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跡罕見仇英(約1509-1552年)是明代著名畫家,與沈周、文征明、唐寅合稱"吳門四家"。仇英是江蘇太倉人,一生只活40多歲,屬于英年早逝的畫家。他出身工匠,早年為漆工,后從業(yè)繪畫,曾拜周巨門下學(xué)畫,后又得到文征明的指點。
仇英擅長人物、山水以及花鳥畫,尤長于臨摹。他的作品形象生動,工細(xì)雅秀,色彩鮮艷,具有文人畫的筆致墨韻。他的仕女畫吸收了南宋馬和之和元人技法,或圓潤流暢,或頓挫遒勁,既長設(shè)色,又善白描,形象秀美,線條流暢,對后人有很大影響。
仇英盡管英年早逝,但生前創(chuàng)作相當(dāng)勤奮,留下了不少佳作。主要作品有天津博物館藏的《桃源仙境圖》,故宮博物院藏的《秋江待渡圖》、《桐蔭清話圖》,上海博物館藏的《劍閣圖》等,故宮博物院藏的《人物山水》十開冊等。臺灣故宮博物院有仇英各種作品達百幅之多,不過,據(jù)臺北故宮博物院專家研究,其中真跡不超過10件。
價格昂貴在藝術(shù)品市場上,仇英的作品歷來是熱門的品種,他在世時就對當(dāng)時的書畫市場具有相當(dāng)?shù)挠绊懀弦粠У氖詹卮蠹谊惞佟⒅茗P來、項元汴等經(jīng)常將他請到家中作畫,完工后往往給予豐厚酬金。據(jù)悉,僅《子虛上林圖》一幅,周鳳來就奉贈酬銀一千兩。他創(chuàng)作的《漢宮春曉圖》,卷后題記稱"價二百金",這一價格遠(yuǎn)遠(yuǎn)超過項元汴收購的其他宋元名跡。
民國時期,仇英作品價格也是相當(dāng)昂貴,書畫家、鑒藏家吳湖帆買入元人張中精的《芙蓉雙鷺圖》,只花了800元,而當(dāng)時有藏家購買仇英的《人物故事圖冊》,卻花了5000銀元,兩者落差之大可想而知。由于仇英的作品雅俗共賞,銷路好,價格高,明代時蘇州和揚州地區(qū)的臨摹仇英之風(fēng)極盛。所以,市場上仇英的贗品相當(dāng)多。
海外吃香從上世紀(jì)80年代起,海外拍賣市場就對仇英作品"情有獨鐘"。1988年紐約市場上出現(xiàn)過一幅仇英的《漢宮圖》,結(jié)果被拍至1.76萬美元。這個價格并不能代表仇英之作的真正價值,只能作為買家的參考。
1989年紐約佳士得推出了仇英的《秋山行旅圖》,最終以15.4萬美元成交。1995年香港佳士得推出了仇英的力作《秋原游騎》設(shè)色紙本手卷,其被清宮珍藏,有乾隆、嘉慶、宣統(tǒng)的御印,畫中人物坐騎栩栩如生,筆墨設(shè)色精工妍麗。其估價50萬至60萬港元,最終成交價為84.5萬港元。
1996年香港佳士得又提供了一件仇英所繪《蘭亭圖》、文征明書《蘭亭序》金箋折扇,其為扇子中難得一見的精品,估價35萬至40萬港元,結(jié)果以73.5萬港元成交。
精品價高近幾年,國內(nèi)拍賣市場也出現(xiàn)不少仇英的作品,但大多為贗品。2005年東方國際拍賣公司春季金融與收藏拍賣會上,一幅仇英創(chuàng)作的《春苑行樂圖》巨型十二屏繪畫格外引人注目。這件作品是從日本回流的,為仇英精心之作。據(jù)專家介紹,這套《春苑行樂圖》確系仇英真跡,共繪仕女兒童119人,人物衣飾、建筑及宮廷器物描摹精細(xì),時代特征顯著。當(dāng)這件珍品上拍時,各路買家你爭我奪,互不相讓,最后被一買家以231萬元收入囊中。
2006年北京中鴻信推出了仇英的《人物閣樓圖》立軸,結(jié)果被拍至1650萬元,創(chuàng)了仇英作品的拍賣新高。同年,他的《西園雅集圖》成扇在佳士得獲價50.88萬元。2007年在上海崇源和上海工美聯(lián)合舉辦的拍賣會上,仇英《上林圖》手卷以968萬元拍出。從中可以看出,市場上只要有可靠的精品露面,價格往往很高。
贗品繁多需要指出的是,自明代以來,靠仇英吃飯的畫家多如牛毛,有的甚至專仿仇英的作品,致使市場上仇英的贗品泛濫成災(zāi),且價格不菲。如在2005年榮寶拍賣會上仇英(傳)《山水人物》手卷獲價110萬元;2006年佳士得推出的仇英(傳)《漢宮春曉圖》手卷獲價50.88萬元;2007年在嘉德拍賣會上,仇英(款)《湖山春曉圖》手卷獲價67.2萬元。這說明好的贗品也有善價。
對藏家來說,能收藏到仇英的作品往往意味著自身的品位,因為他的作品真跡極少。據(jù)嘉德人士透露,2007年中國嘉德覓到了仇英的精心之作《赤壁圖》,這件曾被康熙第三個兒子及乾隆皇帝收藏,辛亥革命后,溥儀攜帶出宮而流落民間達80余年,屬于國寶級的珍品。此件國寶經(jīng)各路機構(gòu)和藏家的激烈爭奪,最后以7952萬元的天價成交,創(chuàng)了當(dāng)時中國古代書畫的拍賣新高。



皖公網(wǎng)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