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瀚海秋拍現場
12月7日,北京翰海2008秋季拍賣會于北京嘉里中心飯店圓滿收槌。面對當下市場,翰海秋拍精簡拍品,估價回調,以貼近主流收藏為前提,推出中國古代、近現代、當代書畫,油畫雕塑,玉器,金銅佛像,古董珍玩等專場。共成交2.38億元,成交率60%。
當下金融海嘯拍岸,藝術品市場進入相對敏感周期。在此大環境中的翰海秋拍,預展及拍賣現場,仍保持旺盛人氣。從成交結果看,傳統版塊表現較穩健,高端拍品凸顯價值和收藏潛力。其中,《石渠寶笈》著錄的古代書畫鄒一桂《花卉冊頁》以超估價數10倍的683.2萬元成交,為市場注入信心。佛像兩個專場,集中諸多十分高端造像拍品,成交情況非常良好。首次推出中原佛造像專場,60余件作品成交3845萬元。體現多元引導收藏給市場帶來成效。古董珍玩方面,“清嘉慶黃地粉彩花卉紋包袱瓶”以 996.8萬元高價成交。
藝術品市場有別于其他金融領域,遵從其內在規律,依然有尚待挖掘空間。翰海此次秋拍業績,說明高端和硬通性藝術品具有抵御經濟寒潮功能。種種跡象表明,收藏家隊伍愈加理性、成熟,收藏焦點有從行家轉向藏家的趨勢。翰海秋拍以“推進多元收藏、回歸理性價位”為理念,從拍賣結果來看,得到印證。
中國書畫鄒一桂冊頁最亮眼
中國書畫版塊以中國繪畫史角度精心梳理、遴選拍品,根據當下經濟環境,拍品估價做了適時、適當下調。書畫部分成交4700余萬元。近現代書畫保持平穩態勢,齊白石、張大千、吳昌碩等名家作品較受歡迎。
古代書畫版塊頗為值得關注,鄭板橋《雙松圖》以694.4萬元成交價位列本場第一。著錄于《石渠寶笈》日本回流作品鄒一桂《花卉冊頁》7萬元起拍,經場內外多家激烈競投,最終以683.2萬元成交,帶來驚喜。
該八開冊頁,每幅僅為18×22厘米,集梅花、桂花、蘭花、桃花、豆花、丁香等花卉,形神兼備、超凡脫俗,是鄒一桂本人最為得意作品。
古代書畫,除本身品質,市場頗為看重其出處和鑒藏記錄。本畫作著錄于《石渠寶笈》,款署“臣一桂恭畫”,表明為詞臣畫家進獻之作,每開均有乾隆皇帝御題詩,鈐有“古稀天子”、“八徵耄念之寶”、“三希堂精鑒璽”、“宜子孫”、“石渠寶笈”、“寶笈三編”、“嘉慶御覽之寶”等印鑒,畫冊夾頁上還鈐有“太上皇帝之寶”、“五福五壽堂古稀天子之寶”、“八徵耄念之寶”、“避暑山莊”諸印。可見此圖頗得乾隆帝欣賞。本件鄒一桂《花卉冊頁》十分精湛、殊為難得。獲此高價成交是其價值所在。
古代書畫作為傳統經典藝術代表,其價值多元、作品稀缺、不可再生。且收藏門檻較高,強調鑒賞能力和專業知識,被稱為資本最不可能炒作的領域和卓具保障性的硬通性藝術品。古代書畫近年拍場表現非常穩健,源自中國藏家收藏水準和資本實力不斷增進。金融風暴下,相較海外,境內買家購藏熱情和實力不減,無疑為市場、藏家注入信心。同時也會促進藝術品海外回流。
當代藝術品大師佳作受關注
翰海當代書畫專拍以引導藏家正確認識當代水墨作品價值、購藏其佳作為理念。本次推出寫意畫和工筆畫單元,含茹代表性人物創作精品與青年俊彥融合現代風格新作。總成交1587萬元,成交率達82%,崔如琢《花動一山春色》以237.4萬元成交價列首位。
中國當代書畫自引入拍場,整體趨勢平穩良好,收藏群體較為穩固且日益理性。本場提供當代書畫多元收藏機會,頗受市場認可。
翰海繼07年首辟“當代工藝品”專場,此次集品類更為全面、極具代表性工藝美術品組成“天工巧掇—當代工藝美術家作品”專場,凸現當代工美大師高超技藝和精深造詣。總成交832.6萬元,成交率近8成。工美大師王俊懿的翡翠雕《生生不息》以72.8萬元成交。深受藏家追捧的石雕藝術中,大家作品成為亮點。石中天制“巴林福黃牛角凍石雕螃蟹”以106.4萬元成交。
拍賣結果反映出,非歷史傳承的新工藝品也有相對穩定且卓具實力的收藏群體,他們競爭焦點集中在當代工美大師經典之作,表明市場對此類作品已有較高認可度。翰海率先將當代工藝品引入拍場,擇選精品推出,持續引導市場收藏理念,已見成效。這一版塊社會參與熱度及未來前景值得期待。
油畫雕塑市場回歸理性
面對油畫市場階段性調整勢頭,本次秋拍翰海做出拍量縮減、質量優選、估價降低調整策略,推出“中國現當代美術”專場,首辟年輕藝術家作品專場“中國新藝術—1975年以后出生的一代”。專場主題明確,持續春拍“立足學術,著眼未來,充分發掘價值被低估作品”特色,總成交3300余萬元。應該講,油畫的成交情況表明市場被迫而有效地擠壓了泡沫。
本次向市場主推的幾個板塊:具有藝術史價值的經典美術作品,吳作人先生作于1936年油畫作品《女人體》以470.4萬元成交;當代寫實和學院藝術版塊,羅中立早期作品《陽光下的女孩》196萬元成交;具有國際語匯的學術性作品,旅歐藝術家王度大型白銅雕塑《美國模式》397.6萬元成交;年輕藝術家李暉作品《穴像》以66萬元成交,80后藝術家高瑀《絕口不提愛你》以45.9萬元成交。從拍賣結果看,立足美術史的經典作品,價位合理、具裝飾性拍品,有潛質新人作品買氣較旺,展現市場未來契機;表明翰海通過對油雕市場深入觀瞻,擇選拍品、架構專場已頗具特色,持續推進收藏新理念,得到市場積極回應。

明代 西方三圣像 成交價:918.4萬元
宗教造像聚焦高端與經典
翰海本次推出兩個宗教造像專場“善樂之邦—金銅佛像”和“大勢至—中華宗教雕塑藝術瑰寶”,均主題明確、選件精良,160余件不同風格造像作品,集大成地體現出藏傳及中原造像藝術精粹及其歷史、文化、思想內涵。
預展及拍賣期間,海內外買家及各方人士紛至沓來,關注人數之眾,參與競投之激烈,當屬今秋佛像專拍最為熱絡的一場。總成交6800余萬元,過百萬成交拍品超十余件,預估亮點均不負眾望。當下金融環境里,翰海佛像專拍保持如此佳績,特別是集中多件相當經典造像瑰寶,是其數場專拍對造像藝術品多維度價值深入挖掘,以國際化視角觀瞻市場,堅持培育和引導藏家審美能力和收藏理念,秉持誠信理念精心擇選拍品,獲得市場持續認可。此季秋拍,無論從專場策劃、籌備,現場表現,成交結果及各方反饋,均再次印證翰海佛像專拍在內地乃至國際藝術市場已卓具名譽。
“善樂之邦—金銅佛像”專場延續翰海佛像專拍風格。近百件拍品,以藏傳造像為主,包含漢藏風格內地造像及高古佛像。突出體現造像獨有的審美、宗教內涵等多重魅力,其中精品均為所屬歷史時期中經典之作,充分展露了當時造像藝術特點與極致工藝。保存完整,造型優雅的“明永樂銅鎏金增祿佛母”以761.6萬元成交,造像極富藝術力,工藝精湛,盡顯明代宮廷造像特點。來自乾隆宮廷造像極品“清乾隆銅鎏金釋迦牟尼”,造型端莊、品相極佳,目前故宮博物院仍保留與此風格相同唐卡,本尊造像成交價571.2萬元。高古佛像是翰海堅持力推項目,本場一尊“7世紀克什米爾青銅嵌銀眼釋迦牟尼說法佛造像”,為克什米爾早期造像經典,存世極少,且完好保有背光,尤為難得,以201.6萬元成交。
賣現場及結果看,人氣、買氣兩旺,整體成交良好,市場競爭焦點集中于高端拍品,反映造像收藏由市場流通轉入審美收藏及包含信仰因素的陳供。
近年來,藏傳佛像因受國際市場追捧,價格持續升溫,而漢傳佛像價值一直沒有得到充分認識和開發。本次翰海秋拍首次推出以中原地區銅鑄造像為主的“大勢至—中華宗教雕塑藝術瑰寶”專場,收錄60余件頂尖級中原地區造像,融合釋、道、儒三家經典造像,許多是此前市場從未出現過或存世特別稀少的。雖然為首次推出,對市場帶有探索和嘗試,但成交結果不俗,總成交3845萬元,買氣更多集中于造像的傳統藝術氣質和風度。成交顯示價格有超越藏傳造像趨勢,凸現漢地宗教雕塑藝術魅力,同時反映出以往漢地造像價格被低估。
一組品相完好、氣勢超凡的“明代銅漆金西方三圣佛”,以918.4萬元成交。主尊阿彌陀佛,觀音菩薩、大勢至菩薩分居左右,三尊像均品相一流,藝術感染力極強。據了解,如此完美組合西方三圣像應屬首次面世。
海外回流的一尊“宋/元青銅地藏王菩薩”,集漢地造像藝術極致,相當難得與稀有,以694.4萬元成交。造像輾轉流傳經歷特殊,以及極為精湛的藝術表現吸引眾多海內外買家、媒體及社會各方人士關注。造像卓具寫實風格,形體、比例、相貌與真人維妙維肖,甚至血脈、筋骨也清晰可見。地藏王菩薩氣度莊嚴,造像細節與神格刻畫極為精致、生動,超越宗教作品一貫唯我獨尊的冷漠,給人親切之感。
“明中期銅鎏金大勢至菩薩”征自歐洲著名藏家,造像比例精準、體格宏大,用料極精,做工細膩傳神,屬明漢地造像極品,成交價772.8萬元。
中國玉器引導佩玉風尚
順應當前佩玉文化風尚,引導人們消費性收藏理念,《中國玉器》專場本次推出佩飾為主的明清玉雕,同時保有一定數量的回流古玉。本場拍品一大特點即多為小件佩飾、擺件、把玩件,且出處可靠,估價非常合理適中。總成交2470余萬元,成交率近8成。其中,佩飾類玉件成交在9成以上,顯示佩玉文化之深入人心,收藏群體頗為穩固。
清代玉佩飾種類、數量豐富,審美亦俗亦雅,較易被欣賞、理解。且佩飾收藏多為消費性,重復出現市場很少。故拍場表現較穩健。本場拍品工質俱佳,同時估價貼近大眾收藏,集中自1-10萬元間的佩飾幾近悉數成交,亦有如“清白玉進爵佩”達估價10倍的32.5萬元成交。表現翰海對佩玉市場觀瞻切合實際。
包含部分佩玉及擺件、文房類,琉璃廠老牌文物店“振寰閣”藏玉拍品品質上乘、陣容齊整、估價合理,取得良好成交業績。玉質溫潤光澤,雕琢細膩生動的“清中期白玉童子戲魚花插”,以80.6萬元成交。反映市場擇選拍品除品質,亦看重其出處,對老店舊藏頗為認可
古玉部分,集合自文化期至宋元約40件拍品。從預展現場看,觀摩人數眾多,包含五省文博專業人員前來觀摩研討。成交情況,古玉仍未出現期待中的沖高,“遼金白玉鹿紋帶飾”成交價30.24萬元。國際市場,古玉已顯露上漲勢頭,相信翰海迄今已堅持推出五場古玉專拍亦將取得收獲。
古董珍玩推進多元收藏
本季《古董珍玩》專場從拍品結構和估價均定位在貼近主流收藏,整場表現穩健,成交4500余萬元。特別推出的清中晚期官窯器備受關注,存世稀少、華貴精美的“清嘉慶黃地粉彩花卉紋包袱瓶”以996.8萬元成為本場最貴拍品,凸顯市場對其價值的認可。
瓷器成交保持春拍態勢,傳統亮點熱度不減。造型優雅、氣韻雍容的“清乾隆青花折枝花果天球瓶”以526.4萬元成交;工藝精湛、寓意祥瑞“清乾隆松石綠地粉彩福壽紋如意”117.6萬元拍出。盤碗類瓷器依然很受藏家青睞,成交率在八成,多件拍品以估價翻倍價位成交,如一只“清乾隆五彩龍鳳碗”,色澤明艷亮麗、構圖繁復細致,無論造作水準、藝術表現均為上乘,最終成交35.84萬元,超估價3倍之多。清中晚期瓷器繼春拍呈拉升行情,本季仍顯現這一趨勢。尤為亮眼的當屬這一時期精品“清嘉慶黃地粉彩花卉紋包袱瓶”,此器構思巧妙,燒造難度極高,甚為鮮見。從頸至足,分繪纏枝花卉、紅蝠、壽桃等吉祥紋飾,瓶身中央裝飾粉紅色金錢錦地包袱紋,隨形凸起,線條極為流暢、自然。整體流光溢彩,乃當時瓷器造作之經典,融文化審美之風尚。本件包袱瓶高價成交,體現隨市場發展、拍賣公司推動,藏家對這一時期經典藝術品價值認知在增進,作品價格逐漸明朗化。
“清道光粉彩十二金釵燈籠瓶”以212.8萬元成交,亦屬不俗。形制規整、發色明艷的“清光緒青花海水云龍茶壺”,以近估價4倍26.8萬元成交,令人驚喜。“明剔紅花鳥花口大盤”112萬元成交,“清早期犀角松樹杯”50.4萬元拍出,也是本場成交不錯拍品。此外,幾件珊瑚質拍品引起買家頗為精彩的拼搶,最終成交價都為估價數倍。表現出藏家收藏視角愈加多元,擇選拍品針對性強,參與心態漸成熟,更具專業水準。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