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最古老的塔、最高最大的塔、最有歷史價值的塔……78歲的老人王聲振對寶塔情有獨鐘,談起我省境內的寶塔他如數家珍。35年來,王聲振遍訪安徽古塔,有史料記載的93座古塔他已用相機記錄了69座。王老現在的愿望是辦一個安徽古塔圖片展,讓更多人了解安徽的古塔藝術。
慈壽塔
他從這兒踏上遍訪古塔之旅
上世紀50年代,王聲振在安徽電影制片廠擔任電影攝影助理,從事該行業使他常常有機會帶著相機到野外采風。1973年,王聲振在鎮江金山寺拍到慈壽塔的照片,從此他被“磚瓦作畫”的古塔藝術所吸引。到1981年,王聲振已相繼拍得了歙縣長慶寺塔、宣州市廣教寺雙塔等20多座古塔的圖片。各有講究的塔剎、塔身、塔座以及古塔上的磚雕、木雕、壁畫深深吸引了王聲振,從拍一座風景優美的塔開始,王聲振開始謀劃遍訪安徽古塔,用手中的相機記錄這些已存在數百上千年的古老藝術。
黃金塔
他為它證實最古老寶塔之名
據文物普查資料顯示,安徽有史料記載的古塔現存93座,為宋元明清四個朝代建造。目前,王聲振已拍了69座。王老告訴記者,塔的建筑歷史緣起古代印度,中國寶塔的建造是隨著佛教在東方的傳播而興盛起來的。中國最古老的磚塔是河南嵩山的嵩岳寺塔。
安徽的眾多古塔中以宋代的塔最為珍貴,因為安徽境內沒有唐朝的塔,宋塔便是我省古塔中的“元老”了。據統計,安徽有宋塔18座,元塔一座,余下的都是明清塔。從地域上分,因為地質原因和戰亂,我省北方塔少,淮北、阜陽只有少量的塔,宿州市截至目前甚至沒有發現一座古塔;而皖南、沿江城市古塔較多。其中,古徽州、宣城、池州等地各有10座上下的古塔。
“我省最古老的塔是無為縣黃金塔,建于公元998年,距今已經有1110年歷史。”王聲振介紹,當初,潛山太平塔修繕竣工時,一家媒體曾報道說該塔是安徽最古老塔。愛較真的王聲振硬是拿著報紙帶上一堆文獻資料和自己拍的照片,找到安徽省考古研究所古建研究室的專家詢問,證實了安徽迄今發現的最古老的塔仍是黃金塔。
萬佛塔
“強力黏合劑”反映建筑技術
“古塔不但能折射出其所誕生朝代的石刻、木刻等建筑藝術,反映出詩歌文化,還能考證出當時的商業水平。”王聲振舉例說,在涇縣有對著名的大觀塔和小方塔,相差53年先后建造,大觀塔雄偉高大,小方塔小巧玲瓏。據記載,小方塔的整個造價僅為大觀塔一面的造價。兩塔相距不遠,為何建造規格如此懸殊?“史料說明,建造小方塔時,當時人們捐出來建造塔的善款較少。”
研究古塔還能探究當時的建筑技術,據了解,我國早期的塔都是由粘土直接勾磚縫砌成,而到了后期,如蒙城的萬佛塔,專家就分析出當時砌磚縫的“強力黏合劑”是用桐油、糯米汁、石灰等調和而成。
喇嘛塔
69歲時徒步幾十里山路終拍到
安徽最高的塔是安慶振風塔,高約80米;最雄偉的塔是涇縣大觀塔,建于公元1108年,壁厚3.1米,底層直徑11米;最有價值的塔是宣州廣教寺雙塔,建于1096年,是全國現存宋代古塔中,沿用了唐代方形樓閣形式建造,目前,這種方形塔在中國僅此一例。而且,它的歷史價值還不止于此,雙塔二層內部皆鑲嵌有蘇軾手書《觀自在菩薩如意輪陀羅尼經》刻石。
為了拍塔,王聲振也吃了不少苦頭。拍塔需到現場,可是不少古塔藏在深山中,王聲振只能由當地人帶著在樹林中開辟小路前往。1999年,王聲振聽說九華山后山有座九子巖喇嘛塔。去時是夏天,正是竹葉青蛇繁殖的季節,幾十里山路,69歲的王聲振休息了十幾次才爬到。為了遍訪安徽古塔,他長年在野外,常常饑一頓飽一頓。1996年,王聲振積累的69座古塔圖片結集出版成《安徽古塔藝術》,此后12年來,王聲振仍在堅持拍塔,他現在的愿望是能辦一個安徽古塔圖片展,讓更多人了解安徽的古塔藝術。
安徽93座古塔他已拍69座 七旬老人盼辦古塔圖展
安徽93座古塔他已拍69座 七旬老人盼辦古塔圖展
安徽93座古塔他已拍69座 七旬老人盼辦古塔圖展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