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紐約的金融機構紛紛游走在崩潰邊緣時,藝術市場讓人們看到希望。蘇富比和佳士得的拍賣成績令人驚嘆地繼續刷新著記錄,切爾西藝術區的活動也一如既往的繁榮。六月,當莫奈的大作《睡蓮》在倫敦佳士得以8000萬美元的價格被拍出,比預估的3600美元到4700美元高出很多,而就在一個月前,莫奈的另一幅作品才在紐約佳士得創下4100萬美元的拍賣記錄,兩岸的回應都是熱烈的,隨之松了一口氣。拍賣會上傳出的訊息很明朗:全世界熱衷藝術的富翁們仍愿意斥巨資購買藝術精品。而當藝術品以不斷走低的美元來定價時,對外國人來說,購買它們就更加便宜,這對大多數紐約的拍賣行來說是件好事。當你有機會擁有一件在十年或更短的時間內就可能價值翻番的藝術品時,又為何還要去投資行情糟糕的地產?
夏季的購物熱潮似乎延續到了秋季。上月,在紐約證交市場有史以來最為黑暗的一天里,一個空頭市場似乎就要撼動全球的金融框架基礎,倫敦蘇富比卻正在拍賣達明·赫斯特的概念藝術作品,并創下總成交額的記錄。包括裝滿動物尸體和甲醛的玻璃、鋼鐵和金櫥柜作品帶來了兩億美元的成交額,比最高估價高出了2400萬美元。單位藝術家拍賣的上一個最高記錄創立于1993年,成交額為2000萬美元。
金融和藝術市場的命運從未這樣倒錯過。如果要隨便為這一現象找個答案,可以說正是金融市場的萎靡造就了藝術市場的興盛,位于紐約生機勃勃的切爾西藝術區心臟地帶的DJT美術館的老板多米尼克·泰格里阿拉特拉如是說。他認為藝術市場為投資者們提供了一個相對安全的避風港,對某一類藝術品進行投資,這是過山車似的全球金融市場無法企及的。
“以前,我們能夠憑借獨到的藝術鑒賞力和豐富的藝術史及藝術家知識,講述每一件作品背后的神奇故事。”泰格里阿拉特拉說,“但現在卻只剩下:‘這件作品多少錢?’、‘我何時能賣出它?’以及‘我能賺多少錢?’,這聽起來就像在談論一支股票或一處房產,但事實上,這是一件珍貴高雅的藝術品,人們會飛去一個個國家的博物館或美術館欣賞它。在當今不景氣的經濟局勢之下,購買藝術品亦是一種投資,但同時,你投資的是一件藝術史中的珍品,你和你的家人能夠世世代代欣賞它的美,所以它看起來是一種穩固的投資。你可以出售你所持有的股票、房產,但你可以珍藏你的藝術品。攥著‘珍藏’幾百年的股票你可賺不到什么。”
泰格里阿拉特拉說,如今,對于藝術界的精英人群來說,把購買藝術品作為一種投資,相比投資金融市場有著十分明顯的優勢。“如果三年前你投資了10萬美元在雷曼兄弟、福特、通用汽車、Fannie Mae 或是Freddie Mac,現在或許只剩下1.2萬美元。如果三年前你花100萬美元在佛羅里達、加州或是亞利桑那買了一套房子,那么現在它可能只值50萬了。但如果三年前你花10萬美元買了沃荷爾、威賽爾曼、昆斯或者畢加索、夏加爾、米羅的作品,也許今天它會值20萬。此外,你能將它搬回家欣賞,從中有所領悟,從來訪的朋友中得到贊美,并能更多地吸引人們對藝術的關注,這是驅使我們的客戶投資藝術品的原因。他們中的很多人并非來自美國,我們的價格在他們看來真是便宜到了極點。”
華爾街資金流向藝術品
華爾街資金流向藝術品
華爾街資金流向藝術品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