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會在家中擺放這樣的藝術品嗎?您覺得這是藝術么?它會給您帶來美感么?”
盯著一個眼神空洞、神情痛苦的裸體兒童雕塑,戴蒂耶突然在記者面前提高了嗓音。此前,記者想將一份刊登中國現當代藝術的報紙送給這位溫和的法國東方古董商人—克里斯蒂安·戴蒂耶(Christian Deydier)。戴蒂耶,58歲,法國國家古董聯合會主席,在歐洲古董界以收集中國青銅器聞名。記者沒有料想到,這名東方藝術愛好者對中國現當代藝術有強烈的排斥感。采訪只能從這個難堪的開頭繼續進行下去,回答記者第一個問題之前,他把報紙折疊起來,還給了記者。
9月中下旬,巴黎市中心,香榭麗舍地鐵站旁的地標性建筑大皇宮內舉辦了第24屆巴黎古董雙年展。
克里斯汀·戴蒂耶是這場展覽的總負責人。展覽門票賣出20歐元的高價,這比8.5歐元的盧浮宮門票和11歐元的艾菲爾鐵塔的門票要足足高出許多。門票高昂的重要原因在于,雙年展是世界頂級的古董展,在這里你不僅能找到中國商周時期的青銅器、古埃及雕塑、羅馬文物,還隨處可以欣賞莫奈、畢加索、高更、達利等藝術大師的作品,以及包括2008年限量版的卡地亞珠寶。此外,展會面向的客人其實是富人階層、古董玩家。 95家來自10多個國家的頂級古董商為這次奢華之旅提供了8000多件珍品的清單,其中包括了家具、油畫、古玩和珠寶。在開幕式的邀請函上,印刷著法國總統薩科奇的簽名,上面客氣地寫道,法國總統薩科奇誠摯地邀請您參加第24屆巴黎古董雙年展。
開幕式當晚,克里斯汀·戴蒂耶主持了晚宴。在大皇宮的玻璃穹廬下,擺放了137桌酒席,請來了10位知名法國大廚,每桌10位客人;意大利明星莫妮卡·貝魯齊來了,卡地亞珠寶全球總裁博爾納·佛納斯(BernardFornas)來了,法國明星安娜·莫格拉莉絲來了,紐約名建筑師彼得·馬瑞諾(Peter Marino)來了;今年在北京創建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的尤倫斯伯爵,也來到了現場。當晚,法國前總統希拉克夫人代表巴黎醫院協會,從宴會中籌得善款50萬歐元。
在4100平方米的大皇宮展場內,到處綠意盎然,每個展位都設計成小公寓樓房,皇宮的四個角落布置成法式風情的玫瑰園、菜園、地中海花園,展位最深處還安放了巧克力、咖啡、茶和水果四個休閑美食主題庭院。展會期間,穿巡其間的,多為衣著考究的歐洲老貴族、富人或者光怪陸離的名人、政要,其中包括意大利總理貝盧斯科尼、美國設計大師卡爾文·克萊恩(Calvin Klein)、歌星萊諾·李奇(Lionel Richie)、滾石樂隊主唱米克·賈格爾(Mick Jagger)等。一名參觀者向記者打趣,“難怪這地方要設這么多咖啡廳和免費座位,都是為這些嬌貴的人安排的。”戴蒂耶更為高調地聲稱,“我們這屆的主題是‘奢華’,我認為法國的生活方式的本質就是‘奢華’”。
記者獲悉,10天展會期間,每家古董商的展位費為60萬歐元,即每天展位費用近60萬人民幣。戴蒂耶告訴記者:“我們的古董展是世界上最花錢的,大約3500萬歐元(約3.5億人民幣)的投資要花在保險、廣告和展覽目錄上。但很難說投資回報是多少,因為和拍賣行不同的是,這里的成交價是保密的。”
展會第三天,巴黎古董商AntoineLaurentin畫廊里的立體派畫家YoulaChapoval的作品被搶購,以至于用于標示“已出售”的紅點不夠用了。此外,布魯塞爾古董商Gisèle Cro s以100萬歐元的價格將一只中國西漢時期、鑲銀的青銅猴子賣給了美國藏家。展會最后一天,記者再次到達現場時,很多展位全部重新換上展品,許多珍品已不見。
就在這場歐洲最奢華的富人秀結束不到10天內,華爾街金融危機迅速震蕩全世界,作為富人秀的核心人物,戴蒂耶或許是幸運的,他告訴記者總體銷售情況非常好,是兩年前古董展的三倍,但他拒絕透露具體數值。如果晚開10天,沒有人知道這場投資3.5億人民幣的展會有怎樣的結局。
“薩科奇辦公室有兩件中國藏品”
像大多數低調的名人一樣,法國前總統希拉克選擇開幕晚宴后來大皇宮觀看雙年展。展會10天,這位76歲高齡的藝術狂熱愛好者前后來觀看過4次。
“希拉克先生對中國考古文物很有研究,他在這方面的了解程度和我差不多。”戴蒂耶向記者解釋,“幾十年前,我通過著名非洲藝術商人雅克·蓋爾沙什(Jacques Kerchache)先生結識了希拉克,相同的興趣使我們仿佛認識很久了一樣。”
出生富豪家庭的希拉克是一個高級藝術鑒賞家和藏家,他主要的收藏興趣在于中國古代藝術和非洲藝術。“從十七八歲學生時代起,希拉克就對中國瓷器很感興趣,他對中國文物相當有研究,對黃色金剛石也有很深的見解。”
戴蒂耶曾多次陪同希拉克以及夫人到中國看文物,每次到中國看文物,這位藝術迷一定是流連忘返。他告訴記者,一次訪華,天已很晚,一位中國博物館專家只得跑到總統下榻的賓館向希拉克介紹文物。“中國高層曾兩度給他提供過最新文物發現的消息。除了政治活動,他還有自己的秘密花園,他與中國政府也一直有著聯絡,他在這方面真的知道得很多。”
作為法國前任總統和現任總統的藝術顧問,戴蒂耶對兩位總統有著深淺不一的交情和了解。“希拉克需要的是一些更為細致的建議,而薩科奇總統開始了解中國文化才一年多時間,他需要更多的基本介紹。”
去年11月25日,走馬上任不久的法國總統薩科齊訪華的第一站到了西安。這一站,非常具有法國特色,西安是前任希拉克必經之地。而戴蒂耶是薩科齊西安之行的幕后促成者之一。
“我陪同薩科齊總統一同前往中國,是我為其集中安排了在西安的行程。有意思的是,我還碰到了一個15年前的老朋友,當時我去參觀那個陵墓時他就已經在那兒了。薩科齊總統說他以后每年都會拜訪中國一次,每次都會花幾小時參觀歷史景點來更好地了解中國文化。”
在西安,薩科齊總統和戴蒂耶前往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漢陽陵博物館參觀。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向薩科齊贈送了銅車馬復制品,漢陽陵博物館贈送的是漢代陶俑復制品。
戴蒂耶透露,如今法國總統府辦公室的壁爐上,有兩件最有裝飾性、代表性的中國藏品,一個是唐代侍女的雕像,還有一個唐三彩馬。
對中國藝術談不上精通的薩科齊總統,戴蒂耶的建議是讓總統先生多看很多這方面的書,去博物館,欣賞很多的藏品。“薩科齊對所有的一切都感興趣,但這不是一回事,當然我給他提供幫助,但這些希拉克早已掌握,他知道自己喜歡什么,不喜歡什么。我建議總統先生每到一個地方,都了解一下當地的文化,中國啊,印度啊,這對政治交流也是有好處的。薩科齊想告訴世人,他對文化感興趣,我想這能讓他更好地了解別國,有利于法國與其他國家的交流。確實,我們不能僅限于商業交流,還需要有文化交流來更好地認識當地人。”關于這次希拉克和薩科齊是否購置藝術藏品,戴蒂耶拒絕透露。
“青銅器才是權力的象征”
大皇宮進門右側的第一個引人注目的展位,留給了戴蒂耶本人的畫廊。古董商人才是戴蒂耶最重要的身份,如今,他在巴黎開了兩家畫廊,畫廊最突出的特征是中國青銅器、唐三彩。記者注意到,在95家展商中間,集中做中國古董生意的歐洲商人,不超過8家。而專注青銅器的,僅有兩家,克里斯蒂安·戴蒂耶畫廊是其一。
在展廳里,有一件價值700萬歐元的花瓶,高49厘米,為公元前5世紀末的文物。這只花瓶是本屆雙年展的明星—青銅花瓶上鑲嵌著幾何銀紋,是件很少見的中國古董。戴蒂耶說,據他所知世界上只有5個和它相似的花瓶,這個花瓶是戰國時期南方某君主所有,原本是用來釀酒的,20世紀初落入巴黎某收藏家手中。“古董愛好者們都喜歡來路清楚、沒有非法出口的寶貝,而且最近還有不少中國內地的有錢人關心這些早年流失的中國寶貝的去處,”戴蒂耶說,“公元前5世紀末、4世紀初時,這只花瓶的價值相當于一件漆器的5倍、一個普通青銅花瓶的15倍。”
戴蒂耶本人最喜歡的收藏品則是一個唐代青銅鏡,他把這個鏡子放在開門可見的位置,青銅鏡上鑲嵌了珍珠,并帶有凹凸的螺旋式裝飾。還有一件是公元前13世紀的藏品,當時正處商朝鼎盛期。“我喜歡這一藏品還因為它來自于中國收藏家,他們早前居住在上海,后來去了臺灣。我在臺灣學習的時候認識了他。三四十年后,他的孩子找到了我,想要出售他們父親的一件藏品。對我來說,這件藏品真的相當的珍貴。”
戴蒂耶熱衷青銅器與他的家族有很深的根源。戴蒂耶出生于老撾萬象,父親亨利·戴蒂耶專長梵文與佛像藝術,曾先后派駐越南等地,在萬象博物館、河內博物館擔任藝術品保存與研究工作;母親家族則與阿拉伯文化關系較為密切。他的祖父與伯叔在法國經營一家以出版東方文化相關學術著作與工具書奠定聲譽的出版社;祖父特別喜歡中國文化,成為對他影響最大的人,“長大后,我選擇了最適合我思維方式的國家作為研究對象。”這就是中國。
上大學后,戴蒂耶從數學系轉到了巴黎第七大學中文系,后來又去了臺灣大學進修,為期兩年,跟隨中央研究院Lefebvre神父研習甲骨文。自此,他的人生軌跡就與中國古代藝術有了牽連。經過幾十年奮斗,他成為歐洲頂級的東方古董商人,此后他開始游說世界頂極奢侈品集團LVMH的老板捐贈中國古董給巴黎吉美亞洲藝術博物館,幫助博物館找贊助。1993年,他組織了20多位法國東方文物愛好者在巴黎成立了“陜西省博物館之友”協會,主要是募款贊助支持在陜西省進行的考古挖掘活動;其間,他曾贊助當地博物館挖掘唐太宗三女新成公主的陵園,并成為首個進陵園參觀的外國人。
在接受采訪時,戴蒂耶已經不能用中文同記者交流了,他告訴記者,“年輕時,我曾將在吉美亞洲藝術博物館里一堆散亂的龜殼重組,并將其甲骨文內容翻譯了出來。但這已經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現在我已經沒這種本事了。”這次展會上,戴蒂耶賣出了一些唐三彩的仕女陶器,他告訴記者在這些購買者中從沒有亞洲客戶。
當記者問及這位古董商人,為什么會從早年的甲骨文轉向青銅器,他給出一個有力的回答,“因為這在中國是權力的象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