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融風暴的席卷下,今年藝術品藏品的冬拍狀況如何呢?尤其是在廣東市場中,情況又是如何?通過數據發現,廣州嘉德、廣州藝拍、廣東保利的冬拍成交額相比去年同期或今年上半年都有較大程度的下滑。
高價拍品減少
廣州3家主要拍賣行廣州嘉德、廣州藝拍、廣東保利近期陸續完成冬拍任務,廣州嘉德近800件藝術品總成交額近6600萬元人民幣,總成交率約70%;其中嶺南名家書畫專場總成交額約為1145萬元,成交率為58%。“中國書畫”專場總成交金額約1470萬元,成交率為56%。該次總成交額與今年上半年和去年下半年兩場大拍結果10253.94萬元和9602.45萬元相比有較大差別。
廣州藝拍的瓷器專場和書畫專場中401件拍品共拍出2376.8752萬元,其中書畫專場成交比率為60.82%。而今年上半年和去年下半年兩場拍賣會的成交額分別為3352.88萬元和3634.68萬元,相差千余萬元。
廣東保利1068件拍品中成交603件,中國油畫、雕塑專場成交9866080 元,成交率70%;古董珍玩專場成交額21784000 元,成交率43%;中國近現代及當代書畫專場成交額19996480 元,成交率65%。本次高達5185.94萬元的成交額比今年上半年大拍中7327.16萬元的成交額低1/3左右,但與去年下半年大拍中的5838.36萬元相差不遠。
在拍賣大潮之前,無論是拍賣行還是行家們對市場走向已經有充分的準備,認為在金融風暴的沖擊下,尚處于調整期的藝術品市場必然受到巨大沖擊,早預料成交結果不但不能與2005~2006年的高峰期相比,甚至不如去年和今年上半年。有行家甚至直言,真實成交率能達到40%~45%就已經是滿意結果。
從拍賣現場看,雖然市場行家、買家基本到場,但舉牌謹慎、極少追價,很多拍品雖然最終成交,但成交價僅略高于起拍價;也有更多的拍品最終喊價不能達到賣家底價而最終流拍。從廣州3家主要拍賣行的成交數據看,成交總額的確低于今年上半年和去年下半年,但與拍品數量直接有關,如廣州嘉德本次拍品不到800件,而今年上半年推出1127件拍品,去年下半年推出844件拍品。
另一個原因是高價拍品的減少,這在北京的拍賣會上表現更為明顯。有行內人士表示,因為幾名當代藝術“先鋒”的作品再也賣不起價,導致北京部分拍賣行的總成交額劇降,表面上看整體市場滑坡厲害,其實名家書畫受影響程度遠不如當代藝術。
拍品中依然有“大部頭”
整理三家主要拍賣行的拍賣結果可發現,拍品中依然有“大部頭”的出現,但3家拍賣行僅出現4件成交價高于100萬元的拍品,與以往情況相差甚遠,其中兩件是嶺南畫家高奇峰和黎雄才的作品。
在嶺南書畫家中,本次拍品最多的是黎雄才,36件作品成交32件,比率甚高,最高成交價為134.4萬元;拍品數僅次其后的楊之光,35件拍品成交25件;28件關山月作品成交23件,最高成交價未及50萬元;趙少昂作品亦不少,32件中拍出20件;林墉的29件作品中22件順利出手,《凝望》的價格高達51.52萬元;26件方楚雄作品流拍9件;13件周彥生作品全數成交;而近來市場走好的黃君璧,13件作品僅拍出5件,作品最高成交價僅為67200元。總的來看,維持以往的價格區間。
“嶺南行情算是波瀾中仍保持安穩”,有行家發表議論,認為市場全面受到沖擊,藝術品市場不可幸免,但南方市場尚算安于一隅,明年上半年的春拍可能仍將平穩過渡。也有市場人士認為許多買家有趁機撿便宜的心態,口中叫苦連天,實際暗中挑精選肥,低價吞貨。對于這些買家來說,他們更愿意市場在一段時間內仍保持不溫不火。
藝術品冬拍狀況如何? 成交額降 嶺南名家未掉價
藝術品冬拍狀況如何? 成交額降 嶺南名家未掉價
藝術品冬拍狀況如何? 成交額降 嶺南名家未掉價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