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偶然機會,有幸較全面地賞讀著名攝影家朱云風先生的黃山風光攝影作品,使我大開眼界,真正感受到“不一樣、沒見過、很精采!”的藝術魅力,第一次將我的目光,從觀賞此類作品時的固有審美模式中解脫了出來。
朱云風先生一生戰斗在新聞攝影戰線的最前沿,是新華社安徽分社的高級紀者。他幾十年忠于職守,除用手中的相機向世人展示真理與正義的同時,又癡心不改,將揮之難去的審美情結、審美目光、審美實踐,投向人間的錦繡之邦:黃山與皖南的山山水水之間。
長期的藝術實踐,必然的藝術借鑒,并沒有形成他面對名山、大川經常出現的“審美定勢”和“表現模式”。 學習傳統、傳承傳統中的自然超越;追求變化、變化新奇中的自然完美;是朱云風先生風光攝影作品,最為卓顯的藝術特色。
傳統與超越并重 這是我們在觀賞朱云風先生風光攝影作品時,最突出的審美感受。
我們都知道:“傳承易,超越難!”的道理。一切藝術創作,繼承傳統、傳承傳統,僅需“十年磨劍”足矣!而創新、超越傳統,必須藝術家傾注畢生精力,廣蓄一生的藝術才情、廣納一生的創作才智、廣施一生的表現才藝,方有可能(也許不能)在有生之年實現這一藝術攀登的目標。
黃山攝影,是廣集世界攝影大家、百家爭鋒,名作倍出的創作領地。他們的作品,遵循傳統的審美標準,遵循傳統的表現章法,遵循人們普遍認可的審美偏好、審美習慣,融合了“天時、地利、人和”的精采瞬間為一體,多以“寫實” 為本,創作而成的。
觀賞朱云風先生的作品,其中既有傳承傳統手法創作而成的黃山風光攝影佳作,又有大量的、十分難得的、超越傳統表現理念、表現手法,創作而成的“寫意”(意象、意念、意趣,)之佳作。這種客觀求新、主觀求異的藝術實踐,將人們恒定不變的審美目光,從特定的審美對象(黃山風光)中解脫出來,的確令人耳目一新。
《云海秀嶼》,這幅集氣韻美、空靈美、飄逸美於一幀的風光攝影作品,就是一幅典型的、繼承傳統、超越傳統的經典之作。
作品構成章法嚴謹,峰巒在畫面中均衡、有序,氣韻橫貫、涌動有致、暖色光的云海,千載難逢、薄雪輕掩的秀峰,特異的光色,冷暖兼得、對比相映生輝,己先決其空前絕后的必然。

《云海秀嶼》
《競輝》,奇峰、蒼松、云海、在光的潤色中,影調典雅、古樸,猶如古典家具陳設中的一面彩色屏風,又極像一面絹繡繪畫。
作品集高雅、雋永、秀美於一鏡間,又是一幅繼承傳統、超越傳統傳的黃山風光佳作。
獨特的審美情趣,傳統繪畫的藝術底蘊,使得朱云風先生在藝術傳承、藝術表現中,駕輕就熟,如魚得水。
《競輝》再如《日暉攬群峰》,又是一幅典型的、超越傳統、超越現實(寫意)的“暢意”之作。
云風先生大膽采用特殊的鏡頭描繪,特異的創意構成,夸張的光色渲染,有趣的情節鋪設,……使得這幅不同一般的黃山風光攝影作品脫潁而出,獨樹一幟。
特殊鏡頭廣納的黃山群峰,於日出暖色光的摩擬中,猶如一輪從浩瀚云海里升騰而出的驕陽,使人無艱遐想。

《日暉攬群峰》
壯美與秀美交融 這是我們在觀賞朱云風先生風光攝影作品時,共同產生的審美感受。
山水風光,自古以來就是國畫大師歌頌祖國壯美山河的永恒畫卷,更是今天風光攝影家永遠難以釋懷的表現主題。
云風先生的風光攝影作品,都是廣納“壯美”、“秀美”於一瞬間的攝影力作。壯美的博大、氣勢恢弘!秀美的雋永、自然天成,向人們提供一個異彩紛呈的觀賞空間,誘導人們審美目光得以無限延伸,給人們以多元化的藝術享受。
《云海浩瀚》,就是一幅表現黃山風光氣韻橫貫、壯美博大的攝影力作。
作品構圖嚴謹,秀峰在云海中出沒,使得畫面布局關系均衡、諧調,十分完美;前景借助冬天薄雪的勾畫,將山巖肌理表現得凝重而富于層次。

《云海浩瀚》
大膽、別具一格的對比構成,卓顯作品不同一般的表現力度;精采的攝影瞬間,己先決其絕后的必然。
《氣象萬千冷世界》,群峰銀妝素裹,云海銀濤翻滾,四季風光之美,美在黃山;天下風光之美,壯哉黃山!
雪天、云海賦予黃山獨具的神韻,空前絕后的精采攝影瞬間,一次次永遠惠顧那些睿智的、永無終止、永不疲倦的辛勤耕耘者。

《氣象萬千冷世界》
“云浮叢巒虛無間,霧漫幽谷現危巖。自然萬象象爭沉浮,飄逸之中情理見。”
云風先生航拍的黃山風光作品《叢巒飄游沉浮間》, 瞬間巧借在奇峰、叢巒間游動、飄浮的云霧,展示江南山水風光空靈、毓秀、飄逸,輕妙如紗的特有情韻。
航拍極難掌控的拍攝角度、拍攝瞬間,已先決其永恒的藝術承載價值。

《叢巒飄游沉浮間》
黃山攝影創作,云海及云霧的及時惠顧與幫襯是十分難得的。這是黃山風光攝影家拍攝此類題材的共識,是創作能夠獲得成功,必須具備的先決條件。
朱云風先生似乎具有“呼風喚雨,催云生煙。”之術,不僅拍攝了大量的、彌足珍貴的、云霧輕遮漫掩的黃山風光攝佳作;而且也能在無云、無霧的一般天象中,胸有成竹、駕輕就熟,一樣信手坫來,皆成上品。
《光雕奇峰倍崢嶸》,就是一幅既無云海奔涌、又無輕云漫掩的黃山風光攝影之作。
黃山奇峰,在理想的光影塑造中,愈顯得怪異與崢嶸,充分展現了“黃山天下獨秀”的神采與妙韻!

《光雕奇峰倍崢嶸》
題材與內容廣納 云風先生在攝影求索的道路上,歷經三十余年的艱辛跋涉、精心耕耘,用他鍥而不舍地求索精神,敏銳、獨到的廣闊視野,準確、辨析的視覺觀察,不但向世人展示了黃山風光獨具的神韻,而且用多題材、多角度、多層面、深層次地鏡頭展示,廣泛攝獵了他足跡踏遍的山山水水,特殊地域的民居和人文景觀。
題材與拍攝內容的廣泛涉獵, 是朱云風先生最為卓顯的藝術實踐, 相應也 實現了他多彩的、充實的、豐滿的藝術人生。
《春風又綠江岸》,是云風先生驅車去黃山途中,信手抓拍的一幅皖南風光攝影作品。
作品在自由、隨意、即興地拍攝中,畫面構成完美,虛實處理得當,瞬間(一群歸雁)精巧,充滿了江南早春的盎然生機,充分展示了皖南山村風光的無限魅力!

《春風又綠江岸》
皖南古民居,是一方得天獨厚的、廣集建筑藝術、人文歷史厚重,鄉土、民情、民俗、民風純厚,地域特征鮮明之集大成的人類生息地。
獨具藝術造型特征的徽派建筑,在中國建筑史中獨樹一幟,是古代《建筑學》中彌足珍貴的建筑文獻、史料。
朱云風先生在黃山風光創作之余,一直不放過對這一《建筑史學寶庫》的攝取和探索,積累了大量的古民居攝影作品。
《鐘靈毓秀》,是云風先生航柏一幅的古微州(屯溪)風光攝影作品。
鏡頭視野廣闊,理想的拍攝角度瞬間,嚴謹的畫面構成和景物的布局,便得這幅作品相互關系渾然一體,很有氣勢!

《鐘靈毓秀》
《古民居群落》,是一幅展現大環境、大空間、大群落、皖南古民居建筑,整體布局的攝影作品。
這幅作品鏡頭概括、有序,畫面構成豐滿、充實,民居相形的風火墻錯落有致,并有規律地在畫面中反復、交替出現,節奏表現鮮明,形式構成不同一般。


《古民居群落》
黃山又是一座保存完好的世界地質公園。
花崗巖構造的地質特征,后經長期原始冰川的切割與磨礪,形成了千奇百怪的花崗巖地貌特征。
用攝影鏡頭的紀實特征,去揭示這一遠古的奧秘,充實人類對山的形成認識和研究,是超越一般風光攝影拍山的新探索,更具有無可替代的藝術價值、科學研究價值。
朱云風先生用直觀、真實、生動的攝影藝術形象,首次向世人揭開世界地質公園的神秘面紗,用無限地鏡間描繪,拍攝了大量的、珍貴的、極具地質資料價值、科學研究價值的攝影作品,必將利在當代,功在千秋!
《地質奇觀》,就是作者廣泛搜尋、攝取的地球地質演變史,展示地質科研資料的保存與積累,僅此即可見一斑。

《地質奇觀》
新安江,流經皖南山水間的綠色畫廊;大平湖,大自然嵌鑲在皖南山水間的璀燦明珠;是徽派繪畫大師永恒地描繪對象,更是藝術家、詩人、攝影家一生寄情的地方。
朱云風先生的風光攝影,廣納山水、地質、民居、人文景觀為創作題材,用自已獨特的視角,獨到的藝術感覺,深厚的藝術功力,精采的攝影瞬間,潤色他所要表現的每一幅攝影作品。
《漁舟唱晚》,這幅頗具詩情畫意的風光攝影作品,就很具代表性。
作品意境空遠,瞬間精采,影調厚重,光色交相輝映,畫面充滿生機與活力。
唐·王勃在《滕王閣序》中“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的千古絕唱,云風先生少年時期就已熟記在心,在這幅作品中,傾情與之唱和。

《漁舟唱晚》
《清風清流伴漁歌》,大自然的恩澤,得天獨厚的生存環境,清新、怡人的生活氣息迎面而來。
這就是云風先生鏡頭中,展現新安江地域風光的獨有風采。

《清風清流伴漁歌》
印象與抽象兼顧 這是我們在觀賞朱云風先生風光攝影作品時,獨具的、不同一般地審美感受。
攝影功能性的“紀實”特征,己經先決其表現“印象”與“抽象” 的難度和高度。
印象表現主義,是藝術家“意象”中非直觀的“形象性”表現;抽象表現主義,是藝術家“意念”中非具象的“慨念性”表現;這在繪畫流派中極為常見。
朱云風先生的風光攝影作品,借鑒中西繪畫之“大方”,兼顧“印象”與“抽象”并重的表現手法,融合了繪畫與攝影的“藝源血脈”,自成一格,獨樹一幟,開創了一代黃山風光攝影創作的先河。
藝術創作的求新、獵奇意識,是藝術家必具的、也是十分可貴的、“思想先于行為”的超前意識,更是超越意識。云風先生的每一次創作實踐,求新、獵奇,都是他唯一的追求目標。
他一腔虔誠,年復一年、追蹤獵奇、癡心不減,空前第一次拍攝了極富欣賞價值、又極具研究價值、天下奇觀“翡翠谷”的大量作品。用變幻無窮的光影、色彩、線形,奇妙無窮的鏡間組合,營造一幅幅奇幻、玄妙、神秘的光色世界,成為黃山“五絕”的真實見證者。
《苔滑無聲惜細流》,就是作者主觀意象中《翡翠谷》山間流水的印象。

《苔滑無聲惜細流》
極美的光色交融,活潑、歡暢的山澗清流,線形組合有致,畫面構成充盈、豐滿,影調細膩,色彩厚重,是一幅表現山間流水的不凡之作。
《典雅與華貴》,變幻的形、奇異的色、潤滑的質,極像一顆顆在流水沖刷下叮咚作響的璣珠和玉石,引人觸手可及、令人滿目生輝!

《典雅與華貴》
《翡翠谷》流水中的山澗石子,玲瓏剔透! 奇異景觀,使人目不暇接。
朱云風先生用豐富的藝術聯想,不同一般地鏡間描繪,借助“印象”和“抽象”的表現手法,實現了創作目的。
《玉玲瓏》,又是一幅表現《翡翠谷》奇異景觀的“印象”之作。
一串串晶瑩碧透的“翡翠項鏈”, 在清流中熠熠生輝,令人嘆為觀止!

《玉玲瓏》
《思緒》,這是一幅用主觀意念表現慨念性的抽象攝影作品。
朱云風先生巧借《翡翠谷》泉水千轉流瀉的奇異景象,生動地、紛亂卻又有序地線形組合和光色渲染,很準確地表現了“思緒萬千”這一很難表達的主題。
如果我們再橫向細心觀賞這幅作品,這又是一幅表現崇山峻嶺、層巒疊嶂間的群山寫意印象。一幅攝影作品能夠引發不同的審美感受,的確是不同一般。

《思緒》
抽象攝影作品,極難實現的“意象”美、“意念”美、“意題美”,
在這幅作品中得以實現。
《驚詫》,又是一幅表現《翡翠谷》奇異景觀的“抽象”攝影作品。
奇異的光色,簡約、游動、變幻的線形組合,給人一種恍惚、虛幻、驚奇、不安的心理感受。

《驚詫》
藝術家、攝影家一生的藝術實踐與探索,能夠實現“繼承傳統,超越傳統”者,無疑是創作首先付諸行動的“大計”。 藝術家、攝影家一生的藝術實踐與探索,相繼而而來的,能夠實現“變中求新,新中求奇” 者,將是創作最終實現的“目標”和“追求”。
這是任何一位有成就的藝術家、攝影家,終生固守的創作信念,更是畢生堅持的創作道路。
朱云風先生正是用他的藝術實踐,用他的作品,正在驗證以上藝術創作的規律和道理。
朱云風先生傾注畢生精力,頑強地攀登意志,在藝術道路上拼搏不止的真正價值,也正在這里。
空谷游云
2008,11,12,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