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懂市場的!你不要問我市場的問題?!?/DIV>
張館長的這句話把此次采訪推到了一個尷尬的位置,打亂了原本計劃好的一些問題。但是隨后他的一些話語又透出了他的一些看法。“很多人跑來向我詢問市場,但是我和他們說了很多次了!我只談人文,不談市場!為什么呢?一件作品如果沒有人文,那么他的市場是從哪里來的呢?你要清楚,是先有人文,再有市場。比方說今年全球最紅的達米恩·赫斯特,你說他的作品有市場吧,但是他的作品一樣有人文關懷的東西在里面?!敝笤陉P于展覽后作品流向的問題張館長回了一句頗具幽默的回答“從哪里來的,回哪里去!”因此這次展覽的幾位藝術家的作品動輒幾十萬上百萬的比比皆是,再加上展覽的成功舉辦,38萬的觀眾參觀,使上海雙年展成為這幾個月來亞洲參觀人數最多的展覽。那么參展藝術家的作品也一定較一般作品來的更有價值。
張館長說的“先有人文,再有市場!”令筆者想起了前些日子,同樣是一位來自上海的著名策展人費大為先生在接受中央電視臺采訪時說,“先有名作,再有名家!”這樣簡單的兩句話在近幾年的藝術市場上,似乎卻沒人在意過它。
現在很多美術學院院長家里收藏家和畫廊老板都排到了門外,許多畫廊老板甚至放言,只要院長畫多少,他就收多少!一段時間有些美院院長的畫已經上到百萬,即使差一點的畫,幾十萬是少不了的。最近又得知上海一位炙手可熱的當代藝術家的助手人數已經增加到十人了,而且還有擴大的趨勢!收藏家都排隊要畫了。他的工作就是簽名,談價錢,交易之后皆大歡喜。筆者又想起前些年和一位中年藝術家、教授吃飯,席間他說:“這個市場泡沫的確存在,而且隨著中國經濟和影響力的不斷擴大,必然會不斷壯大,所以趁這個機會趕快撈一把吧,不撈就沒機會啦?!彪m然是飯桌上的話,但言下之意正中下懷,那時的市場價格和現在相比較而言對藝術家和收藏家都是一個“撈”的機會。這些事實回想起來的確覺得有些可怕,一個市場的泡沫如果能隨意的產生和制造,大家都明白一個藝術市場的“潛規則”,一旦一個藝術家的一件作品在拍賣場拍出了高價,那么他所有的作品都隨之上漲,而且許多雜志都樂意做一些藝術家拍賣場平均單位面積成交價的排行榜,由此來指導一些藝術收藏家來估算作品價格。但是有沒有冷靜的想過,您手中的作品到底值多少?
北京保利這兩年接拍了兩張陳丹青先生的作品,一件是《國學研究院》以一千多萬拍出,就此陳老師終于也走進了千萬藝術家的殿堂,但是大家更多關注的是他的成名作和代表作《西藏組畫》,這個是影響整個中國藝術發展史的作品?。∽罱K不負眾望,《西藏組畫》以三千多萬的天價,給陳老師和大眾一個滿意的答卷。筆者認為這次拍賣具有相當強的代表性,同樣是一個藝術家的作品,但是作品的人文性相距甚遠。這兩件作品絕對不可能再以每平方單位價格來估算了,這也給一些新入行收藏家一個啟示。但凡一個藝術名家,必有其成名作或者代表作,而成名作和代表作的藝術價值和商業價值都是一般作品不可比擬的。在收藏作品的時候,最好不要跟風收藏,收藏在精不在多。如果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798里的尤倫斯藝術中心,尤倫斯夫婦的收藏雖在數量上不敢說龐大,但是件件都可以說是藝術家的代表作或者精品,許多甚至可以說是難得一見的珍品,連生前被人非議眾多,指責其自抄身價的陳逸飛先生的《踱步》出現在展廳里,所有的爭議聲都沒了,如此經典的作品也被其收入囊下。更不用說曾梵志的《最后的晚餐》,這幅畫當初2000年在上海藝術博覽會上被神秘買家買走之后就一直下落不明,此次出現加之這八年來曾先生身價的不斷攀升,就年初其作品《面具NO.3》拍出了七千多萬的天價,成為了中國在世藝術家成交價格最高的一件作品,真不知這件作品如果送拍將拍出什么價格?
中國藝術市場走過了風風雨雨的三十年,從最初一張齊白石先生的畫只能換一臺日本冰箱,到現在中國藝術市場占據了世界藝術市場36%這樣的高比例,總體而言可以說是一個騰飛式的發展。就如費大為先生說的“中國什么產業能在十幾年內增長200倍甚至更多,可能只有藝術市場了。”但是當下的藝術市場充斥著盲目入市的現象,大家的錢來得都不容易,如果想從事藝術投資的朋友們,除了注意每次拍賣的成交結果,藝術史的學習和研究也是相當必要的。與其手里有一堆敷衍了事的“作品”,不如認認真真地收一幅好畫。如果是一位有市場經驗的收藏家,那么他一定會告訴你,一件好的作品肯定比一堆平平無奇的作品升值總額大許多。“先有名作,再有名家!”只有名作才能成就一個藝術家,如果是一個收藏家,名作才應該是您最應該擁有的!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