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全球性金融危機對拍賣市場的影響,佳士得中國地區業務負責人汪潔表示,金融危機的漩渦確實影響到拍賣市場,今年拍品的估價較去年有不同程度的調整。她認為,金融危機的出現對于藝術品的流通和收藏者的收藏都是一個新的契機。佳士得亞洲藝術部國際貿易主管喬納森·斯通表示,對此次拍賣會“非常有信心”。他說:“我們得到了一些非常珍貴的作品,種類豐富,且估價也相當可觀。好的東西任何時候都會熱賣,中國的藏家一直對有中國特色的藝術品十分熱衷,剛剛涉足收藏行列的買家也是有增無減。”
隨著全球對亞洲的興趣日增,而豐富多樣、卓越非凡的亞洲藝術亦深深吸引各界人士,而且亞洲亦是世界各地珍寶的集中點,因而讓佳士得在亞洲的業務得以蓬勃發展。佳士得國際首席執行官EDWARD DOLMAN表示,佳士得作為全球藝術拍賣市場的領導者,已把香港發展為繼紐約及倫敦后,全球第三大拍賣中心。
世界拍賣界另一巨頭蘇富比也邁出進軍亞洲的步伐,觸角伸入到香港。世界兩大拍賣行都在各自主要的拍賣會上增加了中國藝術品的份額。無論是在倫敦、紐約,還是在阿姆斯特丹,中國藝術品都是當地拍賣會上最受關注的一部分。香港無疑是亞洲中國藝術品拍賣最活躍的地方,佳士得和蘇富比每年都要在這里舉行兩次拍賣會。一位拍賣界業內人士說:“從香港到倫敦再到紐約,中國藝術品就是一個字——火。”
近年來,國際拍賣市場上的中國元素越來越多,單件藝術品的拍賣價格不斷創下新高,以中國藝術品為主題的拍賣會成交率也節節上升。佳士得拍賣的多件中國藝術品創下天價紀錄,一件元青花鬼谷下山圖青花罐以2.3億元落槌,創下亞洲藝術品拍賣最高成交價的世界紀錄,同時刷新了中國瓷器及中國藝術品拍賣的世界紀錄;徐悲鴻的油畫《奴隸與獅》以5388萬港元成交,創下中國油畫世界拍賣新紀錄。香港蘇富比日前落槌的清乾隆御制《大閱圖》手卷以6786萬港元成交,刷新清代宮廷御制畫作世界拍賣紀錄;一件“乾隆御筆”白玉璽以6338萬港元成交,刷新白玉拍賣世界紀錄。
世界級拍賣公司推動中國概念的崛起,代表世界藝術品交易中心移至了亞洲,移至了中國。中國藝術品市場的火爆及國際化趨勢,引起了世界各國拍賣界的密切關注。
國際拍賣業巨頭佳士得、蘇富比不斷強化到中國內地的拍賣巡展、宣傳推廣活動,他們的經營理念、工作模式與拍賣特色成為國內拍賣公司爭相仿效的標桿,更有國內拍賣公司掛上跨國拍賣公司的名號,以永樂佳士得的招牌在國內從事拍賣活動,標志著中國拍賣業的國際化正在加速前行。國內拍賣公司采用跨國拍賣公司的運營模式和工作標準,在國際化的框架下致力以最高的專業標準,在中國內地經營高水平的拍賣業務,已經為中國內地的拍賣行業帶來全新的面貌。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