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福建,2002年畢業于福建師范大學美術學院獲學士學位,2004年攻讀福建師范大學美術教育專業獲碩士學位,2005年攻讀四川美術學院美術批評與策劃專業獲碩士學位。現任職于廣東美術館研究策展部,北京宋莊藝術促進會執行總監(兼總策劃)。
策展活動:
2008年宋莊文化藝術節總策劃
2007、2008兩屆上海藝博會青年藝術家推介展推介人
近年來曾策劃過《個體的權力》、《藝術是一種工作——西南當代藝術工作室邀請展》、《3+1》當代中外青年藝術聯展、《自我的開閉——當代大學生影像作品展》、《野地穿越》、以及《獨弈》、《回應》等系列展覽,并參與策劃《從西南出發——中國當代藝術展‘1985-2007’》、《后先鋒——中國新藝術的四個方向》、《底層人文——當代藝術的21個案例》、《藝術不是什么》等重要的學術性展覽,曾撰寫和發表過三十余篇美術評論文章。
鄭娜:堅持學術的同時正確引導草莽力量
宋莊文化藝術節主題鮮明、內容多樣
《紅藝術》:作為此次宋莊文化藝術節負責人之一,你能大致介紹一下你們這次活動的內容嗎,預期達到什么樣的效果呢?
鄭娜:本次宋莊文化藝術節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一是繼續舉辦“2008第二屆中國批評家年會”。去年,2007首屆中國批評家年會得以在宋莊文化藝術節期間順利舉辦,實為不易。它是中國美術批評界眾多批評家和宋莊藝術促進會共同努力的結果,不僅讓美術界眾多學者多年宿愿得以實現,也為推舉真正的批評家和策展人搭建一個良好的平臺。因此,組委會把年會列為每年宋莊文化藝術節重要的常規性學術活動之一。
今年年會將在去年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自身的組織結構和評審規則。經上屆組委會推舉,王林教授將作為本年度年會輪值主席,負責年會的組織和評選活動,并擔任2008中國批評家年會文集主編。王林教授在中國美術批評界素以嚴謹犀利、獨立不羈的評論著稱,相信今年的年會將會繼續秉持開放、透明、公開的原則,在學界同仁共同參與下,開得更有成效。同時,年會在宋莊召開,也為批評家和藝術家提供了共聚一堂的機會。
二是關于藝術節的展覽活動。今年藝術節的展覽由幾個明晰的板塊構成,分別是:主題展、藝術機構聯盟展、藝術家工作室開放展、宋莊藝術集市等。首先,主題展由以下幾個部分組成:1、綜合藝術展(《野地穿越》、《本生故事》);2、影像藝術展,又分為攝影作品展和獨立電影展;3、公共藝術展,又分為公共雕塑展和地標藝術展;主題展參展藝術家估計在85位到100位左右。
其次,藝術機構聯盟展是由位于宋莊的各個美術機構獨立承辦,或由基金會支持的國外策展人獨立策劃,在藝術節期間同期推出的展覽活動。宋莊美術館、上上美術館、虹灣美術館等都已開始進入緊張籌展之中,其它畫廊機構也紛紛有所動作。據匯總數據顯示,特別聯盟展參展藝術家數量將在200人以上。
目前,據不完全統計,宋莊附近駐扎著近四千位藝術家,綜合展之一《本生故事》、“藝術家工作室開放展”,宋莊藝術節自選作品展,以及“宋莊藝術集市”將以立體交叉,多樣組合的形式,為生活在宋莊的藝術家提供更多的展覽交流機會。
另外,宋莊文化藝術節期間,還將舉辦“摩登天空·宋莊音樂現場”等先鋒音樂活動,為藝術節注入更多的活力與激情。
堅持學術的純粹性又尊重藝術的野生性
《紅藝術》:本屆宋莊文化藝術節和以前相比有什么不同嗎,具體的突破在哪里呢?
鄭:前三屆藝術節的成功舉辦,為本屆藝術節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特別是上一屆宋莊文化藝術節主題展《底層人文》給人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至今仍有很多人談起那個展覽和那本很有意思的畫冊。這為本屆及今后的宋莊文化藝術節提出了一個很高的定位,那就是堅持學術立場,與慣性意識和流行文化拉開距離,凸顯宋莊關注民間、底層、邊緣和另類的特點。
從這個意義上說,如何既能給藝術節做出準確的學術定位,又能和其所處的地緣文化發生密切聯系,還能拋磚引玉,為宋莊帶來更多更好的藝術資源和市場資源,吸引更多的普通觀眾、藝術家、策展人、藝術機構、基金會走入其中,實現真正意義的資源互動與重組,營造良好的藝術生態環境,從而創立獨特的文化品牌效應,都是是宋莊文化藝術節努力的目標,也是本屆藝術節努力的方向。
因此本屆藝術節的特點,在于注重中國本土經驗也關注國際前沿問題,即堅持學術的純粹性又尊重藝術的野生性,保持在野的血性和力量。而這一切來源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對中國歷史文化情境與當下社會的洞察與把握,二是對西方文脈的了解與體悟,三是在二者基礎上用心考量屬于自身文化品質的思想發生和歷史積淀,及其未來的可能性。本屆藝術節主題“宋莊進行時”,從語言學的角度來講,是一種進行時態,指向現在也指向未來;從語用學的角度來講,它和具體的、現實的、正在發生的藝術事實保持聯系。本屆藝術節想要呈現的是當代藝術的真正在場狀態,它并不僅僅是形式和形態的實驗,而是藝術保護人和促進人作為精神個體不斷生長和發展的現實呈現。
宋莊文化藝術節是由下自上民間生成的藝術節
《紅藝術》:本屆宋莊文化藝術節對藝術界中的一些新現象、新問題關注多不多,觀眾能從中感受到哪些新的興奮點呢?
鄭:2008年9月是中國乃至整個亞洲展覽最為頻繁的一個月。雙年展、三年展、藝術節伴隨著奧運會同期火熱登場,宋莊文化藝術節和這些展覽是比資本,比聲勢,比地理位置,比國際團隊,還是比宣傳運營操作?這些都是瞎掰。但就是在這些方面都不如別人的情況下,宋莊文化藝術節堅持舉辦了三年,而且打出了一定名聲。平地起高樓,不管是草創者也好,落腳在此的藝術家也好,還有接過這件事兒想繼續推動藝術節往前走的策展人也好,都是基于一種理想,一種在其它地方找尋不到、但在這里還能喚起的激情與沖動,那就是:動員中國潛在的文化力量,促使真正具有中國智慧的思想生成和藝術創作。這里有早期前衛藝術人文遺存,有中國當代藝術流變的真正見證者,重要的是他們并沒有成為既得利益者,仍以民間、野地、邊緣的狀態生存并進行創作。藝術界不是賣場、不是秀場、更不是明星效應和宣傳廣告,來的人是沖著這片與眾不同的土地來的,也會始終關心這片土壤施了什么肥,開了什么花,結了什么果。這是莊稼地里長出來的藝術節,這是由下自上民間生成的藝術節。參加《野地穿越》主題展的加拿大藝術家Michelle不久前來宋莊看展場,吃農家飯,高興得不得了:“在中國終于可以參加一個和中國藝術家有接觸機會的展覽了。”這說明了什么問題?至少說明宋莊可以按自己的路數出牌。
“宋莊進行時”志在正確引導宋莊草根力量
《紅藝術》:這次藝術節舉行的主題活動比較多樣,可以說涵蓋了大藝術的定義,主題“宋莊進行時”將如何呈現呢?
鄭:宋莊給我最強烈的感覺就是這里最不缺的是兩種人:農民和藝術家。最缺乏的是能夠理性統籌運作一件事兒的人,這是宋莊最有意思的現象。主題展覽活動就是基于這樣的體會做出的規劃:化零為整。以團塊的形式把握空間的分布,宋莊展覽空間不同于美術館空間、藝術機構密集的798,它是可以看到地平線的北方農村。在這樣空曠遼闊的空間中如何造勢聚氣,是一個很大的難題。因此我想以小堡廣場和原創藝術博展中心為主線,以各個分散的美術機構和藝術工作室為基點,分別用幾個顯要的元素加以連接:一是30個放置于雕塑平臺上,靠近小堡廣場一側的露天雕塑;二是三個位于原創藝術博展中心內建筑墻面和地面的地標藝術;三是從宋莊小堡環島到原創藝術博展中心主干道上,由100輛壓扁的自行車形成的大型裝置作品貫通南北;四是在小堡廣場對面拉出的五彩展覽廣告和巨幅藝術節分布圖,以此環繞形成以小堡廣場為中心的圍合空間。沿彩帶廣告行走即可到達主題展的另外一個重要展場:原創藝術博展中心。四是在主線和展點之間,凡有展覽活動的路線上都有路標,展點旁都有展旗。
客觀地講,宋莊的生態空間絕非是我們看到的那樣舒展平靜,里面暗潮翻涌,魚龍混雜,但它具有一股精神品質,即邊緣的躁動性和隱蔽的生命力,這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草莽江湖。草根的力量從來都自內而外,像巖漿地火,濃烈炙熱。適當的時間點燃它,把它牽引出來,讓這股力量成為中國當代藝術實驗創作的推動力,讓宋莊能夠藉此成為中國當代思想萌發匯聚之所,是我做本屆展覽的初衷,也是個人對于宋莊的期待,同時,也是“宋莊進行時”名稱的由來。
《紅藝術》:那你們的策展團隊以怎樣的方式合作呢?
鄭:本屆策展團隊中的每個人都是在各自領域卓有建樹的批評家和策展人,有幸邀請到他們意味著此次主題展的水準和質量將得到保證。每個策展人獨立策劃各自的展覽,挑選符合各自策展思路的藝術家。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