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慕孫先生集科學之美和藝術之美于一體,將數學、力學的原理,與現代藝術巧妙地結合起來,創(chuàng)造了幾何動藝。
郭慕孫先生是中國科學院院士,是在國際上享有很高聲譽的化工專家。然而初識他的人可能不會想到,這樣一位質樸方正、具有學者風度的長者,卻有一個非常獨特的業(yè)余愛好。他制作的“幾何動藝”,既是美妙絕倫的藝術作品,也是精巧的科技作品。凡是有幸觀賞的人,無不嘆服。
幾塊無用的紙板、廢棄的鋁片,甚至自行車上用的輻條、牙醫(yī)用的金屬線,一經郭先生“點化”,就成了一件件巧奪天工之作。它們或置于臺上,或懸于屋頂,或掛于壁上,稍有空氣的擾動,如微風穿堂、笑語盈室甚至有人飄然而過,它們都會運動變化,或回旋升降、或撲簌顫動,有如鷗鷺驚起的羽翼、仙女凌波的裙裾、獵獵委蛇的笙旗、裊裊升騰的云霓。有的還能偶爾發(fā)出一兩聲仙樂余韻般的清音,真有蕩俗滌慮的神氣。它們變幻莫測、美不勝收、引人遐想,使觀者贊嘆、驚異。
在我看來,郭先生不僅是一位碩果累累的科學家,也是一位藝術家。因為科學和藝術本就有不解之緣。美中有科學,科學中也蘊含著美。
德國物理學家玻恩稱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公式E=mc2“是一件偉大的藝術品,因為它是哲學領悟、物理直覺和數學技巧的最完美的結合”。
愛因斯坦本人也說:“我坦白地承認,我被自然界向我們展示的數學體系的簡潔性和優(yōu)美強烈地吸引住了。”
同樣,音樂是美的,我們的祖先從中發(fā)現了三分損益法,明代的朱伯勤更發(fā)現了十二平均律,這是對世界音樂的一大貢獻。正是這些抽象的定律賦予音樂以魅力。畫家和雕塑家都推崇人體的美,可是人們發(fā)現美的人體是合一定比例的。達·芬奇和費雪等人對此都提過不同的人體比例圖。
楊振寧博士在寫作《基本粒子發(fā)現簡史》時,特意引用了畫家埃舍爾的畫——《騎士》。因為在這幅畫中,畫家用優(yōu)美的圖形表現了對稱的原理。
李政道博士曾多次為著名畫家李可染、華君武、黃胄、常沙娜等人講述物理學的邊沿科學,并請他們以此為題作畫。于是這些慣以山水、人物、翎毛、花卉為主題進行創(chuàng)作的藝術大師,為科學之美所激勵,紛紛創(chuàng)作了以新星爆發(fā)為主題的《神奇的光》、以超導為主題的《雙結生翅成超導》、以表面物理為主題的《三維朱雀》……
一些現代藝術家,更是把大到星系的組成、小到脫氧核糖核酸的結構繪成圖案,制成雕塑,譜成樂曲……凡此種種,不勝枚舉。這些都說明,科學之美和藝術之美是相通的。
郭慕孫先生正是集二美于一體,將數學、力學的原理,與現代藝術巧妙地結合起來,創(chuàng)造了幾何動藝。
幾何動藝可以歸于現代派雕塑。傳統(tǒng)雕塑是三維藝術,相比之下,幾何動藝可以運動、變化,因此在不同的時間內,它有不同的構形,比傳統(tǒng)雕塑多了一個時間維,可以說是“四維藝術”。一些現代雕塑家,如美國的考爾德,也創(chuàng)作了能在流動的空氣中做看似無規(guī)律運動的作品,稱為“活動雕塑”。在國外,有的建筑物,如紐約艾爾維德機場國際候機大廳、委內瑞拉加拉加斯大學音樂廳、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大樓、曼哈頓銀行等,就用他的這種現代派雕塑給世人某種昭示。這些作品得到過很高的評價。法國存在主義哲學家薩特曾說它們“有深刻的哲學意味”。
與考爾德等人的作品不同,郭慕孫先生的作品都置于室內,以其輕、小、靈、雅而獨具一格,而且除了利用室內空氣的自然流動,不用其他動力。
從力學的角度來看,室內氣流微弱,因此,它們要做得格外靈巧,否則就不能運動。在運動的時候,它們既要變化,又要保持一定的構形,在變中有不變,在不變中有變,并且要表現一定的韻律,給人以美感。這就要處理好各組件的平衡及相互位置的關系。這是必須通過公式推導和數學計算才能解決的。因此,只有具備一定的力學和數學修養(yǎng),才能制作這樣的作品。
從雕塑的角度來看,郭先生的作品都取自幾何圖形,如圓、方、三角形等,它們是抽象的,不是對現實的模仿,不是人體、動物等形體的再現,而是以它們的構形、變化和在運動中不斷形成新的關系、產生新的對比,使人產生聯(lián)想,給人以美感,因而體現了現代雕塑的觀念,即:雕塑是空間,而不是體量。
有許多人認為科學家和藝術家是完全不同的人,科學家依靠理性的推理和求證,而藝術家則要靠想像。其實,科學家也要有豐富的想像。德國數學家魏爾斯特拉斯說過:“如果一個數學家不具有某種詩人的氣質,他就永遠休想成為一個大數學家。”
就創(chuàng)造性思維來說,它對于有成就的科學家和有造詣的藝術家是同樣重要的。因此,科學家和藝術家不是完全不同的人,就其本質來說,是相同的。以郭先生的幾何動藝來說,這需要相當的力學和數學的修養(yǎng),也需要一雙靈巧的手,但是更需要豐富的想像力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如同一位雕塑家所說:“對現代雕塑家來說,想像的意義比傳統(tǒng)的技巧的作用要大得多。”
郭先生用其寶貴的時間,把自己制作幾何動藝的方法總結出來,這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對于自然科學工作者來說,它提供了一種啟示,就是如何把科學中的美揭示出來、表現出來,使人們感受到科學的魅力,從而召喚更多的人走進科學的圣殿。同時,它也提示藝術家如何從科學中尋覓新的題材、創(chuàng)造新的形式、開掘新的內容,從而使藝術殿堂中的瑰寶更加琳瑯滿目、豐富多彩。
郭先生的這部著作提供給青少年一種新的、有益的休閑項目。他把科學和藝術、豐富的想像力和精確的動手能力結合在一起,而這正是跨世紀一代所必須具有的能力,因而也是對青少年進行素質教育的一個好項目。制作幾何動藝對中老年人也是一種怡神養(yǎng)性、增智健身的好項目。看看這本書,動動腦筋,發(fā)揮想像力,構思一個個巧妙的幾何動藝,再通過精密的計算和精確的加工把它制作出來,然后,獨坐室中,看著它那富有神韻的奇妙變化,此一番樂趣,就絕非是言語和筆墨所能描繪出來的了。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