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代這個世界,<a >文化</font></a>是種商品,而犯罪分子也對其興趣日濃。僅在過去幾周,全球就對十幾幅現代派繪畫作品展開搜索;一個犯罪團伙受到利用達.芬奇的一幅作品進行勒索的指控,并已出庭受審;加拿大一家博物館的一幅本土藏品不翼而飛;警方在紐約一幢小公寓里發現300多件失竊藝術品,其中包括畢加索的畫作。
在當今世界,犯罪與藝術看上去變得越來越靠近。只需看看藝術品火箭般的升值速度就知道為什么了。隨著市場的擴大,藝術品價格水漲船高,來自俄羅斯、印度和遠東的投資者都對藝術品展開激烈角逐。
盜竊藝術品是個大買賣。美國聯邦調查局估計,這是個全球性行當,每年價值60億美元。在法國,它被視為第四大最有利可圖的犯罪活動。隨著這一行當的利潤越來越高,犯罪分子們也變得越來越膽大妄為。國際博物館理事會一名成員說:“之前全是戴著手套的犯罪分子夜間溜進來。但現在,他們都手持武器闖進來。”
近日,約翰森·韋布撰寫的一本新書《失竊》問世。該書探究了形形色色的偷盜藝術品的行為,從在納粹時期掠奪的古董的非法交易到利用藝術品騙保險等等。書中還揭示了通過法律途徑追討失竊藝術品的復雜性。
藝術品遺失登記局負責人朱利安·拉德克利夫說:“如果進行藝術品交易中的每個人都跟我們的機構核實一下,失竊的珍貴藝術品就不可能被交易了。失竊汽車數據庫就起到這樣的作用。正因如此,失竊汽車有七成被尋回,但只有一成的失竊藝術品被找到。”
除非這種核查制度成為國際法律標準,否則我們最熱愛和最美麗的一些作品將繼續被最丑陋的陰謀所吞噬。
盜竊藝術品已成全球性大買賣
盜竊藝術品已成全球性大買賣
盜竊藝術品已成全球性大買賣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