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敬華藝術品拍賣公司2008年秋季藝術品拍賣會訂于今年12月20日在上海宏安瑞士酒店舉行,12月18-19日兩天進行本次拍賣會預展。本次秋季拍賣會上海敬華征集了大量的引人矚目的精品佳作。
其中古代書畫部分中精品紛呈,最為顯眼的當推有原廣東省委書記、深圳市第一任市委書記憨齋主人吳南生舊藏的一批古代書法作品,吳南生同志早年投身革命工作,酷愛中國傳統文化,工作之余收藏了大量的古代書畫珍品,保護了大量的國家珍貴文物,眼光精到。吳南生同志后將其收藏的一部分極其精彩的古代書法出版成冊,本次敬華秋拍隆重的推出其收藏專輯《憨齋珍藏書法集》中的十件精品。其中文征明的《行書軸》[121x32.5cm] 書學王羲之、智永、黃庭堅,運筆遒勁流暢,法度謹嚴、筆鋒勁秀、風格清秀俊雅,為其典型風格代表之作。董其昌的《二十二開行書冊頁本》,由清代書法大家王文治題鑒,行筆工整嚴謹,頗有晉人法書意境,本件作品高秀圓潤之致,流行于褚墨間,非諸家所能及也。每于若不經意處,豐神獨絕,如清風飄拂,微云卷舒,頗得天然之趣。趙之謙《行書石譜四屏條》[130x15.5cm],用筆多姿流暢婉通,明顯從“二王”脫胎而來,但用筆、結字中均又體現出一定的北碑書法的特點,本件四屏書法重氣勢,又顯示出他在顏字方面的深厚功力,點畫不帶雕琢氣息,正所謂“顏底魏面”的自家面貌;另明代宋玨《行書軸》、陳奕禧《五言詩行書軸》、翁同和與孫毓汶《唱和詩的手卷》、宋曹《行書卷》等等件件難得的精彩,善識者當自知。
近現代書畫部分中集中推出了中國畫大師齊白石和李可染的重要作品。齊白石是近現代中國畫壇的巨匠,是中國畫發展史上的里程碑式的大師。本次秋拍中齊白石的《英雄獨立圖》軸[135x34cm]畫面上一雄鷹站立于倒垂古松之上,白石老人以大篆筆法入畫,線條蒼勁有力,枯濕層次變化分明,構圖章法奇倔,當年白石老人為蔣介石繪雄鷹松樹后,此題材便一直為世人所好,其題材一直為其精品代表,此作曾為著名收藏家張宗憲舊藏,收入于張宗憲個人收藏畫冊之中。齊白石的《三千年之花》軸[105x46cm]構圖跌宕奇峻,桃花色澤艷美,墨線枝干老辣淋漓,留白處無限遐想,是白石老人典型的文人畫風精品,出版于《齊白石》畫冊。齊白石的《老少年》[112x47cm]軸完全以胭脂紅寫出,以色代墨依然筆法色韻宛如天成,另有兩工筆昆蟲隱顯畫幅中更為難得,此為白石老人獨特的工寫結合畫法典范作品,又出版于《齊白石》畫冊中。本場中另有齊白石的〈紫藤軸〉、〈蔬荀清香軸〉、〈重陽蟹肥軸〉等多件經出版的佳作一并推出。
李可染是二十世紀的山水畫大家,他獨創的逆光山水被稱為“李家山水”,當年可染先生深入生活堅持寫生創作,將傳統山水意境及技巧完美的融合進新的中國畫圖式中,創造出新的有生命力的現實主義題材新中國山水畫,影響了一代山水畫風。本次秋拍中敬華推出其鼎盛時期寫生創作的力作〈林區放筏〉[69x46cm],是為可染先生1974年所作的山區茂林竹筏運輸題材的寫生創作作品,是他運用自己獨特中西畫法逆光創作的嘗試變法的代表作品,作品中綠意昂然,層次分明,表達出了傳統中國畫無法到達的意境,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精品。李可染的〈市橋雙月〉[62x53cm]描繪的是桂林陽朔八景之一,從作品風格判斷為其六十年代創作,正四可染先生開始進行其獨特李家山水畫法探索研究初期的摸索性作品,對于后期成熟作品來說更顯現出一種清新自然的純凈境界,更是其作品中的難得的佳品。本次拍賣中還有如李可染的〈灕江帆影〉[68x46cm]也是李可染獨特畫法中從西畫構圖中汲取的章法布置的典型作品,作品運用局部取景的構圖突顯強烈的虛實對比,是李家山水構圖上極具特色的佳作。
本次近現代專場中還集中著大量的優秀名家精品,如范曾的〈觀世音菩薩像〉[137x68cm]是其極其少見的宗教題材精品,特別是此類觀音菩薩的造像更為難得,本幅開相端莊,線條勁挺,設色典雅,一派肅穆莊嚴景象,是范曾作品中的精品。國畫大師潘天壽也有手指畫的精彩之作〈八哥蘭草〉[73x33cm],作品體現了潘天壽先生對指畫的獨特高深造詣,作品運指如運筆般生動自然,更添一種毛筆所無法體現的筆致墨趣。海派鑒定繪畫大師謝稚柳先生的〈霜枝鸜鶻〉[93x39cm]是其中年創作最成熟時期的宋院體工筆花鳥代表作,以嫻熟的線條表現出謝稚柳先生堅實的傳統書畫技巧,朱砂填葉,松煙墨畫鳥,一片高古氣息,海派藝術的極高體現,并出版于〈名家翰墨〉。黃賓虹的〈云崗過雨〉軸[105x33cm]骨法用筆,體現了賓虹先生除了對墨法的巨大貢獻之外對傳統中國畫中線條的獨特領悟,本畫以意象山水的意境描繪賓虹老人心中山水,是其俊秀明朗山水畫風的代表。當代名家中另有海派劉旦宅的〈十二詩人冊〉畫法精湛,人物造型唯美,是海派人物畫的代表佳品。本次秋季拍賣中還彚集了不少歷代名人尺牘及中國二十世紀文化名人的作品,對研究和欣賞中國歷代文人及五四時期的文化人士的極具收藏意義,其中有有國學大師錢穆、傅斯年、梁實秋等的書信尺牘,十分珍貴。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