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兩個被塑料袋緊緊包裹、渾身慘白的人,舉步艱難,倒在地上痛苦地掙扎;其他幾個外表正常的人,也不由自主地受到塑料袋的束縛,逐漸喪失行動能力……在杭州東新園沃爾瑪超市門外的廣場上,一場由都市快報發起、杭州環保志愿者一起參與的、以“我們是塑料人嗎”為主題的現場行為藝術,牢牢抓住了過往行人的眼球,他們圍了個里三層外三層,看清楚之后,發出這樣的驚嘆,“哦,原來是這樣的!”

一起參與創意構思的中國美院學生劉通解釋,5位行為藝術表演者,表現的是人們的生活是怎樣一步步陷入塑料袋包圍的。第一、二位表演者,享受著塑料袋帶來的種種方便,他們無知無覺,不知道將要為方便付出的代價;在第三位表演者表現的生活中,塑料袋已經無處不在,人們已經意識到塑料袋給環境帶來的危害,但因為缺乏行動,生活已經被塑料袋掌控;第四、五位表演者以寓言的方式警示:如果再不采取行動,人類的生存環境最終將被塑料袋的“白色污染”侵蝕,成為“塑料人”,濫用塑料袋,一時方便,卻后患無窮。

行為藝術不僅帶來了視覺沖擊,還引人思考。從2008年6月1日起,國家將限制在超市、商場、農貿市場等場所免費提供塑料袋,提倡使用環保袋。很多在場觀看的觀眾,已經對此有所了解。一位大伯輕聲地念出活動背景板的橙色大字:“少用一只塑料袋,多用一次環保袋”,而后他說,塑料袋這個東西,多用總歸是不好的,這個道理我們是知道的,可是大家都想圖個方便,少用做不到。一位中年婦女對著“塑料人”問:“這樣包起來多不透氣啊?是不是很悶?”另一位現場觀眾馬上接口:“就是讓你看了覺得不透氣,這些袋子如果扔到泥土里,泥土就不透氣了哎!”他的分析,馬上引來周圍觀眾的響應。
你一天的生活中被多少塑料袋包圍?你可以不做一個塑料人嗎?我們有什么好辦法讓泛濫的塑料袋對環境污染少一點更少一點?這個看似陳舊但并不輕松的話題,對你我來說,都有責任正視它。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