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宇飛 1995年
八十年代初期,我從老式的教育體系熬到了頭,帶著許多對人生、對藝術的提問置身于一個平淡的生活空間里。先是服從國家分配做中學教師。領一份人人都該有的薪水,除了上課、吃飯、睡覺,就是畫畫、看書,或是在城里各個角落里轉悠……
那時的藝術實踐是偷情般的,有些象日記體。我喜歡關起門,把纏繞在頭腦里的胡思亂想傾注在紙上,板上,木頭上,沒有人知道我在干什么。我寡言少語,一心想著藝術,只有在食堂里,在冬季的陽光下,在足球場上,才能正常地與人溝通。其余的時候,則象是悶在水里的潛水員,而不顧及水面上的一切……
時間長了,自然誕生了一批作品,那多是些小幅的紙畫或板上畫,材料很簡陋,我也不講究,頭腦中也無甚展示自己,讓別人贊美之類的復雜念頭,只是渴望通過作畫把積聚在心中的言語吐露出來,至多也就是害羞地讓少數幾位知心朋友分享一下。
那批作品,畫面顯得很緊縮,多是一些孤零零的人像,路燈下的街口巷道等,即處在平常環境之中的平常人。作品是貼近日常生活經驗的,并初露我對“人性‘的極大興趣與關注。并通過一些細節表達出來,如男人與刮胡子刀片的組合,喝過酒的男人在路燈下解小便以及許許多多不符合社會美學標準和行為規范的男人和女人……
幾年之后,也就是八十年代后五年,我和一個女子相愛了,隨后便結婚并有了一個女兒。生活的確變了,與人的交往也逐漸增多,原本簡單的我,不僅有了妻子、女兒,還要與岳父、岳母、大舅子等一大堆親戚相處,為了養家糊口,自然要去菜市場、煤氣站、醫院、商場……,自然向往設備齊全的居室,有時還渴望掙些額外的收入,也就自然要交各式各樣的朋友。
這時期的藝術創作也就隨著境遇的變遷而自然轉向家庭、人際關系、市場交易等主題,由于個人生存能力的增強,在藝術上也開始敢于進行新的拓展和試驗。此時的作品畫幅比以往大了,材料和媒介的運用也更加多樣化了,創作活動已不再是純粹私密性的了,親人和朋友們面對我那些奇怪的作品發問,我有自然要做言語上的闡述……
這個階段,我的藝術偏重于試驗性,無論從題材的把握乃至藝術媒介的運用都跨度較大,難以穩定下來。幾乎從具象到抽象、從幻覺到寫真,從夢境到現實都有所涉足,所有充塞在心底的東西都想借助作品宣泄出來。這是一段艱苦而漫長的藝術旅程。此時也恰逢社會背景發生了巨變:由計劃經濟模式向市場經濟模式過渡;人們對終身制職業觀的動搖;商品繁榮和金錢對人的誘惑;各種新思潮層出不窮;文化傳播和信息發達等等……
作為一個在社會中獨立思考的獨立行為的從藝者,所面臨的問題更多、更具挑戰性了。
這是中國社會的轉型期,也是我在藝術上的轉型期。
這期間,我去了深圳、海南,嘗試了多種職業,觀察和思索著商潮沖擊下給社會外觀和人本內在所帶來的影響,并深入其中。我出入在火車站、飛機場、寫字樓、賓館、酒樓、商廈、車間、民房等等……,那些一片片被推到的老屋土地上正架起吊車和鋼筋;農業耕地越來越多地被工業廠房占用;城市道路上新加入的龐大的出租車隊;廣告牌滲入在城市每個顯耀位置;無數的求職者和生意人活躍在城市里。人們都在這突如其來的遭遇中重新調整著自己的方位。面臨新的人際關系,職業轉換、生存觀和消費觀,習慣于舊式倫理道德的人越發顯得尷尬,這些都給人們的心理造成了諸多的負擔和壓力?,F實中呈現出豐富多樣的生存方式供人選擇。不管你是否情愿,都被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推向新的位置、角色或新的現實,這導致人格沖突與矛盾的社會機理正是我在藝術上窺探和挖掘的重要部分。
同時,我也在職業更換中確立了自己的角色—即專業藝術工作者(調入安徽省藝術館工作),并以一種公開的身份開始了新的藝術實驗。
九十年代起,我把藝術的視點瞄向了整個新時期的中國現狀,希望用作品與社會對話,來訴說我個人對當代人生存狀態和心理反應的感悟?!坝杏^眾參與的藝術才是真正完全的藝術?!蔽也⒎窍胗懹^眾的喜歡,而是要向眾人揭示我個人的思考和藝術表現,并在交流中完善藝術。
人與新科技產品的關系;現代工業所產生的廢氣,雜亂的城市生存空間;為了生存而拼搏的疲憊身軀;大量的勞動力涌向城市謀求新出路;抱著各種夢想的人們擁擠在膨脹的都市里;火車的超負荷運載及城市道路的堵塞……這些都震撼著我的心靈,也納入了我的作品的表現內容……
在藝術體現上,我一直注重用情感的力量帶動技巧的發揮,用即興、沖動的筆觸、色塊加之擠壓、緊張的形象來塑造我心靈的感受。一件藝術品如果僅僅告訴別人什么內容,便成了簡單的圖解或插圖,作品的力量來自藝術創作者獨特的藝術語言,它包括作品必須具有獨特的形象及獨特的畫面意境,仿佛能把人們帶入一個創作者特意設計的氛圍里,讓人們通過視覺的第一反應觸及到心靈和思維上的活動,并能使人產生啟示性的作用。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