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起,南京博物院《中國牛——2009》精品展覽免費對外開放,持續(xù)到春節(jié)后。此次展覽共陳列了70余件(組)文物,均與牛有關。據悉,這些文物是南京博物院工作人員從40萬件文物中精挑細選出的,旨在通過釋讀牛與古人的生產、生活、習俗和觀念等諸多方面的關系,表現人與社會和諧統(tǒng)一的主題。
展覽陳列內容分為“農耕之牛”、“交通之牛”、“放牧之牛”和“祥瑞之牛”4個部分。農耕之牛,展示牛與中國古代農業(yè)生產的關系;交通之牛,展示牛在出行中的作用;放牧之牛,展示牧牛題材的田園生活;祥瑞之牛,展示牛在辟邪、喪葬、賞玩方面的特性。展品中,年代最久的是東漢的《陶牛車》,最晚的是現代人喻湘蓮的《五色春牛泥塑》,最大的是清代制作、長47厘米的《黑釉瓷水牛》,最小的是南京郊區(qū)六朝貴族墓出土、只有1.6厘米高的《金牛》。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