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人島是一位藝術奇才,畫畫、寫評論、制陶藝、搞古董文物鑒定、擔綱權威藝術機構負責人、做教授、搞研究、辦雜志、開畫廊……在美術這個大家庭里,劉人島縱橫捭闔、涉獵廣泛,成績不俗。這是他于業界最顯著的特點。
作為一位湘籍畫家,劉人島北漂多年。本月25日至28日,他終將攜帶大成之作回到長沙,在湖南國際會展中心亮相他的諸多作品。在這其中,一幅名叫《浮云山靄莽蒼蒼》的山水畫,曾作為中國國畫的代表作品,伴隨“神六”遨游太空。
為師辦畫展,借錢2萬
劉人島畢業于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現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當時所學專業是陶瓷藝術。大學期間,他從多位聲名卓著的藝術大師那里受益匪淺。如著名山水畫大家張仃,名冠中西的國畫、油畫大師吳冠中,建國瓷的設計者及首都機場《森林之歌》的創作者、著名陶藝大師祝大年,著名現代大美術家及公共藝術家袁運甫,著名漆畫家喬十光等。
說起與這些恩師之間的往來,劉人島總是格外動情。“我的老師,著名畫家、中國建國瓷的創造者、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前陶瓷系主任祝大年教授有一個心愿:想在中國美術館舉辦個人畫展,可苦于資金問題一直未能如愿。”劉人島回憶說,為了實現老師的心愿,1993年,他剛剛畢業,就拿出所有積蓄8萬元,并借了朋友2萬元,湊足10萬元為祝大年在中國美術館成功舉辦了個人畫展。“10萬元在當年可是一筆巨款,而我只是一個走出校門不久的小子,這在圈內還是引起了很大的影響。”至今,這仍是美術界的一段佳話。著名畫家、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前院長張仃在祝大年的畫展上極力贊揚了劉人島對老師的大力推崇,并說劉人島“為藝術界做了一件大好事,是藝術界不可多得的人才和重義之人。”
為“神六”創作,走遍千山
因為幼時打下的深厚傳統文化功底,加上上大學前的多方實踐——在瓷廠做花邊繪師、在武岡師范學校任美術教師、在湖南美術出版社兼任美術編輯等,并陶冶在眾多美術泰斗的言傳身教中,劉人島的藝術成就頗得業界認可。
2005年,神舟六號升入太空的年份。這一年,對于劉人島來說,意義重大。因為他的作品《浮云山靄莽蒼蒼》,隨“神六”一起,在太空遨游數日。“想起來這挺不容易的。”劉人島意味深長地說,“當時是在全國范圍內征集書畫作品升空,我的能被選上,確實很幸運。”說是幸運,但劉人島為了創作這幅作品,可是費盡了心思。
首先,劉人島“閉門造車”,希望通過自己的細心和努力,創作一幅讓人滿意的作品。“但畫了一段之后,我還是不滿意,太學究了,沒有生機。”出于這樣的想法,劉人島決定走出房門,尋找靈感。”這樣,劉人島先后來到張家界、桂林、新寧、衡山等地,花了兩個月的時間,走了十幾個省份,看遍了祖國的壯麗山水。
這時,劉人島終于覺得“心里有數”了。于是,他重新回到創作室,“集中華山水之精華,以縱橫式結構,將崀山的秀美、華山的險奇、泰山的沉穩等等,集中表現在筆下的山水之中。”不久之后,當這幅《浮云山靄莽蒼蒼》出現在評審面前時,毫無疑問地以全票通過,最終登上“神六”,遨游太空。
捐贈價值200多萬元大型畫冊
劉人島生長在新寧崀山,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著名詩人艾青曾有詩云:“桂林山水甲天下,新寧崀山賽桂林”。
劉人島對故鄉有著述說不盡的情懷,“如果說我現在在藝術上有所成就的話,最大的造化即是故鄉,她讓我認識了美,更是在美的熏陶下成長。”劉人島筆下的藝術作品題材,大多為鄉土鄉情,鄉土情結是他生活和靈感的不盡源泉,離鄉日遠,思念彌深,故鄉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有了詩意的色彩。而他,也在不斷地為家鄉的發展,做著自己的努力。早在2002年,劉人島就捐贈價值200多萬元大型畫冊給湖南省圖書館、邵陽市松坡圖書館、邵陽學院圖書館、湖南武岡師范圖書館、新寧縣圖書館等。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