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玩偶寶貝·桃色像素系列2 |
|
玩偶寶貝·桃色像素系列3 |
|
玩偶寶貝·桃色像素系列6 |
|
玩偶寶貝·桃色像素系列8 |
|
玩偶寶貝·桃色像素系列13 |
|
玩偶寶貝·桃色像素系列20 |
弗蘭西斯·培根曾把自己比喻成為一個“碎化器”、“攪拌器”。在他的創作過程中,呈現出一種撕裂的畫面的力量,也就是變形的力量,扭曲的力量。呈現出肉欲的痛苦是對精神的救贖。把身體的扭曲成真實的孤獨、把內心掙扎成形象的再現,《玩偶寶貝·桃色像素》系列作品,正是在繼承培根這一表現手法的同時,更多是對畫面上身體感官的滋生與蔓延,膨脹成一個自足自在的小宇宙——欲望的宇宙。讓觀看者是如此的逼近,卻又如此的遙遠。我們自己的身體是如此熟悉,而又如此的陌生。當畫面影像中桃色如水一般流淌、浸潤的同時,我們的靈魂也隨之虛無縹緲起來。
培根的畫面是一面魔鏡,它將人物的形體以及表象之下的心理空間全都表露出來,這些形體的魅影,投射著人物內心的不安。而《桃色像素》系列畫面中的人體,正是要表達那種“物理空間”與“心理空間”臨界點的焦灼與糾纏。那種欲望的暗示,充滿感官的張力,一種屬于身體寫實情緒的表達,紅粉般的彌漫開來。
《桃色像素系列》中這些被人類制造出來的美麗玩偶,沒法呼吸的物質,在虛擬的空間中又被重新排列扭曲的像素,美妙卻不真實的異形,虛無卻已存在。桃花一般盛開的肉體,面對真實世界觸手般的身體,美麗的扭動,人們的欲望能否被感官自我救贖?身體的真實能否拓展我們內心的宇宙?
桃色的玩偶,桃花一樣的盛開,抑惑是你的手臂,你的眼睛。這世界開始喜悅起來,艷俗起來……
江浩寫于2008年10月20日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