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大拍賣公司即將開始的秋拍備受業界關注。在經濟寒流襲擊全球的情況下,藝術收藏市場也不時傳來陣陣寒意。由于香港蘇富比秋拍的遇冷,今年的秋拍成為了業內人士判斷大陸藝術收藏品市場走勢的標桿,是否將成為國內藝術收藏品市場多年繁榮之后的轉折點。
近十年藝術收藏品呈高速增長趨勢,每年的春、秋拍都締造了眾多的價格和交易量的市場傳奇,這一傳奇在經濟景氣指數下滑的今年能否持續?業界觀點不一,香港蘇富比秋拍的遇冷,今年秋拍充滿了眾多不確定性因素。
轉折點來臨?
2008年亞洲大拍賣行秋季拍賣會號角由香港蘇富比吹響,10月4日晚上到5日上午舉行的亞洲現當代藝術專場拍賣,成交率為59.6%,20世紀中國藝術專場中,成交率則跌至35.4%。不過這一頹勢在中國當代藝術專場中有所逆轉,成交率達80.1%,其中新銳作品成為了成交的支撐點。
對于今年的秋拍,此前不少業內人士持謹慎的態度。中國收藏家協會書報刊收藏委員會副秘書長秦杰,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國內秋拍也會受到全球金融風暴的影響,“估計今年的秋拍比秋風還要涼”。新浪財經頻道曾對今年的秋拍進行了一次網絡調查,問卷調查顯示,認為行情平淡的占據41.22%、認為行情低迷的占31.08%,只有15.54%的人認為今年秋拍會延續往年的火爆。調查還對影響今年秋拍的因素進行細分,52.03%的人認為今年秋拍遇冷為國際經濟環境所致、股市下跌引起的占到45.27%、樓市低迷占25.68%。
中國內地的秋拍真的遭遇寒冬嗎?持人樂觀態度者并不這么認為。10月8日在上海舉行的主題為“收藏——感知文明,怡養情致”的“上海2008華人收藏家大會” 超過七百位海內外收藏界人參與。在全球陷入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大家仍然對今年秋拍寄語厚望。被稱為“江南第一拍”的西泠拍賣有限公司總經理陸鏡清接受了記者的專訪充滿信心。他認為,藝術品屬于精神領域,股票、房產屬于物質領域,它們有本質區別,藝術品市場是永恒的。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一年總額才200個億,連上海股市最低迷時一天的成交量都不到,這么小的市場,如果再受不了金融危機的沖擊,只能說明這個市場還不成熟。
嘉德在線CEO陸昂女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的秋拍的整體形勢受到經濟環境的影響可能會比往年有所下滑,并且規避風險、注重潛質將成為投資藏家購買藝術品的一種趨勢,以青年藝術家為代表的當代藝術品將受到關注。目前從香港蘇富比的秋拍情況來看,也印證了陸昂這一觀點,蘇富比十月初的拍賣中,當代藝術品成交率達80.1%,遠高于其它品類的藏品。
陸昂帶領下的嘉德在線近年來不斷推出青年藝術家和高校優秀學生作品,投資低,漲幅迅速,給投資者帶來巨大的回報。作為國內最大的藝術品交易平臺,嘉德在線目前正與全國知名的美院進行合作,不斷發揮電子商務快速效、不受地域限制等特點,將大量優秀的青年教師、畢業生、在校生的作品進行在線拍賣,其拍賣專場也成為了收藏市場新生代元素代重要誕生地,嘉德在線目前與學術機構合作,進一步提升所拍賣藝術品的價值,致力于成為當代最年輕、最新銳美術思想的策源地,通過這一平臺能夠讓市場了解到最新的理論構建和美術實踐方向。
風險規避 新銳受寵
與香港蘇富比的秋拍當代青年藝術家作品受歡迎形成呼應,國內拍賣公司在今年秋拍中也看中新銳畫家,北京保利董事趙旭在談到秋拍時表示,將“精簡拍品,立足經典,拓展新銳”, 該公司還成立國際及新銳部。行業分析人士認為新銳畫家作品受歡迎主要在于它能夠規避投資風險并帶來巨大的回報。
首先,經過幾年,大家作品頂板已現,作品價格昂貴,投資收藏需要大量的資金,投資風險極大,不少藏家當心購買名家作品會重蹈日本上世紀80年代收藏覆轍。日本上世紀80年代經濟蓬勃發展,一度出現藝術品購買的熱潮,但是不少藏家這一階段高價購買的大家作品此后再也難以高價賣出。
其次,青年藝術家作品投資低,風險低,并且青年藝術家作為未來當代藝術品市場的主導,其作品往往在兩三年之后成暴漲的趨勢,給投資者帶來巨大的回報。曾經在嘉德在線拍賣的青年藝術韋嘉、徐華翎、陳承衛等就是很好的例子。
嘉德在線2005年12月推出的“70”后代表性藝術家韋嘉的作品基本在五萬左右,到了今年嘉德春拍其作品《花沐男》成交額達59.36萬元,其版畫作品《不許動》也由8000元漲為47000元。另一“70”后代表藝術家李繼開《世界因你而存在》以44000元成交,時隔年余,此件作品在2007年4月7日香港蘇富比春拍中創下了285120元的成交高價。章劍作品《天安門的冬天》2005年12月在嘉德在線拍賣時底價僅為22萬元,今年5月香港佳士得春拍中成交價已飆升至91.4萬元。
正是這種低投資,高回報的助推,以青年藝術家為代表的當代藝術品,或許將成為今年經濟環境惡化下秋拍成交量的助推器。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