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11月8日(周六)下午三點,“中國民謠女詩人”艾敬在北京今日美術館舉辦了首次個人畫展,開幕酒會群星閃耀,著名電影導演徐克、中國搖滾教父崔健及楊瀾夫婦、瞿穎、馬艷麗等演藝界名人紛紛前來捧場,著名藝術家崔國泰、葉永青、沈敬東、趙能智等也專程應邀前來。在這次以《All About Love》展覽中,艾敬首次展示了繪畫十年來的100多幅作品,這些作品均是在今年所完成的,作品涉獵的題材包括了環境保護、北京奧運會、汶川大地震,還直指前不久發生的“奶粉事件”,也令她的作品不僅局限于美學的呈現和視覺的思考,還擁有一種情感交流及人文關懷。著名策展人朱其如此評價艾敬的作品,“觀念藝術在艾敬的繪畫中只是一種表面形式,她的繪畫本質上還是與心靈的聯系。”
據了解,艾敬的繪畫創作絕非他人猜想中的玩票性質。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艾敬便開始了藝術上的求索,1998年學習繪畫創作,從2004年《是不是夢》專輯后開始淡出歌壇,艾敬在音樂、影像及繪畫上等若干方面仍有不凡的表現,2007年開始參加藝術家聯展,2008年首幅作品進行拍賣,而她頗具個人風格的以“愛”為主題的各種藝術形態的藝術創作也從間斷過。從2005年開始創作的LOVE系列作品便是如此,本次展出的作品《寶貝,我愛你》和《寶貝,對不起》,它們的創作想法均源自于生活中真實的案例。汶川地震中絕望的媽媽將孩子緊緊壓至身下,當救援人員發現時,母親早已罹難多時,可孩子卻仍在安然酣睡中,襁褓中還有一支手機,屏幕上打著“親愛的孩子,如果你活著,請記住我愛你”。《寶貝,對不起》則是表現了前不久經歷的“奶粉事件”,一位母親為無法保護孩子的健康成長而感到愧疚,在自己的博客上,寫下了“因為生活還要繼續,所以奶粉還要喝,我只有一邊說‘寶貝對不起’,一邊祝福自己:好運,好運,再好運”的悲憤陳詞。現場觀看起來這兩幅作品,有序而機械的將LOVE砌滿整個畫面,憑借顏色和質感所帶來的不同變化,強迫讓人思考人與LOVE之間的關系。
作為本次畫展的重中之重——“奧運倒計時一百天”系列作品,艾敬從2008年4月30日就開始了創作,每天一幅作品直到最后完成,整整歷經四個多月的時間。創作中,艾敬采用同一種方法,同一種顏色,通過不斷地重復,以加深人的印象,去記錄“8月8日”前中國人要想全世界感受的強大驕傲和幸福感。然而在5月12日汶川地震這一天,一場不可預料的變化也改變了作品的表現風格,不再單一、平緩。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艾敬介紹說,北京奧運會已經結束了,可是過程中每一天都是曾被翻過去的一頁,都將最值得我們回憶的,就像是一段旋律一首民謠,高低起伏,明暗強弱,訴說著北京奧運盛事輝煌前100天里發生的故事。除此之外,艾敬2002年在東京的澀谷,紐約的時代廣場,香港的尖沙嘴碼頭,北京長城等地拍攝了一個電影短片“I LOVE PANDA”,也在本次畫展的展出內容,也再度引發了關于熱愛環境關注生態的環保話題討論,艾敬早前曾多次表示,這支短片是自己在流行音樂的創作上和表現手法上跨界的開始,對于她的自身創作而言,也具有十分深刻的意義和延伸。
好的藝術作品當然也需要支持和欣賞者,在展覽現場,我們除了看到艾敬眾多演藝圈的好朋友熱情捧場之外,著名當代藝術家崔國泰、沈敬東、葉永青等人身影也出現在開幕式上,不同風格的藝術家之間的相互欣賞和認同也是這個多元化時代應有的姿態和呈現。從歌手到畫家身份,從獨立音樂人到觀念藝術家,有人說,艾敬將中國的多種藝術形態跨界走得最寬廣最遠的人,如果你能夠客觀體會并且尊重她的創作,那么你就可以真正欣賞這些畫作的藝術美感及質性了。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