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榆:金融危機對文化產業有影響,因為文化產業是一個大產業。但是具體到藝術品拍賣市場,影響就很小了,因為藝術品拍賣是一個很小的產業。有的人把藝術品投資夸大成繼股票、房地產之后的第三大產業,這是絕對錯誤的,甚至是有害的。按照官方統計,文物藝術品拍賣市場成交額最高的2007年也僅是200億元,而2008年在金融危機沖擊下的股市其滬市交易額仍有18萬億元,兩者顯然不能相提并論。2007年整個拍賣行業成交額3000億元,而文物藝術品拍賣的200億元也僅占不到7%,其中還包括30%-50%的水分。
文物價值沒受到金融危機沖擊。同樣是雍正時期的盤子,2002年一個雍正粉彩九桃盤以700多萬元的價格成交,而價值不比九桃盤的雍正九秋盤在2008年卻賣了1187.2萬元,這說明中國文物價值在持續增長,甚至是成倍的增長,并沒有因為金融危機而降價。所以中國的文物藝術品市場跟金融危機根本掛不上鉤,因為中國的精品文物一直在增值。
向勇:中國藝術品市場有沒有受金融危機影響,要一分為二地看,金融危機對藝術品市場短期是有影響的,但長期來看,沒有影響,而且對于中低檔藝術品影響很小。
金融危機真正影響的是投資者
夏鋤:金融危機對真正的收藏家沒有影響,但是對投資者卻有很大的影響。我舉個簡單的例子,年前找我賣藏品的人非常多,這些人原來是拍賣,但是拍賣周期比較長,而有些東西又賣不出去,甚至有的時候交流了以后還不能夠結算,所以這些人通過出售手中的藏品回籠資金,哪怕以一半的價格也要賣出去。金融危機影響的是這些文化底蘊不深厚,盲目跟風的投資者。真正的收藏家6萬元的東西爭到600多萬元,而投資者現在基本上都是望而卻步,甚至都不再做。
秦杰: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時,我當時看過一些拍賣,有的拍賣全場就10個買家,3個人買牌,市場之蕭條可見一斑。
金融危機對大眾收藏影響很大
秦杰:當前,不夠文物等級的舊貨形成了一個收藏大軍,大眾收藏者需要指導,這個時候就需要媒體為其提供輿論導向。怎么樣規范大眾收藏市場呢?比如說舊貨市場“不打假、反欺詐”,建立一些相應的規則。
金融危機對這些所謂的大眾收藏影響很大,讓大眾收藏家失去了方向感,主要表現在藝術品的價格變動上。藝術品的價格變動具體表現為2001年到2007年藝術品價格至少漲了20倍,可是到了2007年秋拍和2008年春拍突然間不漲了,表現出了要跌的跡象;另外,藝術品拍賣的量減少了,2008年秋拍藝術品拍賣總量減少了50%。
夏鋤:當代藝術在2005年炒得太高了,現在只是回歸自身的價值。藝術品投資發展到今天,現在買東西的人越來越少了,原因就是買的人更理智了,還有就是藝術品的利潤少了。在金融危機下,收藏家總體來說都沒錢了,對收藏品購買就少了。金融危機對藝術品高端市場沒影響,對大眾收藏家有影響。
誠軒拍賣公司最能代表中國的拍賣市場,拍賣的藏品價位很低,性價比很好。誠軒拍賣從2006年開始到2008年春拍一直拍得很好,但是2008年秋拍拍得不是非常好。誠軒拍賣選擇的拍品都是非高端,但是性價比非常好,而且基本上都會有人買,這種經營思路非常值得非高端拍賣公司學習。誠軒拍賣2008年秋拍沒賠錢,而其他大部分公司是在賠錢。
金融危機是買進藝術品的好時機
秦杰:大眾收藏的低端市場有自己的優勢,就是回報率高,高端藝術品300萬元買,600萬元賣,賺300萬元,回報率是100%;而低端藝術品30元錢買,90元賣,賺60元,回報率是200%。中國嘉德2008年秋拍亮相的《紅樓夢》“程甲本”,是《紅樓夢》成書后的第一個印刷本。這本書當時80萬元起拍,212萬元成交。如果是2007年拍賣,這本書的起拍價起碼是250萬元。所以說在金融危機的情況下,是買進的好時機。
當代藝術短時間沒人接盤
夏鋤:2008年藝術品的蕭條市場遭遇金融危機,對2009年的收藏市場肯定有影響,受影響的首當其沖就是當代藝術。當代藝術在2008年的拍賣市場中可以算是全軍覆沒。當代藝術與資深收藏家沒關系,都是投資者在炒作,沒有金融危機當代藝術市場也早晚會出現問題。從2008年春拍開始,很多當代藝術專場都遭遇了零成交的尷尬,當代藝術明顯遇冷。
趙榆:當代藝術沒有人接盤,短時間內不會有人接盤。如今的當代藝術品幾乎都是投資家在炒作,而不存在有專業收藏家去收藏。在這樣的環境中,當代藝術即使沒有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出現現在的問題也將是早晚的事。
當代藝術品在2005年剛開始宣傳的時候就把自己炒作得太高了,致使現在想降也降不下來。現在的投資者文化底蘊實在不行,對藝術的理解也不過硬,因此我們還是不能跟成熟的西方當代藝術相提并論,前段時間所說的建立當代藝術品體系在我看來是不可能建立起來的。
夏鋤:當代藝術的創作形式依舊是換湯不換藥,沒有什么發展空間,最終來講當代藝術還是投資者和投資商去做的,并沒有收藏家參與。現在投資者越來越理性,投資者也逐漸轉變成為精品收藏家,在當代藝術品方面將沒有人愿意再去接手這個盤子。
向勇:經典的藝術品是經得住時間的考驗的,當代藝術對政治現象進行解構,對人的無理性的狀態進行展示,經典的藝術品是表現真善美的,當代藝術往往表達的是一種觀念,對傳統審美的一種顛覆。一些海外基金收藏中國當代藝術家的作品,這些拍品在海外一些拍賣公司拍出天價后這些藝術家在國內很有名氣。對于海外基金收藏中國當代藝術,我們抱審慎的態度,海外基金既有炒作中國當代藝術的嫌疑,又有引導意識形態的動機,所以要審慎地看。
中國當代藝術目前沒有自己的理論體系,標桿和市場在海外。現在國內的一些高校,沒有中國自己的當代藝術評估理論體系出現,而且在藝術品市場也沒有藝術家群體來支撐中國自己的當代藝術,所以當代藝術品市場沒有人接盤,中國當代藝術品體系的建立還需要時間,不好說出準確的時間表,靠大家共同努力吧。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