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一連5天的秋季拍賣落槌,成交總額為1.46億美金,有44%的拍品超過預先最高估價成交。多數專場拍賣會成交率達到70%左右,亞洲當代藝術晚場拍賣成交率47%。
曾梵志早期作品流拍
今年5月佳士得春拍中,同樣也是夜場拍賣,曾梵志油畫《面具系列1996NO.6》以7536.75萬港元成交,創下中國當代藝術品拍賣至今為止的最高價格。曾梵志作品成交價格前十位中,8件是在2007年拍出,2件是2008年拍出。加上此時間張曉剛、岳敏君等作品相繼突破千萬元。一時來,中國當代藝術推上一個高點,諸多泡沫、做局之說也由此引來。
此次佳士得秋拍,曾梵志的作品同樣也被納入譽為精品中精品的夜場拍賣會,《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是其早期畫作,也是“面具”系列的開始。在上海預展中這幅畫被予以厚望,佳士得專家曾表示,這樣的畫家在近年拍賣中都是高價,而這幅作品又是曾梵志本人的經典之作,估價為3000萬港元。一般而言,此類估價往往較為保守,在實際競價過程中會有很大程度的提升,佳士得此番估計也從側面引證了對這幅畫的期待。不過事與愿違,這幅畫最后以流拍告終。
與春拍相比落差較大
分類當代藝術拍賣中,也并非一無所獲,趙無極早期創作《向杜甫致敬》以4546萬港幣成交,創下其個人拍品的最高價,張曉剛的作品《血緣:大家庭之二》,以2642萬港幣成交,另外一副劉野的作品也超過了500萬港幣。不過從總體上看,該場送拍作品一共32件,成交18件,其中中國藝術家作品15件,成交8件,總體成交率不到50%。大部分藝術品都與先前估計相差無幾,有些作品成交價格甚至低于估價。
從此次當代藝術的總體情況看,受金融危機沖擊還是十分明顯的,雖然不乏亮點,但總體平庸,與春拍相比落差較大。
佳士得亞洲當代藝術及中國二十世紀藝術部門主管張丁元說:“目前亞洲當代藝術市場進入了一個理性調整期,當代藝術的買家們會在更加理性地尋求藝術品的合理價格后積極出手,藏家們對當代藝術品合理價格的認知也更加成熟。”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