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xhibition 2008”于2008年11月8日-23日在中國最頂級的高端消費商業重地――國貿商城和蜚聲國際的藝術區——大山子藝術區D•PARK751同期展出。本次展覽共邀請10個國家和地區88位藝術家的作品,他們分別來自美國、法國、德國、英國、韓國、波蘭、奧地利、以色列、中國以及中國香港地區。
“從哪里來——時裝藝術國際展/From Where-- International Fashion Art Exhibition 2008” 由中國文化產業促進會、中國北京服裝紡織行業協會、韓國時裝文化協會和中國北京服裝紡織行業協會設計師分會主辦,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青年視覺》VISION雜志、YOKA時尚網、《時尚北京》雜志、北京國貿商城、北京D-PARK751廣場想想再設計和北京合眾營造公關聯合主辦,集合了中國文化、傳媒、商業、藝術等領域的領先機構,反映了此次展覽在文化融合方面的前瞻性,Fashion Art已成為一項具國際影響力的藝術盛事。
受邀參加本次展覽的外國藝術家有Louda Larrain(美國)、Johanna Braitbart(法國)、Sissy Pink(奧地利)、Sarah Siewert (波蘭)、Mikhal Gamzou(以色列)、Heike Reul (德國)、Susie Freeman(英國)、金暎仁(韓國)、琴基淑(韓國)、李知賢(韓國)等,受邀的中國藝術家有隋建國、呂越、陳慶慶、武學偉、武學凱、房瑩、李薇、鄒游、尤鴻雁、朱紅、姜綬祥等。作品圍繞展覽主題“熱情”展開,發揮了藝術家超凡的想象力和深厚的藝術功底。在材質上不拘泥于服裝面料,以多元化的材料來體現豐富而獨特的肌理效果。將中國時裝高端、前沿、創新、藝術的水平展現給世界。
“時裝藝術”,英文名Fashion Art,是時裝與藝術的結合。“時裝藝術”屬于現代藝術的一個分支,是與時裝有著密切淵源關系的藝術形式。“時裝藝術”可以解讀為:是藝術家借助時裝要素表達個人情感與精神世界的藝術創作形式。早在上世紀70年代美國就發起了名為“Art to Wear”(可穿的藝術)的藝術運動,是繼波普藝術之后又一表現以人們日常生活為來源的藝術運動。這一運動引發了當時無數服裝設計師的思考和創作,發展至亞洲之后,日本設計師和韓國設計師開始新的思索和嘗試,在創作上追求立體具輕靈動感的現時存在意義,每一次藝術品的呈現在整體上均反映出不凡的創作實力與潛在后勁。
今天Fashion Art展覽平臺在幾年的不懈努力下,已經成為推動中國服裝產業發展的一項具有獨特風格并顯示了不俗成效的活動。策展人呂越以目前藝術界普遍認同的觀點闡明了推動Fashion Art在中國發展的重要意義:時裝藝術的水平越高意味著一個國家行業發展的水平越高。時裝藝術距離現實生活越遠,受它影響的日常服裝的涵蓋范圍就越大。這也是時裝要不斷向高端發展以及提倡中國服裝業從“中國制造”改變成“中國創造”的意義所在……
Fashion Art帶著一股強勁的藝術力量進入中國之后引起了不小的震動。藝術家在傳達和表現其內心澎湃的激情時,能夠讓抽象的、理論性的藝術靈感以更具象、更真實的方式展現在觀者眼中,讓創作者和觀看者能夠通過作品本身引起人與人心靈的互動與共鳴。Fashion Art成為了連接物質與精神的一條強韌紐帶。
藝術家利用時裝所特有的時尚元素創作藝術作品,用藝術特質展現時裝形態。我們期待從藝術家和設計師的作品中收獲豐富的美學體驗,觸摸、領悟獨特的藝術氣息,以此引發我們對自身和未來以及個性化的哲學思考,從而使設計作品轉向觀念性的文化層面。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