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士得高層信心十足
佳士得歐洲主席裘斯·皮爾克南在一次電話采訪中說,阿布扎比預展的規模“呈現出了一種在下個時期一貫持續的發展和信心”,沒有其他方法能夠從中東獲得價值3.5億美元的藝術。
在10月17日-19日倫敦佳士得、蘇富比和菲利普斯舉辦的當代藝術拍賣中,成交額為5900萬英鎊(約9100萬美元),而拍前的最低預估額則達10620萬英鎊,僅為估價的一半。皮爾克南說:“市場確實出現了調整,但在上一次波動20世紀90年代早期,我們并不擁有今天如此龐大的購買群體。”那時的市場主要被日本操控,但并沒有其他國家的市場相跟隨,而如今的藝術市場則是一個全球性的藝術市場。
當今藝術市場具有特殊性
在1991年,佳士得拍賣公司全球的總成交額為10.3億美元,比1990年的19.6億美元下跌明顯,而蘇富比則拍出成交金額11億美元,比上一年下跌了55個百分點。
1990年末,蘇富比拍賣公司的股票價格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下跌了74%,預示了1991年市場的整體下跌。而在今年截止到目前為止,蘇富比的股價已經下跌了78%。
毫無疑問,目前的藝術市場不會比上世紀90年代初的動蕩更為劇烈,我們已經看到,金融市場的動蕩和低迷只會在某種程度上影響藝術市場,而不會造成完全的沖擊。當雷曼兄弟公司申請其世界最大規模的破產時,蘇富比在其推出的達米安·赫斯特的作品拍賣會卻成交了11150萬英鎊。據此皮爾克南說,“我相信全球性的藝術市場已經提供了某種保護,在20世紀70年代、80年代甚至90年代,收藏藝術品只是富人的消遣,而不再是一種生意。”
意在吸引新興國家買家
在包括安迪·沃霍爾、村上隆和理查德·普里斯在內的藝術家們,其作品價格在當代藝術市場近5年的價格變化中增長了4倍之多。而據本月法國出版的一份藝術市場報告中指出,在2005-2007年,世界范圍的當代藝術拍賣成交額增長了三倍之多。
從佳士得的拍賣中可以看到,中東買家的市場份額在4年內上升了400%,俄羅斯買家和中東買家在佳士得公司的拍賣中也呈現出了相仿的上升比例。佳士得在香港和莫斯科舉辦同樣的預展和拍賣,也是為了吸引那些最低程度受到全球信用危機影響的買家。
10月30日,佳士得在迪拜舉辦的國際現代和當代藝術拍賣,是今秋的第五場拍賣會,也是受到金融危機沖擊以來在中東地區舉辦的首場拍賣會。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