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是我國名山勝水中一顆燦爛奪目的明珠,它和黃河、長江、長城等齊名,成為中化民族象征之一。自古以來,黃山以雄峻奇著稱,泰山雄偉、華山險峭、廬山瑰秀,峨眉清涼,黃山則兼而有之。因此,古人有“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的美譽。
黃山又是山水畫的故鄉,許多歷代著名畫家都與黃山結下不解之緣。奇松怪石,煙云飄渺,時時流于畫家的筆底,更為眾多的攝影家所喜愛而流連忘返。著名的攝影家、新華社高級記者朱云風就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位。
朱云風出生在湖北省監利縣朱河鎮。這里地處江漢平原,南臨長江,西接洪湖,是著名的魚米之鄉。家鄉的優美風光從小就陶冶了他的情操,以至引導了他以后逐步走上攝影藝術道路。
1958年,他被調到了新華社湖南分社,正式當上了攝影記者,實現了解他多年夢寐以求的夙愿,從此,開始了他的攝影藝術生涯。1970年,他從湖南調到安徽工作。剛到任,他就迫不及待地奔到向往已久的黃山,一下投身到這個“美的瀚海”,與黃山結下了不解之緣。
多少個朝霞映天的黎明,多少個落日余暉的傍晚,朱云風身背相機,帶著干糧,在山間崎嶇的小道上不停地追尋,旭日朝霞、千山萬壑奇松怪石、飛瀑溫泉、奇花異草,都攝入自己的鏡頭,其中許多優秀的攝影作品發表在國內外報刊上,把黃山的美介紹給攝影界同仁和廣大的讀者。
70年代初,黃山沒有暢通的公路,更沒有便利的索道,上山全靠手攀腳登,行人寥寥無幾,有的險峭處連石英鐘階也沒有,陡峻如壁立,稍一不慎,便會腳踩虛容,墜身谷底。朱云風來到黃山的第一天,就從溫泉穿過天都峰、玉屏樓、蓮花峰、光明頂,直達北海。別人空手上山還累得汗流浹背,大口喘氣,可他全身“披掛”著沉重的攝影器材,越過一座又一座險峰,日行四十多年里崎嶇陡峭的山路,要付出多么大的代價呀!
他每年都要上黃山數趟,每次都要住上一段時間進行攝影采訪和藝術創作。二十多年間,他已攀登黃山數十次。無論是風晨雨夕,云濤漫涌,還是晴空萬里,烈日熏蒸,人們都看到他背著相機,漫山遍野地尋尋覓覓,如癡如醉。這里的崎嶇山道,幾乎都留下了他的足跡,這里的一草一木都使他魂繞夢牽。
朱云風沿著黃山采藥人的足跡,攀懸崖,住破廟,跋山涉水,不辭勞苦,拍下了天都峰的雄奇高峻、蓮花峰的綺麗秀美、“蓬萊三島”的玲瓏峻拔、西海群峰的變幻險怪、臥龍松的凌空騰飛、百丈泉的躍落九天。辛勤的汗水融化在這一幅幅美不勝收的畫圖上。
在一次拂曉前,作者攀登上險峻陡峭的天都峰拍日出,當時天空湛藍清澈,星月交輝,他突然發現身旁的這棵千年枯松,參天傲立,雖死猶生,于是,他立即按動快門,拍下了這幅《鐵龍奔月圖》。
作者愛用藍色來表現黃山夢幻般景象,這是景象像一片汪洋大海,渾涵寬博,浩瀚無垠。
誰遣靈峰海上來,青蓮萬朵霧中開。那幽綠清淡的畫面,群山如海中的翡翠,又如盛開的青蓮,那深邃幽秘的景象,令人回味無窮。
黃山的美景是流動的、變化的,朱云風用自己的照像機鏡頭使這變幻莫測、飄忽不定的美變成了永恒,傳達出了黃山的形貌與神韻。
朱云風一直是個高血壓病患者,醫生和同志們多次勸他住院治療,并叮囑他:今后不可再爬山。可是,黃山的云海松濤、朝暉暮靄使他夢繞魂牽,他不顧自己的病患,為心愛的攝影藝術事業,一次又一次地登上黃山,一趟又一趟地投入峽谷深林。
這一組照片,是朱云風黃山風光攝影中別具一格的畫面,拍的是黃山翡翠谷彩池夢幻一般的景象。
翡翠谷位于天都峰麓,緊靠蕪黃公路,長達十二公里,有數百個大小、形狀、色彩以及水底圖案各異的彩池。這一群彩池皆有懸瀑或溪流相連,宛若銀張串珠。無論春夏秋冬,陰晴雨雪,翡翠谷彩池,始終水量充沛,池潭滿溢,凝碧晶瑩。有人稱之為“黃山第五絕”,與奇松、怪石、云海、溫泉四絕一起構成黃山特有的奇觀。
新安江為錢塘江支流,全長二百九十三公里,它發源于休寧縣馮村一帶海拔一千三百六十三米的高峰六股尖。涓涓山泉,條條飛瀑,穿峽過澗,萬轉達千回,從崇山峻嶺中流出,匯成率水,在屯溪與橫江合流,流經歙縣,注入千島湖,再過新安江電站大壩,進入富春江、錢塘江,是皖南通向杭州的唯一水道。
新安江穿行蜿蜒于錦峰秀嶺、山鄉古建之間,江流澄碧,風光綺麗,溫柔嫵媚。
從這一組新安江風情攝影作品中,可以看出攝影家追求詩情畫意,不斷地吸收中外繪畫藝術的創作經驗,以豐富、增強攝影這門年輕藝術的表現力。
朱云風還擅長拍攝地方風情和民族生活風情。在這些作品中,皖南水鄉的田園生活充滿著雋永的詩意和芬芳的鄉土味。圖中的人物,無論是少婦、兒童、漁夫,都各具神態,栩栩如生,呼之欲出。這些生活風情照片表現出攝影家獨特的觀察角度、精巧的藝術構思和濃厚的感情色彩。
這是黃山腳下黟縣西遞村的一條古巷,朱云風的足跡曾多次印在深巷中的青石板上,他在這里緬懷往昔,也在這里呼喚未來。
高墻、老屋、深巷。隨著線條的延伸匯聚,攝影家正把目光射向古巷的深處、歷史的深處。在透視中,發懷古之幽思,在透視中,抒濃厚的鄉情。
歷史悠久的徽州地區,文化發達,名人薈萃,至今仍保留眾多珍貴的文化古跡。古民居、古祠堂、古牌坊,是徽州長古建筑的“三絕”。這些古建筑白壁、青瓦,參差錯落,氣勢非凡,風格獨特,結構新奇,蔚為大觀,引起了中外建筑學界的濃厚興趣,被譽之為“東方文化的縮影”。
黃山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境內峰戀起伏,森林茂密,不僅是一座冊川奇秀的大公園,而且是一座天然的動物園和植物園。黃山東西兩側的清涼峰和牯牛降是全國著名的動植物自然保護區。這里松竹青翠,百鳥和鳴,山禽野獸到處可見。珍貴的動物有:黃山短尾猴、梅花鹿、金錢豹、靈貓、黑鹿、野豬、穿山甲、蛇等。
攝影家朱云風以自己釬特的視角,煞費苦心地等待、觀察,終于抓拍了這些形態各異的動物。
你看,這一只只猴子,多么頑皮而富有情趣。它們似乎與攝影家、觀賞者有著心靈的溝通,感情的交流。
自然保護區內平珍惜植物資源十分豐富,被列為國家珍惜植物的有:華東黃杉、珍珠黃楊、香果樹、蓮香樹、黃山梅、天女花等二十余種。從之數幅花卉攝影作品中,我們即可感覺到自然保護區的美正向你迎面撲來。
1988年8月,藝術大師劉海粟十上黃山,興致勃勃地觀看了朱云風的黃山風光攝影作品,賦詩贊嘆曰:
攝出黃山凜烈姿,
鐵鞋踏碎雨絲絲。
春風吹入天都夢,
醒折奇葩一兩枝。
高度地評價了朱云風的黃山風光攝影藝術。
朱云風的黃山風光攝影作品如詩如畫,既吸收了傳統的藝術精華,又富于變化和創新,進入了高級的藝術境界。然而藝術的追求永無止境,他決心在藝術的道路上不停地追尋、攀登……
編輯:王徽文 攝像:胡多培 1989年5月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