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金融風暴席卷全球的當下,國際兩大拍賣行蘇富比和佳士得紐約與倫敦的國際旗艦行2008當代藝術年度銷售額縮小17%。在拍賣市場上諸多拍品成交額和成交價不斷縮水的情況下,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瓷器的拍品價格卻居高不下。12月6日,北京保利2008秋季拍賣會圓滿落幕,本屆拍賣會的最大亮點當屬“菊採東籬——日本珍藏重要明清陶瓷”專場,而本場拍賣會的高潮則屬第38號拍品清雍正粉彩過枝菊蝶九秋盤,估價380萬至580萬元,最終卻以1187.2萬元的價格成交,創造了雍正粉彩盤的國內拍賣紀錄。而第39號拍品清雍正粉彩牡丹蜻蜓碗則以3倍于估價的1176萬元成交。
此三代瓷器緣何如此受藏家青睞?記者近日專程采訪了廣州市文物總店總經理曾波強,一解其中奧秘。
三代官窯瓷代表瓷器最高水平
曾波強總經理從中山大學考古系畢業后從事了近20年古舊陶瓷的收購、銷售工作。據他介紹,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的瓷器之所以受到眾多藏家的熱捧,主要因為這三代官窯瓷器代表著我國瓷器發展的最高水平。“中國瓷器藝術的發展在清三代時達到了最后一個頂峰。”曾波強說??滴?、雍正、乾隆三朝史稱“康乾盛世”,當時社會開放,文人墨客加入進來,歐洲的彩繪技法也得到借鑒,瓷器制作工藝達到了極高的水平。而且,這三代皇帝都非常喜歡藝術,特別是乾隆皇帝酷愛藝術,在藝術品領域投入了很多精力。“乾隆留下的有關藝術品的御題詩就有三四萬首?!狈N種因素共同促使中國瓷器在此時期達到了一個空前的高峰。
康雍乾三代的能工巧匠在繼承和發揚明代傳統的青花、五彩技法的基礎上,創新了絢麗多彩的粉彩、琺瑯彩、古銅彩技法,還出現了多品種的單色釉;而鏤雕、轉心的工藝技法,以及仿古、仿前代名窯技術堪稱一絕,達到了鬼斧神工的境地。
20年價格翻了130多倍
2006年11月,著名收藏家張宗憲先生收藏的清乾隆御制琺瑯彩杏林春燕圖碗,在香港由佳士德拍賣公司拍賣,以1.51億港元成交。1985年5月此碗曾在香港蘇富比上拍賣,成交價為110萬港元,短短20年的時間,價格就翻了130多倍。

30年價格翻了515倍
2005年10月香港蘇富比拍賣的御制琺瑯彩“古月軒”題詩花石錦雞圖雙耳瓶,高16.5厘米,為乾隆皇帝特別燒制的賞玩器,西洋畫風和傳統水墨相結合,“新枝含淺綠,曉萼散輕紅”二句題詩更添文人氣息,為乾隆琺瑯彩精品,在香港拍賣時以1.15億港元成交。此件瓷瓶倫敦佳士德曾在1975年拍賣過,當時的成交價1.6萬英鎊,30年的時間,價格翻了515倍。
三代瓷器各有特色:
康熙朝厚重古樸、雍正朝精致清雅、乾隆朝新穎豐富
據曾波強介紹,康熙朝的瓷器胎體密度大、分量重;釉面相對較薄,玻璃化程度高,胎釉結合緊密;而器形則相對厚重、古樸,有明朝遺風,沒有雍正時期俊秀;就彩繪而言,此時彩繪材料的提煉沒那么精致,所以彩繪效果沒雍正、乾隆時期細膩,沒那么清秀的感覺。
雍正時期的瓷器可以說是這三代中的頂尖之作,精致、秀巧著稱于世。此時的瓷器胎體潔白、精致,且胎薄,沒康熙時厚重;施釉厚薄適中,釉面更加柔和、潤澤,猶如玉的感覺;而彩繪也更加精致,構圖留白多,柔和、疏朗;器形多小巧、精致。
到了乾隆年間,瓷器胎體相對變粗;釉面因與胎結合得不夠緊密,有波浪釉的情況發生,也就是說瓷器表面不夠光滑,釉面細看呈波浪狀;同時乾隆追求滿工,瓷器的圖案多繁縟、艷麗,有的用金較多,感覺金碧輝煌。描繪的圖案西洋風景、西洋人物等亦較多出現;乾隆朝的器形比前兩代明顯增多,開發了轉心瓶等很多新式器形。總的說來,乾隆一代的瓷器,從造型、色彩、圖案都更加豐富,這和當時自康熙22年開海禁,乾隆時“一口通商”,東西方文化交流日盛有關。
三代琺瑯彩瓷價以億計
如果說清三代瓷器藝術代表著中國瓷器制造歷史上的高峰,那么在這三代中,從瓷器的藝術成就來說,雍正一代的瓷器則代表著高峰中的高峰,所以雍正朝瓷器平均單價最貴。尤其是雍正的琺瑯彩瓷器更是不可多得,在拍賣場偶爾現身,價格常以千萬、億計。


何以琺瑯彩瓷器身價如此高昂?據曾波強介紹,誕生于康熙朝晚期的琺瑯彩瓷器是極為名貴的宮廷御用品,代表著清代官窯燒制瓷器的最高藝術水平,就市價來論,在所有的瓷器中平均單件價格最貴。“琺瑯彩瓷器都是小件的東西,如小瓶、小碗、小碟、小杯等,為宮廷專用,沒有實用價值,生產的目的純粹就是為了玩賞,一般器形高度不超過三十厘米?!痹◤娬f。琺瑯彩的制造過程非常復雜、精細,在景德鎮挑選最好的白色瓷胎,琺瑯料從歐洲進口,在北京由宮廷專門設立的“琺瑯作(坊)”彩繪、焙燒,整個過程要求非常嚴格。所以,在所有的瓷器中,琺瑯彩造價最貴?!艾m瑯彩造價成本最高,藝術水平也是最高的,且數量少,僅供皇帝后妃秘玩,每一件都是精工細制,每一件都不重樣。”故在清末之前,出自清康雍乾隆盛世三朝的琺瑯彩瓷器是百分之百的宮廷御用品,絕對不會出現在民間。
康熙時期琺瑯彩由于初創,還顯得不夠精致,到了雍正時期,琺瑯彩發展到爐火純青。雍正的琺瑯彩瓷胎更白、更密,追求線條優美;釉面更加瑩潤;隨著技術的進步,琺瑯彩色彩也發展到幾十種,畫面立體感更強。且和后代乾隆朝相比,畫面更加韻味十足,做工更精。由于雍正皇帝酷愛琺瑯彩瓷,會直接諭示其制作細節,故此時期的琺瑯彩瓷器形小巧、精致,更加俊秀,讓人有愛不釋手的感覺,所以雍正琺瑯彩也自然是所有瓷器中價格最高昂的。
據資料顯示,原清宮收藏康、雍、乾三朝琺瑯彩瓷器共有400件,其中的300多件于1933年古物南遷后離開故宮,1949年被運往臺灣,剩下的40件現收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零散收藏在世界各地博物館和私人手中的琺瑯彩瓷器應是晚清流散出宮或被英法聯軍從圓明園掠走的,在民間則難得一見。很多瓷器藏家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擁有一件清三代琺瑯彩真品。
決定瓷器價格的主要因素:
一:藝術水平,比如瓷胎是否精致,釉面是否瑩潤如玉,彩繪顏料是否高檔,色澤是否鮮艷、光滑,畫面布局是否藝術;
二:稀有程度;
三:里面包含的歷史信息,即歷史研究價值。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