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07-31 京江晚報)
在美院上課時,經常聽一些學術講座。旅居意大利畫家霍剛先生作講座時,隨身帶著一盤描繪錄像帶,記錄了與馬蒂斯、畢加索、米洛、趙無跡等在美術史上極有影響的大師們作畫的真實情景,看后給人的感覺真如醍醐灌頂,受益匪淺。什么是藝術,什么是真正的繪畫,到現在還有許多人不理解畢加索,不理解他為什么那樣畫,更不理解現代繪畫藝術。現在提倡素質教育,美術修養是在是一門十分高深的學問,看美術作品不能總停留在畫得像不像的問題上,我們許多中小學生,甚至許多大學生都還停留在欣賞蒙娜麗莎時代的古典油畫氛圍中,似乎一提到油畫就必須是達·芬奇、列賓和十九世紀田園風景畫。古典和寫實作品已經在人們的心上烙上了印跡,以至于現在好多人談到油畫就和畫面光滑、細膩聯系在一起,很多偽藝術的油畫被認為是好畫,這實在是一種遺憾。
油畫經過幾百年的演變、發展,尤其到了現在這個時代,就更加強調繪畫的個性,惟有有個性的作品才是有生命的。畢加索做好好相是隨手拈來,從變形到創作,自然對他而言是激發創作靈感的一個參照物;米羅在創作時就如同兒童做手工游戲一樣,在諾大的畫布上,用一大罐油畫顏料隨意滴灑成一個抽象形,再用手涂幾下,這樣一個十分奇特的造型就出來了,作品也就完成了;再看趙無極,他是中國畫家在世界畫壇中最成功的一位大師,他用抽象的形式表現中國老子“無為”的哲學思想和宋元明繪畫的意境,通過畫布表現了一個中國畫家的大智慧,大手筆,讓世界對中國文化有了一層更深的理解。
其實藝術都是相通的、沒有國界的。好的藝術語言就是世界語言,不管是中國的還是外國的大師們,其作品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征。就是用心去感受,創造別人所沒有的,創造畫面而不是描摹自然。這雖是一句老話,要真正做好卻不容易。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