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剔透的跑車內部躺臥著發光的恐龍骨骸;而一輛改裝農用手扶拖拉機上,居然備有紅酒吧臺,卡拉OK等奢侈設備。映襯著背景中呼嘯而過的F1 賽車,這些靜止的“車”卻極大地吸引了來賓的好奇關注。這就是上海OV畫廊于十月十七至十九日F1中國大獎賽期間在上海國際賽車場主看臺會所展出中國當代藝術家李暉,史金淞的大型裝置作品。這無疑是繼上海國際藝博會后,中國當代藝術作品在上海國際公眾場合的又一次露面。
體育和藝術歷來是一種超越語言的國際交流方式。F1 中國大獎賽自2004年開賽以來,一直都是國際矚目的重大體育盛事,上海在國際知名度方面的收獲自不必言。而在藝術上,上海藝博會和雙年展在國際影響力和商業表現上的逐年提升,更是成為中國當代人文藝術精神通向國際舞臺的最好出口。體育和藝術之間的跨界合作向來是讓人喜聞樂見的,本屆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的全球風靡就是一個巔峰表現。而OV畫廊與上賽場的這次藝術展合作,雖礙于場地限制規模不大,但從賽事和展品級別來說,也算是一次頂級演繹了。
李暉的作品“琥珀”,蘊藏在車子內部發光的恐龍骨骸好像是把它曾經有過的力量都賦予了現代的終極跑車,既讓人感受到它依舊存在的精神,也讓人感嘆人世間滄海桑田的巨變。史金淞這次展出的哈克龍一號,是一輛包攬所有農活和聚集奢華生活設備的農用手扶拖拉機。并備有紅酒吧臺,卡拉OK等標志現代生活的各種功能。把一臺農用拖拉機的單純功能復雜化之后,令人看到了一種荒誕,這種荒誕其實也是我們中國文化的一些真實寫照。中國當代藝術一如既往的有其開放性,不確定性,象極了我們這個以經濟開放為主的歷史時期。這個從到處都是規則,到沒有規則,到尋找規則,再到打破規則的時代,又何等相似于中國當代藝術發展之路。
一邊是F1 急速賽車飛馳轟鳴,時速300公里,彎道4倍重力加速度;一邊是你正嘗試平復五感,靜待展臺上“零速度”的“車”挑起你思潮涌動何止十萬八千里。如果說速度是一種標準,那么這種標準在這里失效。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