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上海電子藝術節的開幕重頭戲——“河流體”全景戶外音樂秀,嘗試運用科技、河道、水上燈光和周邊建筑等背景,將音樂視覺化,達到視聽合一。日本藝術家的作品《雪花》,利用GPS全球定位系統與無線網絡技術,可以讓現場觀眾手持的每個iPhone手機都閃爍發光并發出聲響,從而讓觀眾參與到音樂演出之中。《淑女的手套》中,法國女藝術家戴上了布滿傳感器的“淑女手套”,當手部動作方向和幅度發生變化,就能實時控制聲音和投影在屏幕上的畫面,既有表演,又探討了人與機器沖突、控制和妥協的主題。而來自中國美院的作品《2510》,則是由5個人在現場進行網絡QQ聊天,觸發鍵盤演奏對應的拼音聲符,形成“對話”音樂,同時屏幕上也放映出對話的全過程和內容……
“藝術還可以這樣的方式來表現,太神奇了。”這些并不多見的電子藝術品,為現場的上海市民提供了新的藝術體驗。
“運用手機、電腦、傳感器等現代科技產品捕捉到的數字化信息,可以轉化成聲音,也可以轉化成畫面,再配合上演員的戲劇化表演,以及現場建筑、燈光等效果,就誕生了可以觀看的音樂。”“河流體”展演由中國美院負責策展,作為策展人之一的范厲告訴記者,電子藝術早已突破了傳統思維中單一視覺裝置、聲音藝術、電子音樂等等作為藝術品的封閉框界:一切數字化信息皆可相互轉換。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