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耷 瓶菊圖
編者按:在短短幾年內遭遇種種起伏跌宕之后,中國書畫市場似乎也有意通過2008年春拍的不俗成績給自己的未來描繪一幅逐漸明朗的前景,尤其當古代書畫以高成交額和高成交量的“雙高現象”發出上漲信號時,這種對整個中國書畫市場大盤走勢穩定乃至上漲的渴望,于置身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中的每一個人而言,都顯得至關重要。即將到來的秋拍大季,中國書畫市場又會如何表現?數位業界資深專家在接受《藝術市場》采訪時如是說。
一般認為,中國書畫市場囊括古代書畫、近現代書畫以及當代書畫三部分。中國收藏家協會書畫專業委員會常務主任張忠義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明確指出:“從中國第一場拍賣開始一直到現在,書畫拍賣從數量上和成交額上始終占據著半壁江山。有的時候少,能達到40%左右,多的時候60%左右。2008年春拍,我大概統計了一下,如果加上油畫這個部分,達到了整個成交額的60% 到70%之間。所以,可以說書畫是整個藝術品市場當中具有主導性和標志性意義的藝術品。它的拍賣、成交和效果如何對整個藝術品市場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2008春拍,古代書畫迎來了近年來的一次小高潮;而2005年前一直占據市場主導地位的近現代書畫成交數量卻在逐年縮減;至于原本就難與當代藝術抗衡的當代書畫則繼續戰績平平;即便是眼下最具活力的當代藝術,看似前景光明,卻也暗藏陷阱。于是,問題也隨之產生:第一,經歷了兩年調整的古代書畫市場是否真正走向復興?第二,數量逐步縮減的近現代書畫的傳統收藏群體規模壯大了還是縮小了?第三,劃分門派的當代書畫市場以后怎么走?第四,當代藝術是否是一場充滿變數的游戲?
古代書畫市場是否真正走向復興?
古代書畫價格回歸價值
在2008年春季的拍賣市場上,中國古代書畫的價格占據了市場高端,并呈現出了較大幅度的上漲趨勢。古代書畫市場的價格逐步回歸其內在價值,這是否可以就此認定古代書畫市場走向復興?張忠義認為:有藝術品拍賣市場以來,古代書畫一直處于被認識、被了解階段,由價值被嚴重低估走向價值發現和價值回歸。雖然2008春拍古代書畫表現比較搶眼,但仍然處在價格回升中。同樣,西泠印社拍賣公司總經理陸鏡清認為用“價格回歸”來形容最近兩三年的古代書畫市場更加合適。2008春拍,設立古代專場的拍賣公司,在作品的選擇上比較理性,注重學術化。從拍賣的高成交額和高成交量上看,古代書畫中的文人書法部分尤其受到市場的偏重,以八大山人書法為例,較前三五年價格已經提升許多。
古代書畫目前處于賣方市場
從經濟投資回報上考慮,如果非要給古代書畫冠上一項殊榮的話,用金融上的“藍籌股”定義再合適不過了,是買方或者賣方市場顯然就有概論了。中國嘉德國際拍賣公司總經理王雁南接受采訪時,她談道,在藝術品市場中,中國古代書畫板塊一直保持持續穩定增長。古書畫收藏對藏家各方面的知識修養要求較高,這無形中為這一市場設置了一定的門檻。藏家收藏的原因更多的是因為喜愛和讀懂作品,而不是投機炒作。尤其流傳有序、保存完好的作品,更是收藏家爭奪的寵兒。由于古代書畫的稀缺性,加之收藏家品位提高,可能在未來較長的時間依舊相對是賣方市場。
王雁南坦言,自去年以來,由于仇英的《赤壁圖》、八大的《瓶菊圖》等古代作品的高價成交,可能給大家造成了古代書畫市場熱火朝天的印象。其實,這個板塊依舊是整個市場中最冷靜成熟的一個板塊。這個市場從來都不缺高價成交,缺的只是精彩的作品。
張忠義也認為,就古代名家書畫獨具的歷史價值、豐富的文化內涵、深厚的筆墨功力、稀缺的存世資源以及很難進行市場炒作與當下國外同時代繪畫作品巨大的價格差價都決定了古代書畫價格的總體趨勢仍有巨大的上升空間。未來中國古代書畫精品將是引領整個書畫市場的標志。
陸鏡清進一步補充,明朝書畫的存世量很多,不論是博物館看到的還是民間看到的機會都很多,升值的潛力也是巨大的。當然,在明清鑒定的基礎上,隨著資料的積累,個人修養的提高,藏家的注意力會慢慢地往宋元書畫上轉移。然而畢竟“僧多粥少”,古代書畫賣方市場的這種狀態短時間內難以改變。
2008秋拍古代書畫市場持續回歸
古代書畫市場經歷了兩年的拍賣縮量及調整后,從2007年下半年,市場逐步回暖。匡時國際拍賣公司總經理董國強先生明確表示,從2007年開始,古代書畫市場呈現出一個明顯的上升趨勢。2007嘉德秋拍,以7900萬元成交的《赤壁賦》,創造了一個中國書畫拍賣的紀錄。藝術品市場往往有一個明顯的現象,就是一個指標性拍品的成功或紀錄的誕生,勢必會帶動整個板塊的提升。《赤壁賦》價格的產生,對于古代書畫市場會有一個更大的刺激作用。所以,2007秋拍古代書畫有了很大的升溫,并且在2008春拍中持續加溫。古代書畫市場的拍賣印證了這一預測。
本刊記者獲悉,大多數拍賣公司2008秋拍的著眼點將放在古代書畫上。長風拍賣的董事長楊休先生透露,今年秋拍長風在北京和香港都將主打中國古代書畫。張忠義先生也贊成這一點,他認為,2008年秋拍,古代書畫在拍賣會上拍總的數量、真偽的比例、買家的熱情等都會直接影響成交結果。關鍵在于幾家品牌拍賣公司是否能夠征集到大家的精品力作,如有曠世精品出現,還可能會再創佳績。在古代書法繪畫中,由于大家對書法的認知逐年提高,目前絕大部分書法作品價格仍低于繪畫,所以書法作品的潛力相對會更大些。而且今年香港春拍,《宋徽宗臨唐懷素圣母帖》創出了1.28億港元的高價,這是中國書畫市場第一件超過億元的拍品,無疑會對書法作品的市場價格起到示范作用。
古代書畫市場走向復興還言之過早
經歷十幾年的發展,古代書畫的價格已經逐漸回歸價值,這一點已達到共識。這是否就等同于古代書畫市場已然進入復興時期,并且一直繁榮?陸鏡清認為,觀察一個市場的前景,不應該局限于10年或者是20年,應該放眼到50年甚至100年。目前的市場發展過快,出現短期的回落與動蕩也是正常的。從1993年開始計算,15年對于一個國家的藝術品拍賣市場來講,太過年輕了。
陸鏡清從三方面來闡述這一結論:第一,古代書畫盡管包含唐、宋、元、明、清,但目前的市場還是體現在明、清這一段,藏家對于宋、元時期作品了解并不夠,價值觀比較模糊。即便是明清書畫,中國的藏家與行家也是從低年代到高年代逐漸加深認識與了解。前清的“四王”“四圣”“六家”的市場價格已經復蘇,但明朝書畫的價格還遠遠不夠,仍需要去引領與充分發掘其真實價值,而這需要很長一段時間。第二,談到中國古代書畫的進一步發展,就不能回避鑒定問題。除了需要對作品的真、偽進行分析,更需要對作品的藝術價值與年代劃分進行鑒定,很多后朝仿前朝的古代書畫的藝術成就也很高,不能簡單地因為是仿品就否定其價值。比如吳湖帆收藏的藝術品曾經集結成冊,里面也有不少宋元仿唐的精品書畫,類似的還有劉海粟、徐悲鴻等人的收藏。第三,也是最值得一提的是,古代書法過去一直未被重視,市場也比較低迷,然而書法作品因其抽象、獨特的藝術魅力,屬于高層次的精神審美,未來價值必然會有較大提升。以去年2007年西泠印社的秋拍為例,明末清初的王鐸書法作品《草書詩卷》拍出1691萬元的高價,2008春拍,北京匡時國際拍賣公司推出的法書專場高成交率,再度印證了書法作品的特殊魅力。
近現代書畫收藏群體,是壯大還是縮小?
書畫市場的發展趨勢與買家群體的規模息息相關。針對這一問題,本刊記者采訪了分別代表北方拍賣市場的中國嘉德和南方拍賣市場的西泠印社。
王雁南說:“從我們的統計數據看,這個收藏群體逐年擴大。從中國嘉德來看,我們這個板塊的買家數量每年遞增20%左右。”
對此,陸鏡清的回答出人意料:如果從2005年到現在開始計算,近現代書畫的藏家群體是在縮小,盲目的投機行為導致了市場的不正常。但如果站在50年、100年的角度來看,這樣的短期變化是正常的市場行為。2005年的客戶群體不太成熟,投機的行為太多,經過這3年的發展與淘汰,沉淀下來的藏家正在朝著成熟轉型,他們對待投入的態度是理性的,文化內涵不斷增加,反思也比較多。根據目前近現代書畫市場的表現判斷,這種轉型還沒有結束,大約還需要過兩三年,理智的投資與收藏行為將越來越多,并推動整個市場逐漸向上發展。觀察近30年內地藝術品市場的發展規律,往往是以10年至15年為周期的,這里的市場不僅僅包括拍賣市場,也包括畫店的交易,比如1989年曾經達到過一個高峰,然后是2005年,相信下一個高峰還會到來。通過每一次的循環與減熱,市場里的風險投機周期指會越來越短,而成熟的投資周期只會越來越長。
陸鏡清同時認為,盡管目前的近現代書畫投資群體在縮小,但呆賬、不付賬的現象少了,除去水分與泡沫,去年與前年還是維持了平衡。這其中,浙江的藏家群體不太穩定,2005年之前投機的比較多,目前很多人都已經退出;而最穩定的藏家來自上海地區,其次是北京的買家。同時,目前近現代書畫藏家的整體素質已經超過2005年的水準。
當代書畫市場如何走出囹圄?
提到當代,我們潛意識地把它規列到當代藝術里,而往往忽略了當代書畫這一板塊。從2007年書畫板塊開始回暖,各大拍賣公司對書畫市場進行了細化,當代書畫作為專場活躍于拍賣場,成交結果也僅是差強人意。那么,當代書畫市場以后將會如何?拍賣公司如何繼續維持這個市場的發展?陸鏡清對此有自己的看法:當代書畫市場的發展模式與近現代書畫是有很大區別的,當代書畫搬的是西方市場模式,作品的價值更多地體現在思維性,包括對當代政治、藝術、宗教的思考,具有鮮明的時代性,表現手法體現了綜合性,價值的體現舞臺更多是在國際,而非局限內地。國外也曾經歷過當代藝術市場的過熱階段,很多價值千萬的作品最后一落千丈,內地當代藝術市場目前的混亂局面并非孤例。當然,這個過程中,那些具有較高藝術價值與巧妙構思的優秀作品也會留下來。作為一個新興的藝術門類,目前的現象也是可以理解的。
眾所周知,中國嘉德是最早并一直堅持推動當代書畫市場的拍賣公司,可謂當代書畫市場的急先鋒。王雁南對其寄予了很大希望。這一板塊一直保持穩健增長,即使在2006年藝術品拍賣市場大幅調整的情況下,這一板塊依然逆市上揚。為使剛起步的當代書畫市場持續發展,2007春拍嘉德曾經特意通過精致的小幅作品幫助市場進行微調,隨后在當年秋季拍賣得以印證——市場繼續穩步上升。而從已經結束的2008年春拍來看,與2007年秋拍相比,成交總額高出400余萬元人民幣,增長24.7%,顯示出市場良好和持續的成長性。
王雁南還認為,長期以來,嘉德一直致力于推動當代國畫家精品與重要作品的市場,努力為這個新興的市場選擇與推薦重要畫家的“典型”作品。這類作品的推出有利于引領市場,這類作品同時也是畫家個人風格的體現,當代美術史也由此建構。
與古代書畫市場的朗朗晴空相比,很多人對今年的當代藝術市場抱有悲觀態度,資深評論人吳鴻表示,今年的當代市場將會呈現許多變數,因為目前影響當代藝術市場的因素已經越來越多,首先是藝術現象,即藝術品自身的因素對當代藝術市場產生影響;第二,經濟原因,藝術品市場發展到今天,其經濟化特征已經越來越明顯,也使它成為影響市場的主要因素。當代藝術品進入藝術市場之后,特別在現階段進入藝術市場范圍,已經越來越脫離于藝術的屬性,已經變成了資本投資、理財的工具,已經超越于藝術行業,與分析金融市場一樣,股票增長的原因不能僅僅從自身的業績進行分析,而要看其他因素的影響。
當代藝術品占據價格排行榜前列
據雅昌網數據顯示,從2007年秋季至2008年春季油畫及當代藝術總市場的情況來看,作品上拍量為18,339件,成交量為13,474件,成交率為73%,成交總額為676461.2956萬元。從油畫和當代藝術在這一年的藝術品拍賣中所占的份額看,成交量占到了總量143,227件作品的9%,而成交金額則占到了263億元總額的26%。對比2007年上半年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的成交總額75.79億元人民幣,中國油畫及當代藝術的成交額為21.9億元,所占到拍賣市場總成交額的29%。雖然在2007年下半年至2008年上半年,由于書畫市場和瓷雜市場的總量在同時擴大,油畫及當代藝術市場占整個市場總量的份額并沒有太大變化,但從絕對數字來講,無論是成交量還是成交金額的規模在這一年中都得到了整體擴張,表明這一投資種類已成為中國藝術品市場的重頭戲。
2008年春季,在藝術品拍賣市場成交價格前100名排行榜中,“油畫及當代藝術”作品占到了其中的30件,而在排行榜的前10名中則占到了5位之多。高價作品仍然以油畫作品為主,曾梵志的作品一躍成為2008年上半年最高價,即香港佳士得推出的《面具系列1996 NO.6》(1996年作)成交價為6707.7075萬元,成為該季藝術品拍賣市場成交價格總排行的第3名,部分業內人士認為,這種高位態勢或許仍將延續到秋拍。
中國香港引領亞洲藝術品市場
近日蘇富比宣告,自2009年起,將合并現時于全球舉行之當代亞洲藝術專場拍賣,以中國香港地區作為中心,推出“當代亞洲藝術專場拍賣”。是項拍賣將于每年4月及10月在中國香港地區舉行。當中囊括出類拔萃的亞洲當代藝術代表作,地區包括中國、日本、韓國及其他東南亞國家。
從油畫和當代藝術的拍賣專場來看,在2008年春季的相關專場中,排名靠前的拍賣專場成交金額均突破億元人民幣。香港佳士得以80581.05萬元位居成交額排行榜的首位,次位為香港蘇富比39901.23萬元的成交金額,排名第三位的是北京保利成交的35157.28萬元,以上3個拍賣公司的成交金額均在3億元以上。可見香港市場是目前中國油畫和當代藝術的交易中心,不僅在成交額排名上占據領先地位,更產生了為數眾多的拍賣高價。而把香港地區作為引領全球藝術風向標的考慮,蘇富比內部已經有所準備。
面對國際拍賣巨頭的調整,很多拍賣公司認為,這透露出兩方面的信號:一方面是兩大巨頭加強在中國香港地區的業務競爭,會促使亞洲市場加速整合,有利于香港地區與亞洲在全球市場中地位的崛起;同時也會對內地拍賣行尤其是對它們的當代藝術拍賣產生擠壓效應,使當代藝術拍賣業務的競爭更殘酷而嚴峻。畢竟,這是第一個收縮的信號。但是不論如何,中國香港地區在今后的時間內必將引領亞洲乃至全球的藝術品拍賣風潮。
2008秋拍 當代藝術充滿變數
縱觀上半年拍賣市場,構成油畫和當代藝術市場的各個板塊在春季均呈現出了不同的漲幅態勢:從創下最新價格紀錄的曾梵志,到一直領先于當代藝術市場的岳敏君、張曉剛,上千萬元的高價已不足為奇。2008春拍岳敏君、張曉剛的作品更呈現出了高價突破態勢,個人作品的最高成交價再一次得到刷新,如岳敏君的《轟轟》(1993年作)在香港佳士得的成交價高達4813.7875萬元,而由香港蘇富比推出的張曉剛《血緣:大家庭三號》,則以4263.075萬元高價成交。對于秋拍的預測,很多拍賣公司及畫廊在懷著期望的同時,也看到了一些變數的存在:首先,是國際社會環境的變化;其次,中國下半年的經濟形勢究竟能否再起波瀾,帶動藝術品市場再進一步。還有就是中國藝術品市場的一些政策、法規的出臺以及完善程度,這三點都將影響著下半年的拍賣市場。因此,當我們懷著對秋拍前景的樂觀態度時,也要同時注意到這些變數所帶來的不確定因素。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