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畫和國畫的共同詮釋——別樣的風光(圖)
油畫和國畫的共同詮釋——別樣的風光(圖)
油畫和國畫的共同詮釋——別樣的風光(圖)
時間:2008-10-21 15:30:17 來源:新民晚報
資訊
>油畫和國畫的共同詮釋——別樣的風光(圖)

季節的末
畫布上唱起“四季歌” 韓國畫家李青先生的作品,是由激情和已知的顏色來追求造型似的語言組成的,他用其美的意識在思考,并用感情了解美的精髓和藝術的真諦。我們可以認定他想傳遞的美的精髓便是通過在他的精神世界里空間、色、線、形的四重奏表達出來的。他作品的中心始終圍繞著自然,但經過自己內心的過濾,創造出的另一種自然把自己想表現的藝術世界升華,因此他得到了我們所謂的“同感”。深沉的畫面效果,穩重而復雜的色彩處理,以及在把線擴大成面的過程中創造出新的意象的技巧,得到我們的共鳴。 雖然他把繁復的形式限制解脫掉,但他的作品一直都保持著穩定的統一感,并且能夠讓我們感受到旺盛的生命力,這就是他和他的作品與其他畫家和作品的區別。不是模仿自然,而是通過自然的理想化或者造型的表象化來表達畫家畫面中含有的多重思想性,并且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還含有一種宗教性的審美感。 他的作品中隱含的性格,給人帶來的感動效果遠比視覺刺激來得大得多。(上海大劇院畫廊正在展出) 老顧 山水畫是我心中的山水 邵琦君:這是一個簡單的問題,但也是一個最難的問題:什么是山水畫? 江宏:山水畫和風景畫的區別在文化含量上。隱跡山林的高人,不是因為迷戀風景;吟詠山川的詩人,描述風景所帶來的情致,才是百讀不厭的絕唱,為隱逸文化造就直觀效果的山水畫,是中國藝術的一種獨特形式。一段“臥游”的奇想,一個“暢想”的要求,為山水畫安了身、立了命,亮出了亮起點的宣言。它糅合了山水形象和畫家的自由發揮。 實際上山水畫不是畫山水的畫。這是因為山水的內涵決定的。應該說先有山水哲學——這一點還將有人論及,后有山水詩。 山水文學以山水詩為代表,山水詩寫得最好的,恰恰是山水畫的老祖宗。 山水畫的魅力在詩。有詩就有靈魂。這只是山水畫的“理趣”時期;“元四家”個個不同,是因為人的不同。倪云林謹小慎微,小筆頭畫得如此大氣,這是曠古未有的。倪云林有潔癖,所以筆墨技法整潔、畫也整潔。筆墨符合人,畫就高了,書也高了。 邵琦君:再刨根究底地問一句:山水畫是什么? 江宏:我的理解:山水畫是我心中的山水。 山水難分古今,山水畫卻古今有別,山水畫古今的不同,是因為看山看水者的情懷、心態的不同。這從山水畫的歷史來看,不同歷史階段是有差異的。宋人認為我畫的是真山真水,是嵩山、華山;明清兩代人認為我畫的是董源、李成、李公望;現在,有實景名稱的可以對照,我們對傳統了如指掌,所以,應該說我畫的山水是我心中的山水。但是,如果心中沒有董源、李成,沒有“元四家”,沒有董其昌,心中的山水是不會高的。就和寫詩的人一樣,不知李杜、蘇黃,何以為詩? 邵琦君:山水畫論中非常強調“山林氣象”、“山林氣息”,這些概念很具體,也很抽象,但是對山水畫來說又極為重要。你是如何理解的? 江宏:是的,看不見,在哪里?氣韻也看不見,在哪里?正因為看不見、摸不到,它才可能是山水畫的精粹。想要的,一定會千方百計去尋求。等到看見了,摸到了,模糊的變得清晰了,飄忽不定的變得固定了,那它就永遠駐留在你心里了。 (江宏,現任上海市文聯上海書畫院院長)

清泉碧樹圖

秋日山居圖

冬海

夏日的夢

春天的海道

松泉高舍圖

無題 |
 |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