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被視作冷門的雕塑收藏開始進入藏家的視野。
成都首場雕塑專場拍賣會將于近日舉行,劉開渠、朱成、何力平、譚云等雕塑名家的90件精品將集中推出。在整個藝術品市場過冬的時候,冷門拍賣會能否爆冷令人關注。 相比其他藝術品拍賣市場,國內的雕塑市場要冷清許多。中國嘉德今年秋拍推出“中國雕塑系列專場”,47件雕塑勉強成交一半,總成交額僅359萬元。據資料統計,從1995年至2006年10年間,國內拍賣公司曾經拍賣過的雕塑成交僅500多件,總金額約1.36億元。這些數字與動輒一個專場、一件拍品就千萬或者上億的書畫、瓷器成交價差距甚遠。 然而,近幾年眾多雕塑藝術品現身拍場,雕塑市場開始啟動,一些藏家也在試探性介入。
中國雕塑學會副會長、中國美術學院雕塑系教授孫振華表示,由于雕塑藝術歷來都比其他藝術要“慢半拍”,導致起步慢、價格低。但是,近年來市場對雕塑需求穩步增長,雕塑作品拍賣成交量和成交率都在上升,一些機構和私人也開始對這一領域感興趣。此外,由于中國雕塑起步較晚,也導致沒有多少泡沫和水分,收藏家現在介入風險較小。
去年開始從收藏字畫轉向收藏雕塑的成都藏家徐先生告訴記者:“在當代雕塑拍賣中,大師作品幾十萬元就要算是高價位了,但是和那些當代藝術代表人物千萬元級別的身價相比差距巨大,形成了增值空間?!?作為三維空間的雕塑藝術,不僅從材料、創意與環境空間乃至其所耗時力、完成工序等,都比繪畫的條件要求高得多,在歐美國家,雕塑作品已成為實力藏家追捧的對象,近年來拍賣價1000萬美元以上的雕塑屢見不鮮。然而,國內的雕塑市場長期以來價格偏低,成交量不大,與高價位的中國當代藝術比起來,更是相差甚遠。不過,業內人士認為,這也恰恰說明了雕塑作品在未來有更多的上升空間。
雕塑作品拍賣價格仍然處在低位 未來有更多的升值空間
雕塑作品拍賣價格仍然處在低位 未來有更多的升值空間
雕塑作品拍賣價格仍然處在低位 未來有更多的升值空間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