然與他獨特的藝術歷練有關。劉群1964年出生江蘇省南京市,自幼便酷愛繪畫和雕塑。1985年他考取南京藝術學院美術系,主攻雕塑和繪畫,獲得過劉海粟獎學金。大學畢業后,他更是積極參加國內外藝術展覽,有不少繪畫和雕塑被江蘇省美術館等大型文博機構收藏。2008年12月中在法國獲得雕塑大獎,他還創立了劉群藝術工作室,在藝術實踐和哲學思索中妙悟藝術之道。現正創作”斗雞”主題性雕塑,志在把這一民間競技活動申辦為奧運會比賽項目之一。因此,他喜歡從新穎的感性之中升華出深度的理性,從獨特的心象之中提煉出簡潔的抽象。
眾所周知,優秀的抽象雕塑對純粹視覺美的精妙把握和對單純秩序感的神性向往總是十分強勁的。它們仿佛是精雕細作的視覺音樂,其節奏和韻律顯得豐富而簡練、充實而單純。劉群在“雕”和“塑”的漫長過程中“參禪悟道”,深諳抽象雕塑的妙理,并在不斷的“雕”和“塑”之中濃縮豐富的內涵。從外在的形體來看,“雕”和“塑”可能是對“形”作出“減”和“加”,但從內在的意義來說,“雕”和“塑”反而是對“意”進行“加”和“減”。也就說,劉群在不斷的雕塑過程中使“形”簡化了,卻使“意”豐富了,從而賦予單純、簡潔的視覺造型以豐富、充實的情感內容。這讓人聯想起現代主義建筑家米斯·凡德羅的名言:“少即多(Less is more)。”這也正如布朗庫西所說的:“單純并不是藝術的終點,但是人們只有在超越自身而接近事物本質時才能獲得單純。”怪不得,布朗庫西的不少雕塑被削減成單純的視覺符號后反而更加耐人尋味了。劉群的《豐》、《吶喊》、《虛心的女人》等系列雕塑作品主要就是通過簡練的造型和精到的材質處理,來獲取一種由理性的嚴謹所帶來的“形”的美妙和“意”的新奇。雕塑過程中的“削減”并沒有削去心象的“風箏”所牽扯著的物象的“連線”。正因為這樣,劉群的抽象雕塑有著抵達生活或事物本質的“精微”與“廣大”。其中對“孔洞”這個司空見“慣”的視覺符號所作出的“既雕又塑”的藝術處理,頗能顯現他司空見“怪”的“不一般”。
按理說,對“孔洞”的表現已沒有什么新鮮的話題了,劉群要對“孔洞”作出新的創意和深的創見,談何容易?因為亨利·摩爾對“孔洞”的淋漓盡致的開掘,早就成了他藝術的“注冊商標”。 那些從實體中挖出來的造型符號,會引領人們的目光投向內在的形體,去感受雕塑中豐富的空間層次。但與摩爾不同,劉群對“孔洞”的處理是雙向的:既是雕刻也是塑造。“雕”出來的當然是“洞”,而“塑”出來的顯然是“口”。“洞”使人聯想到女性的生殖器,而“口”讓人想象到女人的櫻桃嘴。因此,當欣賞劉群的《虛心的女人》時,人們難免會產生雙重的審美感受:一方面,“洞”誘惑著人們去窺探,讓目光在渴望對“洞”的深入觀看中獲得心理的滿足;另一方面,“口”吸引著人們去傾聽,使靈魂在希求對“口”的綿綿吐露中傾聽心靈的話語。
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我更愿意把劉群的抽象雕塑當作一組視覺音樂來觀看或傾聽。可以相信,劉群的洞或口將帶給人們美妙的看或聽……
滕小松 中國藝術研究院博士、湖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副院長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