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圖書裝幀設計家、插圖畫家張守義昨天凌晨1點半因多臟器衰竭,在北京解放軍總醫院去世,享年78歲。早報記者從人民文學出版社了解到,自1956年以來,張守義一直供職于該社,“張守義先生的逝世是中國出版界、裝幀設計界的重大損失。”人民文學出版社方面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張守義追悼會也將于10月18日在八寶山舉行。


為《巴爾扎克全集》設計的封面

《裝幀的話與畫》是張守義寫的藝術心得
張守義1930年出生于河北平泉縣,1954年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繪畫系。在一次采訪中,張守義曾透露,他是因為愛書才開始做起圖書裝幀,沒想到一干就是半個多世紀?!拔揖褪菫榱丝磿?,專業不對口我也去了(人民文學出版社)。”于是,自1956年起,張守義轉行來到人民文學出版社擔任書籍設計師,2003年直到退休,他沒有換過一次工作。而鮮為人知的是,張守義因為胃部被切除大半,不易吸收普通飯菜的營養,所以多年來一直以啤酒代替飯進食,基本上一天3瓶,幾乎啤酒不離手,成為業內有名的“酒仙”。
張守義的名字與人民文學出版社在1980年代出版的系列外國文學名著聯系起來,當時出版的外國文學名著中的插圖相當部分就是出自張守義之手筆?,F在許多外國文學作品的插圖依然延續著張守義在1980年代形成的獨特清雅風格。“更難能可貴的是,自1950年代以來,張老師一直堅守在插圖繪畫和圖書裝幀領域,很少有藝術家能做到這點。”資深圖書設計師陶雪華向早報記者回憶說,“他的作品非常簡潔,但同時具有很濃的文學味道。這種風格幾十年來從來沒有變過,很多人民文學出版社的文學書一看封面就知道是張老制作的。他真的非常熱愛這個行業。”“今年年初我在北京還見過他,他和平時沒什么兩樣,這次突然去世讓我們都很意外。”陶雪華說。
張守義為許多中外作家的作品設計過封面,也為無數的作家畫過頭像。讓許多同行欽佩的是,作為圖書設計師和插圖師,他對作家和作品的了解甚至超過責任編輯。為了給但丁的名著《神曲》設計封面和插圖,他曾兩次到長白山天池去尋找“通靈”的感覺。50多年來,張守義完成了4000多部書籍的裝幀設計,創作了6000多幅各種題材的插圖,封面設計《堂·吉訶德》在全國書籍裝幀展覽中獲獎,《戰爭與回憶》插圖獲1986年全國書籍裝幀展榮譽獎。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