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時秋拍書畫綜述(梗概)
一,面對目前形勢,調整數量
二,分三個專場,古代、近現代、歷代畫家書法
三,古代綜述
1, 八大
2, 沈周等人《蒲墩唱和詩畫卷》
3, 謝稚柳舊藏金農、項元汴、王石谷
4, 穰梨館舊藏惲南田山水花卉書法冊,計有花卉 開、山水 開 書法四開,弘旿每開對題,弘旿全部印章收錄于上博編輯的《中國書畫家印鑒款識》中。
5, 吳偉《松下高士》難得一見,日本名家所藏王鐸《》卷出版展覽多次,是一件王鐸的傳世名作。
四,近現代綜述
1, 李可染井岡山
2, 徐悲鴻春江水暖、立馬、蒼鷹
3, 齊白石巨幅山水、為內藤虎作山水成扇
4, 弘一的一批書法
五,歷代畫家書法
1, 徐渭手卷
2, 謝稚柳藏趙孟頫、陳洪綬
3, 石溪、石濤、金農、鄭板橋
4, 近現代齊白石、張大千、潘天壽、徐悲鴻等書法
雪后梅花更芬芳
秋拍壓陣須匡時
翰墨匡時
——北京匡時拍賣秋拍綜述
迄今為止,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性金融颶風已經對全球金融市場及其相關市場造成了極大的影響,國內的藝術市場特別是當代藝術市場也受到相當大的沖擊。不過,從每年秋拍的橋頭堡香港蘇富比的拍賣成交情況看,盡管這次金融颶風吹亂了中國傳統藝術品市場的枝葉,但并沒有對其主干和根基構成重大沖擊。
有見于此,北京匡時國際拍賣果斷調整了秋拍戰略,主推中國傳統藝術拍賣,同時大幅削減一般拍品、限制頂級拍品。同時,12月7日開槌的匡時秋拍也是國內秋拍的壓軸之作。攜此優勢,匡時將打出一套極為精彩的組合拳,為藏家奉上一場高質量的拍賣會。
古代書畫專場:件件珠璣惹人醉
古代書畫專場由八大山人、沈周、吳偉、王翚等人領銜,當得上件件珠璣,令人不禁沉醉其中。
八大山人從來都是拍賣場上的巨星,其作品中充斥的“極簡主義”等藝術美學形式以其非凡的藝術魅力得到世界藝壇的響應和尊重,許多全球美術史論著作甚至為八大山人辟有專門的章節,而研究八大山人藝術的西方專家也在在多是,如耶魯大學藝術史教授班宗華(Richard Barnhart)等。

朱耷 柏鹿圖 紙本立軸 209×75cm
八大山人本幅《柏鹿圖》大致作于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左右,是他晚年以柏(或松、椿)、鹿為題材的代表作品之一,與現藏上海博物館的《椿鹿圖》幾可視為姊妹作。其中構圖、布局、畫法都一如既往地被注入八大山人獨特的寓意。比如畫中怪石和鹿的軀體的關系的安排,事實上是八大山人關于自己極其惡劣的生存處境的隱喻;而畫中上承天的柏樹本應是直接接地的,只是因為自己處在高壓之下,不得不用了奇怪的曲筆。作為八大山人最重要的作品之一,《柏鹿圖》受到后世人的極力推崇,僅在最近三十年內,它已經被各類權威出版物收錄達十余次,如文物出版社《中國古代書畫圖目》、人民美術出版社《中國古代名家作品叢書·八大山人》及《八大山人書畫編年圖目》、榮寶齋出版社《八大山人畫集》等。
明四家是明代中期不可回避的藝術重鎮,其中尤以沈周(1427-1509年)為最,其《蒲墩倡和詩畫卷》是近年市場上可見的沈周最重要的作品之一。這件鴻篇巨制,真實記錄了明成化、弘治年間發生在蘇州周圍的一次長達十余年的文人士子唱和,再現了他們真實的生活和交游狀況,其中甚至收了許多個人詩文集中未收的作品,不啻為“畫史”之作。這次唱和的起因是一對蒲墩,而前后的參與者竟達二十余人,其中不乏當時官居一二品的巨宦名卿,如吳寬、吳一鵬、王鰲等人,也有享譽朝野的野逸閑人,如沈周、魏昌,以及文征明父文林等一批當時才俊。
卷中沈周的畫作盡管僅出于想象營設,也非大幅巨制,但筆墨老健從容,極具大方家數,呈現的正是沈周成熟期的典型“粗沈”風格。其他人的詩文作品,則字字珠璣、琳瑯滿目,與沈畫珠聯璧合、相得益彰。撫卷披覽,令人頓覺春風拂面,不禁想念感慨于數百年前江左人文之盛。詩畫卷先后經明末清初大收藏家朱之赤“臥庵”、清末民初大藏家褚德彝“角荼軒”遞藏,方家極可寶也。
原中國古代書畫鑒定組組長謝稚柳不僅是著名的書畫大家、鑒定大家,同時也是蜚聲海內外的收藏家,其收藏極富,涵蓋自唐宋迄明清近現代書畫作品。繼匡時今年春拍的“截玉軒”藏作品拍賣取得空前成功之后,謝老家屬又為匡時本季秋拍提供了謝老鑒藏的一批書畫珍品,包括明季大收藏家項元汴、清初六家之一的王翚以及揚州八怪之一的金農諸人作品。項元汴《慧鑒圖》是為其同鄉人和方外之交慧鑒和尚而作的,畫面充滿禪機,構圖、布局與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的項元汴《善才頂禮》軸極為類似,而溝壑縱橫更為復雜多巧,洵為項氏杰作。而王翚的《仿北苑山水》和金農的《墨竹圖》也是不可多的的精品。
與王翚同列“清初六家”的惲壽平主要以沒骨花鳥畫馳名,但其山水畫亦不遑多讓,穰梨館鑒藏的惲壽平《仿古山水花卉書法冊》可資證明。是冊凡14開,其中山水7開、花卉3開、書法4開,山水仿董北苑、曹云西、米元章等人,雖名為仿,實則獨發機杼,以己意出之;花卉則直承徐崇嗣,以沒骨法寫出,設色清妍,別有意趣。此十開每開均有弘旿對題,以為點睛。弘旿是滿清宗室,與乾隆同輩,號恕齋,別號瑤華道人,能詩、工書、擅畫,當時號稱“三絕”。他是此道方家,故冊中所題,每中肯綮;且冊中所鈐弘旿諸印,都被上海博物館《中國書畫家印鑒款識》收錄,可證其真。
明中期以至明末是中國封建社會一個非常特別的時期。這一時期的士子們開始追求“性靈”等個性的東西,如徐渭、李贄等人都是,由此造成當時思想的大地震。而吳偉算是開他們先聲的,他的極為少見的《松下高士》便突出地反映了自己在出仕和歸隱之間極為矛盾的心曲。一方面,傳統士人的操持使得吳偉不得不以出仕為依歸,而當時金錢至上的社會現實又迫使他逃離;另一方面,作為職業畫家,吳偉看不起豪富巨商,卻又不得不求售于他們,這就造成他作品中粗枝大葉的畫法和寧靜清恬的意境之間的極大反差。
本專場的書法作品首推曾為日本名家所藏、歷經日本二玄社等多個出版社出版過的王鐸草書卷《草書五律五首》。王氏書法在日本備受推崇,日人甚至有“后王(鐸)勝先王(羲之)”之說。此卷作于明亡兩周年之際,王鐸在江南漂泊,極為潦倒,連妻子病故也無錢營葬,當時又值南明紹武政權覆滅,有感于家國之亡、寸身之失,遂作此卷,錄其舊作,略抒心中悲痛。
此外,該專場還有明汪中的《得趣在人冊》、項元汴子項德新的《秋江漁艇》等,都是經《中國古代書畫圖目》收錄的名家名作。
近現代書畫專場:每借興托抒胸次
近現代書畫專場最引人入勝的當數李可染文革末期所作《井岡山主峰圖》。當時,李可染受“黑畫”事件困擾,因應一些軍隊老干部倡議,創作十余幅井岡山題材作品,以紅色革命基地配合紅軍、紅旗。1977年5月梅雨季節,李可染受毛主席紀念堂邀赴井岡山寫生,隨后創作《革命搖籃井岡山》。寫生途中,別具風貌的山水受江南獨有的梅雨影響而呈現出的水汽迷蒙、云煙繚繞、松秀疊翠的山貌,極大觸動了李可染,并在日后成為他創作的主方向?!毒畬街鞣鍒D》即創作于當時,不僅十分完到地體現了李可染一直堅持的創作技法,如所謂“積墨”等法,更極為生動地再現了雨季里別具風姿的井岡山,而且也算是日后山水創作中格外注重墨色層次變化以表現對象亦幻亦真的努力探索的先聲,具有非常高的研究價值、史料價值和市場價值。
以筆下駿馬蜚聲中外的徐悲鴻這次還帶來了題材極為少見的鴨和蒼鷹。與史上大多數藝術家一樣,徐悲鴻也把自己對家國命運、前途的思考和對時局、現實的看法傾瀉于筆墨中,《春江水暖》即寓意極深。到1943年春,在歐洲及太平洋戰場上,“二戰”形勢已經明顯向著盟軍有利的方向發展,而國內的抗日戰爭還不見起色,猶如重慶的霧氣彌漫。當時徐悲鴻在重慶力組中國美術學院,對國際國內抗戰形勢多有關切。以其一貫的敏感,透過諸種事端對抗戰前景有一己之見,也是極為自然的,因援引蘇軾詩意,寫成此畫,似頗有以能先知水暖的鴨自況的意味。畫作同時亦完美體現出徐悲鴻融通中西的繪畫功力,如對鴨子的處理,不僅運用了西式的“遠小近大”焦點透視法,其設色、構圖卻又出以純粹的中國傳統趣味。

徐悲鴻 春江水暖 紙本鏡心90.5x45.5cm
徐悲鴻另幅《雄鷹》創作于1939年10月,與《放下你的鞭子》同時。其時徐旅居新加坡,舉辦個展,并將賣畫收入全部捐獻祖國災民。《雄鷹》表現的主題當與《放下你的鞭子》并無二致,只是表現形式不盡相同,前者顯有自比雄鷹、奮勇抗敵之意,后者則以現實場景控訴現實社會,因此前者用國畫而后者用油畫,前者逸筆草草而后者務盡其真。這一努力在1944年所作《馬》中亦有延續。畫中駿馬奮蹄昂揚待發,頸鬃和尾鬃尤為點睛之筆。
“無石不成拍”是國內拍賣界的共識。匡時本次秋拍推出的齊白石巨幅山水及題贈日人內藤虎的扇面山水《小姑山》是近年市場上少見的杰作?!渡剿窐媹D極為疏闊、簡練、干凈而空靈,僅得壁立兩山、數木及掩映在樹影里的幾間瓦房。兩山危巖矗立,似無著落,暗喻漂泊在外、故園千里。樹的枝葉皆蜷曲如拳,不僅意味著懷鄉的拳拳之心,同時也是懷鄉的蜷蜷之心。整幅畫面極為靜謐,畫中所有似都籠罩于月半時滿月清冷的月輝下,萬籟俱寂中又似乎能聽到故鄉秋蟲微弱的嘶鳴。而隱約于樹下空曠的平地上的房子,門窗緊閉,顯然是內心欲歸不得、欲訴無人的苦悶無法排解的象征。盡管其風格、筆法等與《山水精品冊》(以1661萬元成交)中一開極為相似,但其構思更勝一籌(如將月亮挪至畫外),畫面更為寧靜,而思鄉色彩也更為濃郁。
《小姑山》也是表達濃烈思鄉之情的佳構之一。小姑山是安徽境內長江江流中一座小山,高不過百米,圍僅里許,形如發髻,半山有廟宇,被譽為“江上第一景”。1926年3月,應日人內藤虎邀,齊白石寫此以贈,并題“昔年難舍出鄉關,海水波狂湘水間。垂老題詩在燕市,笑人不怪小姑山”詩。內藤虎(1866-1934),本名虎次郎,字炳卿,別號湖南鷗侶、雕蟲生等,是日本中國學、東洋史學創始人之一,其研究涉及中國上古、中古、近世史,及中國文化史、史學史、美術史等,其影響在日本學界至今不衰。也許是受到內藤虎“湖南”之號的刺激,客居京城的齊白石鄉情磅礴,幾不可遏,“情飛化作滿紙色”,遂成此扇。其中小姑山南北面以淡赭黃和濃翠綠著色,別有深意在。
此外,弘一法師的一批書法作品也值得特別關注。
歷代畫家書法專場:別有翰墨自生香
書畫本一,不過歷代書名被畫名所累所掩的不勝枚舉??飼r開設歷代畫家書法專場的初衷,即在還原他們的書名,以使今天的人們對他們建立完整、全面的認識,并幫助藏家們建立完整的收藏體系。
專場首推的作品是徐渭的《行草自書試卷》。徐渭(1521-1593年),別號青藤、天池等,是我國明代杰出的文學藝術家,被列為中國古代十大名畫家之一,由他和白陽山人陳淳開創的大寫意畫法是我國美術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改革。不過,與李贄、吳偉等人一樣,徐渭也因為狂狷而幾不見容于時流,只好將滿腔憤懣發泄于筆端,其書畫作品故多狂悖之氣,此卷由劉九庵題寫引首的行草卷即是就中杰作。其中詩篇,更多有振聾發聵之言,如卷末一首《雞鳴山中》:“代國夫人死可憐,寒邊議不化啼鵑。路人不識摩笄事,只說唐初駐蹕年?!睔v史上代國夫人有二,一是春秋時代國夫人?!稇饑摺分杏浧涫抡f:“趙襄子姊為代王夫人。襄子既殺代王,使人迎其婦。代王夫人曰:‘以弟慢夫,非仁也;以夫怨弟,非義也?!炷亲源潭?。”摩笄,即用發簪刺太陽穴。另一位即人們熟知的唐玄宗時楊貴妃的姊妹代國夫人。徐渭借一般人只知后者不知前者影射自己不為流俗所容。語極平實,而旨意極深,輔以其特出的書法,隱然可見徐渭滿腔憤懣。
謝稚柳珍藏趙孟頫《尚友齋銘》、陳洪綬《行書七言聯》可稱本專場雙璧。與沈周《蒲墩倡和詩畫卷》一樣,趙孟頫的《尚友齋銘》也記錄了一段士大夫間的交游?!渡杏妖S銘》文本是當時文章大家牟應龍為鄧慶長書齋撰寫的銘記,備述其名深意,即在所謂“勸之進德”,趙孟頫為之悉心書寫。牟應龍(1247-1324年),字伯成,人稱隆山先生,以文章大家聞名于東南一帶。鄧慶長則與當時侍講學士、中書省參知政事袁桷(1267-1327年)等交善,袁桷曾有詩寄鄧慶長等人,并與趙孟頫、黃公望、王蒙、倪瓚等人有金石之交(見明張泰階《寶繪錄》卷十三《袁清容集四大家》)。因此,推知趙孟頫與鄧慶長等人或亦有交,故延祐七年(1320年)10月21日應邀為鄧慶長抄錄牟應龍所作銘文,即成此帖。全帖以行書寫成,又篆“尚友齋”三字,可見用心。陳洪綬是典型的書名掩于畫名的大家之一,而謝老所藏此七言聯,正可為其正名。

金農 墨竹圖紙本立軸 127x41cm
“清初四僧”和“揚州八怪”都以畫名當世??飼r此次推出的石溪、石濤二僧和金農、鄭燮二怪的書法作品足令世人頓改舊觀。石濤《行書七言詩》軸錄其詩一首,云:“當年任俠五湖游,老大歸來臥一丘。江上數峰堪供眼,床頭斗酒蘸詩喉。吞聲聽說國朝事,忍死愚忠旦夕休。無發無冠雙鬢白,對君長夜話真州?!睋娨鈱だ[,可知石濤大滌草堂已經營就,但因兩次面圣見駕后均未見售,而雙鬢已白,不由心灰意冷,于是對新朝頗生怨懟,同時又勾起前朝心事,數種感情交織糾纏,終于援筆寫就此軸,作“吞聲”之哭。其筆多有牽連,而字多凄惻,令人不禁為之唏噓。行書軸后為海上名家姚虞琴(1861-1961年)所藏。姚素喜收藏,又精鑒別,當時即與吳(湖帆)、黃(保銊)、張(大壯)并稱“四大鑒定家”,又與陳夔龍、吳昌碩等情誼甚深,常會聚“海上題襟館”談藝論畫。

齊白石 山水紙本立軸 135x61cm
專場中還有一批近現代繪畫大家齊白石、張大千等人書法作品足可入方家眼,其中張大千與其四哥張楫(文修)的信札尤見真情。札中同時署四月十五號、三月廿五日,可知為1966年,當時大千已經僑居巴西“八德園”十四周年,盡管平日多有往來于香港、臺灣、新加坡等地,但四川家鄉卻無由得訪,親戚故舊消息全由通信所得,故信中所書,不過家長里短、生老病死,而其深情則充溢字里行間。較之大千其他書跡,本札所書更自然真率,毫無作態,極為稀見。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